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娟
摘 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想让学生爱上习作,应该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放飞心灵、分层批改、多样化评价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学生;习作;兴趣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教师指导时的语言车载船装,但是学生的习作往往十分干巴,甚至假话连篇,读来令人沮丧。追其原因,是学生对习作兴趣不足,缺少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导致学生畏惧作文的局面。因此,要想让学生爱上习作,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写作其实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不存在会写或不会写的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是为了表达心声而写作,不为写作而写作。文字有无限魅力,于是在初次上写作课时,我不急于让学生动笔,而是范读了一些优美、精彩、深刻的短文。后来我还给他们读了许多与语言有关的片段,接下来的一个阶段我鼓励学生自己找文章来读,并且口头说明自己推荐的理由。他们中有人读了海子的诗,有人推荐韩寒的文章,也有人喜欢郭敬明的《幻城》……对写作的排斥畏惧心理就在谈论自己喜欢的作品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羡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甚至有人开始跃跃欲试,想拿出自己的文章与他们心目中的好文章一比高下。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时,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怎样让学生对习作感兴趣,喜欢甚至热爱上习作呢?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写,会使学生感受到许多写话的乐趣。学校组织的许多活动、游戏往往给他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因此我经常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孩子们手中的笔,描绘他们的丰富生活。一次比赛、一次游戏、一个活动……都是孩子们写话的好题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体验,然后让他们想说就说,想写就写。这样,写出了孩子的喜悦,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开展多种观察人和事物的活动。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作文时也较容易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竭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朗诵学生的作品,热情赞扬写得好的小文章,及时表扬激励,不断增强学生写话的信心,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写作产生亲切感,并为其他的孩子树立了榜样,带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三、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会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当然,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确切典型的材料,他们有时也会觉得“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优化教学训练练习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学完《春天的手》,要写一篇描写春景景的习作,我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寻找春天的活动。如:让喜欢画画的学生画一幅春天天的图画;让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名篇;带领学生在校园、在上学的路上在田野里寻找春天,以增加直接感受。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是“水到渠成”。这样的习作题材广泛,构思新颖,表达巧妙,充满春的气息。
四、放飞心灵,大胆想象
灵动的、自由的想象可让学生自由倾吐,演绎真实情趣,一旦学生的心灵之弦被拨动,他就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无拘无束地写下来。瑰丽美妙的想象能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富创造性。
五、分层批改,多样化评价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层批改的措施,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错别字不超过十个;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不通顺的句子不超过五句;要分段,要有中心……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为进一步发挥合作的优势,我还常采用四人小组用讨论的形式进行互评。学生们动脑、动嘴、动手,人人参与,各抒己见。要求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逐一给予指点,然后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再进行评价。评价中肯定四人小组的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他们在修改中的疏忽和遗漏之处。长此以往,学生习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习作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习作水平和鉴赏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教师和多媒体主导作用,根据学生作文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作文教学应以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为突破口,使学生由“怕作文、厌作文”变为“想作文、乐作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喜爱写作,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