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人物春秋》,练生花妙笔

2016-05-14 00:40朱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本

摘 要:在写作中,有很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却难以掌握这些方法。在文中以赏《人物春秋》为例,就如何从文本中学习任务描写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文本 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春秋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置为《人物春秋》单元,涵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苏辙的《巢谷传》、王蒙的《夏衍的魅力》、黄永玉的《钱钟书先生》、茅盾的《忆冼星海》,以及乐府民歌《木兰诗》。五位人物,时代不同,环境有异,经历各别,都闪现出动人的人格光辉。在学习了这个单元后,我问学生学到些什么。除了说出领略了不同人物的魅力之外,大部分同学并未有其他收获,更没有意识到这几篇文章对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帮助。因此,本文拟结合《人物春秋》单元的五篇文章及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总结出作文写作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首先确定主要个性

个性就是“个别性”“独特性”,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兴趣、品质、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出来就是他的衣着打扮、样貌神态、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等。要想文章吸引人,塑造的人物必须有个性。但每个人物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一篇文章无法做到全方位、立体化剖析人物,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前首先确定文章想要表现的人物主要个性。在写作时,将其主要个性进行重点塑造,其他个性特点只需稍加涉及,或不涉及即可。这样留在读者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才是鲜明的、立体的。

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在确定了所写人物的主要个性之后,再来把握个性与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中心选择。选材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真实,不移花接木瞎拼凑。只有真实的事例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才富有真情实感。素材皆来自于原汁原味的生活,读起来才能丝毫不造作、不虚伪。二是独特,不能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要能够较大程度地体现主人公的个性,不可无关痛痒、应付了事。

如《钱钟书先生》一文,向我们讲述了钱钟书先生的生活轶事。众所周知,钱钟书先生才华横溢,风趣幽默,又有生活大智慧,洋洋洒洒几万言也不足以全面展现其风骨。作者黄永玉却重点表现了钱钟书先生不慕权势和知识渊博的个性,围绕这一中心选择了钱钟书先生婉拒权威人士拜年,拒绝参加国宴,以及指点“我”凤凰涅槃的典故这三个材料。所选材料能充分展现人物个性,又富有生活趣味,读后唇齿余香。《巢谷传》一文向我们描绘了奇人巢谷。巢谷才华卓著,文武双全,胆识过人。但是作者苏辙将行文重点放在赞颂巢谷之“义”上,称其“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围绕这一中心,作者选择了巢谷冒险完成好友托付、不顾个人安危徒步万里拜访被贬谪的苏氏兄弟两个材料,读来令人感佩。

只有确立了人物个性,明确了文章重点,再围绕中心选择真实、独特的材料,才能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三、细节描写形成合力

在合理选材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动作、肖像(外貌和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进行深入刻画,充分描写,更能突出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无论是哪方面的细节,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样不仅冗长,而且遮蔽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因此,要根据人物个性,选取典型细节,然后全力描写。这就需要细节描写形成合力,即动作、肖像、语言、心理等方面细节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可“孤军奋战”,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模糊。我们课本中很多名家名篇在使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方面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人物描写的经典段落。短短几百字,作家描绘出了父亲肥胖颓唐的外形,艰难吃力的动作,慈爱真挚的语言。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父亲的形象更细腻,也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这个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同样也是读者感情的凝聚点。《背影》从此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学生在习作时,已习惯对人物进行描写,但在同一段落中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尚需多加练习,以塑造出更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四、正面侧面描写结合

在描写人物时适当运用侧面描写,用其他人物或环境来烘托主人公形象,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使人物形象生动而感人。《忆冼星海》一文中,茅盾先生并未直接描述与冼星海见面时的情形,而是先写别人眼中、口中的冼星海,这就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期待,自然引起对其形象的刻画;同时层层铺垫之后再让主人公出场,更能深化表现其人格魅力。这样的写法在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一文中也曾学习过。黑妞、琴师、观众的反应等内容,都是为了烘托白妞的天籁之音,与文中对白妞歌声的正面描写相结合,十分巧妙。而林嗣环的《口技》一文同样使用了这一技法,使得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给一代又一代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忽略课本中的文章对我们写作的指导意义。深入其中,我们常常能挖掘出许多有益的写作技巧。但是,要想创作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多积累,多观察,多练习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初中语文人物描写的读写迁移教学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70-171.

[2]许之广. 浅析初中语文课文中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5,(22):9-10.

(朱娜 上海民办张江集团学校 201203)

猜你喜欢
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阅读教学策略
细读文本—阅读理解的解锁姿势
基于SVM主动学习技术的PU文本分类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