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摘 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就要从学生生活的问题出发,一定案例情境,设疑、引趣、启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思想品德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指通过一定案例情境,设疑、引趣、启思,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学会把案例与书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做到看案例学理论,说理论举案例,以达到课本知识内化成学生的心得并形成能力的教学过程。
一、挖掘教学资源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而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与工具。因此,教材的开发和设计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认真研读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并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的教科书中,每一个新知点之前都会有一个小方框,由材料、图片、小问题构成,可以据此设计探究活动。如《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教材中有陶行知校长“四块糖的故事”可以据此设计探究活动。在阅读经典故事中,帮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最基本表现。
活动步骤:
(一)讲述故事。请学生讲述或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关于陶行知校长四块糖的故事。
(二)交流体会。结合故事情节,就为什么犯了错误还给糖、此故事给我们的启示等问题进行交流,体会如何尊重他人。
(三)总结经验。搜集自己身边和生活中的类似事例,从实例分析中理解善于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尊重。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有针对性地读书和上网,看电视和阅读,同时,教师便可以选择和手机相应的和新鲜的素材来设计探究活动,以促实效。
二、创设学习情景
首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热情是一种积极、稳定而深刻的情绪状态,是对某种事物肯定的、强有力的、稳固而深厚的情感反映形式。热情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必须要有创意。例如:在思想品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栏目:“各抒己见”“异想天开”“我的建议”“创业园地”“畅想未来”“作品展示”等。这些栏目的设计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随时发现自己的创新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创新更多地表现出新颖和独特。教师不能为图一时方便,而千方百计地追求“整齐划一”。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应对学生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加以维护、鼓励,就算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也不会受到指责或讥笑。这样才能维护创新幼苗,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到他们的创新活动被人理解、接纳,觉得“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而诱发他们潜在幼小心灵上的创造火苗、创造热情。
三、注重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习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设置活动性栏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餐馆、收集、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突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我在《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
一只青蛙掉进鲜奶桶
(一)情境设疑:我们的主人公小明,在参加了一次“青蛙掉进鲜奶桶”的情境体验后,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个体验中来吧。
(二)情境设置:一只青蛙掉进鲜奶桶中
(三)分组讨论:现在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吗,展开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
A.青蛙说,这是命,于是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B.青蛙用腿蹬了两下,然后说,这桶太深了,我不可能跳出去,今天死定啦。
C.青蛙打量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这三种情况分别反应了遇到挫折的三种态度:第一种: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结果必然一事无成。第二种:意志不坚定或容易满足的人。在困难面前也能拼搏一阵,但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种: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拼搏,直到成功。
四、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到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坚持个性化原则,让学生学有特色。通过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 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