朱建斌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面对传播方式的变化,读者习惯的改变,报媒要转变思路,在做好大新闻的同时,必须在深度报道、读者互动、服务信息上多下工夫,才能在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大新闻+” 深度 互动 服务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工具的广泛流行,新闻的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纸媒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报纸也要转变思路。因此,《江西晨报》全力推动以“大新闻+”的模式做新闻,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需要。
大新闻+深度:把新闻做深、做透、做强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要留住读者就必须发挥自身的长处,加强深度报道,不断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把新闻做深、做透、做强。
深度报道首先要接地气,有温情,选好角度,从平民百姓的视角出发。比如《江西晨报》在元宵节推出“陪孤寡老人过元宵节”策划,组织爱心人士为老人做爱心午餐;推出“十大职业体验”策划,记者亲身体验反扒民警、蜘蛛人、出租车司机等十多个行业的工作,展现了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
此外,为了提升可读性,深度报道的形式也可以创新,比如以图片报道来代替文字报道。《江西晨报》2016年伊始推出了一系列图片深度报道,如《南昌地下工作者》系列报道,用一幅幅图片再现了南昌地铁司机、检修员、调度员、保洁员、志愿者的日常工作情景;《寻找南昌即将消失的老行当》系列报道,细致入微地报道了画糖人、打铁匠、修表工、弹棉匠等老行当坚守者的现状;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推出的《女神日记——三八妇女节系列人物访谈》,展现了女交警、女公交司机、女主播等各行各业女性工作者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这些易读新颖的深度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大新闻+互动: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
报纸无互动不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我们完成从单纯的新闻发布到立体的新闻互动的改变。这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规版面要加强互动性。以江西晨报为例,2016年年初经过改版后,新增了“微读”版面。其中,设置了“微互动”专栏,附上《江西晨报》微信二维码,每天提出一个热门话题让读者在微信上讨论,然后将讨论的各种观点刊登在次日报纸上,不仅让老读者成为了报纸新媒体平台的粉丝,也从新媒体平台上收获了新的读者。
二、互动类策划加大影响力。2015年底,《江西晨报》已经对多类型的互动类策划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中,推出的“三大年末寻找”活动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关注、点赞和互动。“三大年末寻找”活动分别是:感恩节为受助者寻找恩人,暖冬为流浪者寻找回家路,冬至为烈士寻找亲人。
感恩节前夕,《江西晨报》紧抓感恩这一主题,推出“感恩节为受助者寻找恩人”活动,通过与读者互动,找寻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并通过报道给整个社会弘扬正能量。在感恩节当日,本报邀请十多组受助者和恩人共聚一堂,当面感恩,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流浪者是城市中最弱势的人群之一,他们之中很多人因为存在智力缺陷,已经不记得回家的路。随着年关临近,他们也渴望能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江西晨报》与南昌市救助站携手推出“暖冬为流浪者寻找回家的路”活动,先后帮助60名流浪者回家。
冬至前夕,《江西晨报》还推出了为无人祭扫的烈士墓寻找亲人扫墓的活动,受到众多烈士家属的积极响应。冬至当天,200多名烈士家属和志愿者为烈士扫墓,成为当天的一道感人景观。
这三个活动先后接到了400多个热线电话,是以往的六七倍。各类型互动类新闻策划活动的推出,不但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和点赞,更通过互动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大新闻+服务:紧抓读者需求,做好服务文章
要做好服务,先要明白读者需要什么。为此,我们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后,专门设置了早间服务板块,提供资讯类、技巧类、健康类服务信息。
早间服务板块的第一个版为生活服务,设置了天气预报、晨报实验室、出行提示等资讯类服务信息,每天根据稿件情况轮流安排。其中,天气预报为读者每日出行提供参考;晨报实验室挑选群众关心的商品进行检测,为大家挑选购买产品提供参考;出行提示则第一时间公布公交线路调整,交通管制等便民信息。此外,生活服务版还开设了小妙招、学美食等技巧类服务信息,向读者传授生活妙招、烹饪技巧等。
随着大家对自我健康的不断关注,健康类服务信息成为了各媒体重点刊载的对象。为此,《江西晨报》在早间服务板块也根据读者需要开设了健康、母婴、养老等多个版面,分别向读者传授大众健康知识、母婴保健知识、养老防病知识。
通过以上三种服务信息的提供,我们较好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也稳定了读者群体。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媒体融合时代,报纸这一传统纸媒在继续做好大新闻的同时,必须在深度报道、读者互动、服务信息上多下工夫,才能始终占据一席舆论阵地。
(作者单位:江西晨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