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这两年的社会,刮起了一阵“高富帅”之风。借由新闻媒体的传播,它从最开始单指男性对象,到后来扩展到与之相近的各个领域,且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认可。这篇文章就是对该词的使用情况、应用范围作了调查统计及分析,并针对这一现象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角度对其生成、复制及传播作了具体的分析,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机制,揭示语言进化的规律。
关键词:“高富帅” 模因论 模因复制与传播
一、“高富帅”一词的来源及词语使用调查分析
(一)“高富帅”的来源
“高富帅”的命名一般认为是由日本动漫“高达”演变而来。1979年,随着“高达系列”的诞生,经过20年,该动漫风靡全球。2008年开始,中国年轻人高富帅在“高达系列”的风靡下,自制创作了其旗下自制动漫“高富帅系列动漫”,以网络的方式发行。由于该动漫主人公以动漫的作者高富帅命名,1米85,体重145斤,长相帅气,为独生子女,父母是国家高级干部,家庭生活条件殷实,某名校毕业等等特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特别是女性观众。2009年韩国KBS电视台根据此漫画改编拍摄了电视剧《花样男子》,其中的四大男主角无论是外形、财富还是学历都集千万优点于一身,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女性观众的追捧。于是网络上便爆发了对这一类完美男性形象的争相讨论。“高富帅”真正流行始于皇家马德里当家球星C罗的语录,以回应球迷现场嘘声“那可能是因为我很帅,又有钱,并且是一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因为他们嫉妒我。我想不出其他的解释。”而万能的网友用“高富帅”来概括C罗,于是“高富帅”在网络贴吧中就此流行起来。直到2012年4月至6月,“高富帅”一词在网络空间中频频出现,最终发展成为网络流行语。
(二)词语使用调查分析
我于2014年2月18日18:00在百度上对“高富帅”进行了搜索,共返回103000000条记录,然后限定时间范围2012年4月——2014年2月进行了使用数据搜索,结果显示:“高富帅”一词的使用数量逐年增长,应用范围也逐年扩大,以2013年最为突出;该词的使用人群大都是17-30岁青年女性,使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语言以中文为主。
我对该词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统计。方法是按年份逐年搜索,对每项搜索结果的前10个网页(每页显示10条)共290条进行了统计(无法明确归类的未纳入),结果见表1。
表1显示,使用该词的行业从2012年到2013年有所扩展,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有所涉及,并且在各领域中该词的使用数量也是逐年递增,一直到2014年似乎出现饱和的状态。总之,“高富帅”一词在其使用数量和应用范围呈现出递增和扩大的趋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在“高富帅”的不断扩展中,我还发现了“高富帅”的两种不同词性用法,如表2所示。
在调查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高富帅”在传播的过程中词性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大部分都是作为名词出现,而作为形容词使用的只有两例:
(1)罕见“五爪猪”,主人待它如珍宝,享受“高富帅”待遇
(中安在线 网易新闻中心 社会万象 2013年1月10日)
(2)“高富帅”待遇 某网吧用加长林肯接送学生上网
(现代快报 2013年3月12日)
二、语言模因论下的“高富帅”研究
(一)“高富帅”一词在不同模因阶段下的复制和传播
“高富帅”的复制传播同样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高富帅”成功的基础是韩国电视剧《花样男子》的热播,剧中的四大男主角,无论是外形、财富、学历都集千万优点于一身,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女性观众的追捧,此后,“高富帅”逐渐成为“外形高大、经济实力雄厚、长相优美”等特点的代名词进入人们的记忆中并获得大众的接受和认可。同时,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高富帅”一词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眼球并进行快速传播,李毅贴吧以及各大网络论坛无疑是这次传播的一个催化剂,使得“高富帅”快速被人们记忆并熟知,引起同化反应。“高富帅”在传播的过程中,语义得到不断地泛化,不仅涉及到物质领域,更在精神领域为人们所熟知。因此,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等传输工具,“高富帅”这一模因不断被传播,越来越多的新宿主也不断地受到感染,最后出现很多“高富帅”:《焦点访谈》,80后“高富帅”感动亿万观众;真善美不分“高富帅”和“矮穷丑”;罕见“五爪猪” 享受“高富帅”待遇;银行中报净增速四年最低 “高富帅”地位依旧稳固;当住宅傍上“高富帅”商圈 从楼盘身价上涨看商圈地位等等。这些“高富帅”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自然也就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记忆中,至此,“高富帅”完成了它的同化、记忆和传播阶段。从2012年4月,“高富帅”在网络空间中的频频出现,再到时下的风靡盛行,“高富帅”已完成了其作为语言模因的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二)“高富帅”模因性语义泛化现象及语言传播
语言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高富帅”亦是如此。“高富帅”作为一个范畴来讲,在语义方面得到不断地泛化,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
1.原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其意思主要指各自的表面义,即词典义。最初对“高富帅”的解释是:高,身材高大;富,家境殷实;帅,外形俊美。对其原始义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人物方面,如:
(1)央视焦点访谈昨晚聚焦周江疆,80后“高富帅”感动亿万观众。
(烟台日报 2012年8月9日)
(2)南京“高富帅”30余刀砍死妻子。
(新闻快讯 2013年4月25日)
2.引申阶段
引申是以词的本义为基础,派生出与本义有关联的新的意义(夏继先 2003)。最新的调查显示,“高富帅”所涵盖的范畴已经由人扩展到了非人的对象,如:
(3)Dota毁一生,网游穷三代,天天上自习,必成“高富帅”!
(东北大学基础学院,材料和冶金学院2011级条幅)
(4)公铁对接“屌丝”,小站摇身一变“高富帅”。
(中国日报网交通频道 2013年11月29日)
更有人在“高富帅”本义的基础上对“高”“富”“帅”三个范畴属性的意义进行了引申和转化。2012年山东财经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刘兴云从“人人可及”的励志的高度明确的重新定义了“高富帅”以及它的对应词“白富美”——“如果追求的是气度之高,学识之富,人格之帅,我愿每个男孩都是高富帅;如果追求的是行为清白,内心富足,德行美好,我愿每个女孩都是白富美。”同时,人民日报也有一篇新闻这样诠释了“高富帅”——“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
3.泛化阶段
起初,“高富帅”是一个理想化的对象,只在游戏、人物、汽车、财经行业涉及,近来人们在界定“高富帅”的范畴成员时都开始以自身作为标准,相对于最初遥不可及的形象,现在,人们将在某一方面比自己优越的对象统称为“高富帅”,且不限领域。如:
(5)城市达标是否一定“高富帅”。
(科技日报 2012年11月20日 第005版 科报视点)
(6)追求“高富帅”,少造“屌丝”船。
(中国船舶报 2013年11月8日 第003版 国际·港澳台)
通俗化阶段。某种现象广泛而重复地出现,就会变得越来越浅显易懂,趋于大众化,同时其性质也可能发生变化,这就是通俗化过程。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的不同,对“高富帅”的理解和使用方法也就不同,这就出现了“高富帅”的两种性质用法。
(7)“高富帅”为名词。
最美“高富帅”,精神烛火遍神州——全国众多媒体聚焦周江疆。
(新华日报 2012年8月9日)
(8)“高富帅”为形容词。
罕见“五爪猪”,主人待它如珍宝,享受“高富帅”待遇。
(中安在线 网易新闻中心 社会万象 2013年1月10日)
四、“高富帅”一词传播的动因和内在机制
(一)社会现实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经济发展,轻精神建设积累。市场经济的特点被很多人歪曲的理解为只注重利益、结果,而忽视过程。当这种认知随着时间蔓延而逐渐投射到精神世界和认识领域的时候,“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的这样一类“高富帅”就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而被追逐,千方百计地使用直至流行,也就成为正常。
(二)经济性
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高富帅”的原义为:“高”指身材高大,“富”指家境优越,“帅”指外貌出众,代表了女性心目中的理想男性形象,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方便,用“高”“富”“帅”这些单音节的语言符号,简单明了的凸显了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既符合数量原则,而且又有质量。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高富帅”便流行开来。
(三)时尚性
我们每个人在进行语言交谈时,为了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总是想方设法地追求一种新奇、特异的表达方式。“高富帅”的出现是作为女性追求的完美男性形象出现的。一方面表达了女性的勇敢追求,另一方面符合大众追求新鲜时尚用语的心理,满足了人们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另外为了能够以生动、形象来博得更高的关注率,网络以及新闻媒体,如《焦点访谈》在2012年8月8日首次以“高富帅”作为标题来做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3]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外语教学,2006,(4).
[4]武和平,王玲燕.强势模因的生成、复制及传播——“山寨”一词的个案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5).
[5]宋作艳.当“矮穷挫”遇上“高富帅”[J].语文建设,2012,(Z1).
[6]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1).
[7]杜红梅.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网络热词“屌丝”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2,(6).
[8]缪俊.“山寨”流行中的语义泛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变[J].修辞学习,2009,(1).
[9]刘大为.流行语的语义泛化及其社会功能[A].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C].汉语大字典出版社,1988.
[10]李英姿.“森女”走来[J].语文建设,2012,(Z1).
[11]祖利军,李晓红.网络语言中的模因[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3).
[12]薛淑芳.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X+族”类新词[J].河南大学学报,2013,(8).
[13]郇昌鹏,汪红.流行语的模因性语义泛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11,(2).
[14]胡贇李,石秦岭.语言模因论视角下流行语“hold住”一词的形成与传播[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6).
[15]韩蜀君.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山寨”的流行[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3).
[16]刘坛孝,陈建生.模因理论下“山寨X”构式的衍生动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
[17]吴中齐.“山寨”——流行语的语义衍生与泛化[J].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8]颜艳.试用模因论浅析当今流行语[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4).
[19]谭丹丹.语言模因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现象及其传播[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聂晶 山西临汾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