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

2016-05-14 09:02刘鹏飞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华安辛酸过客

刘鹏飞

如果有人问我,龙应台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目送》,而在这本散文集中,我最爱的,也是《目送》。

在《目送》中,作者细腻而生动地交织着她所经历的母子情、父女情。当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她和他,手牵手,走向人生又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小小的孩子,正走向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即将成为小学生,我想,他和他母亲心中一定都是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吧!

“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仍不断的回头,好象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想,这或许是第一次吧,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怀抱,第一次放开妈妈的手,独个儿在学校待上一整天,华安并没有哭闹,也没有撒娇,好奇心和勇气驱使他一步步走向前方,但母子间的深情却从茫茫人海中的回头一瞥便显露无遗,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对孩子不舍的牵挂,此情深处,无言,已懂。

转眼,时光飞逝,华安早长大了,长成了“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当长大后的孩子初次离家去往美国时,对母亲说,“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当孩子临走前一瞬间,身为一个母亲,“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在这里,作者特意将儿子小时候与长大后对母亲的情感态度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是多么辛酸而残忍啊!长大后对母亲的疏离,母子间无法跨越的代沟,这是无意间促成的偶然,还是无数因素重叠交织的可悲的必然?我不知道。

对作者来说,真正落寞的,不仅是与儿子的隔阂,还有她父亲的老和死。在她去大学任教的第一天,父亲送她,开着廉价的小货车,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每一次当我读到这里,总有一股强烈的酸涩感刺激泪腺,在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话语里,包含了多少自豪与骄傲,却又有多少无奈与说不出口的辛酸。父爱,并非有多重,但真的够深沉。不是嘴上说:“女儿我好爱你”,而是:“孩子,爸爸就送到这儿,接下来的路,你一个人,坚强而体面地走下去。”

而到最后,最后的最后,再深再沉的爱也无法阻止一个人的老去,再诚再真的挽留也无法留住远逝的生命。火葬场前,细雨吹乱了发丝,打湿了衣襟,而作者深深凝望,希望记得最后一次目送,从此以后,她是一个没有爸爸的人了,她对父亲,也只有残存的回忆片段。“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时觉得人生在世真如梦一场,一生中遇见许许多多的人,迎来送往许许多多的过客,又在别人的生命中无数次地扮演过客,人心是暖,可人情,说到底也终究是淡漠的,在骨肉血亲中也不例外。儿时怀中的撒娇与玩笑,最终化为长大后头也不回地转身,永远当作靠山和保护伞的人也终有一天会决绝离去,最后只会留下我们自己,一个人,只有一个人,在世间一片繁华的沙漠中孤独前行。而人,生来便注定是孤独的。我们目送一个个身影的远去,我们一次又一次离开对方又或是,挽留对方,但这终究是徒劳的。而对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我们不必追,因为,我们永远也追不上。既然如此,不如学会放手,或许,放手,才是最好的挽留。

猜你喜欢
华安辛酸过客
岁月感怀
突出教学重点,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
时 光
自叹
南京·碎影
过客
华安日日鑫增设H类份额
华安智增精选基金即将发行
福建华安:华安玉协会正式成立
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