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法研究

2016-05-14 01:10李芳彦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方法

李芳彦

【摘要】 小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训练方法. 文章主要论述了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法,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十分有帮助. “动手做”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效果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日趋成为一种值得重视的教学方法. 文章下面主要谈一下个人对这方面的看法.

一、构建合理的操作情境,选择动手操作时机

小学生多是具体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要真正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还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往往就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接着是动手时机把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要灵活把握实际知识形成前、中、后三个环节.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都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感知形象才能实现,因此,在学习之初,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非常必要. 如倍的概念形成教学,因为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几个几的基础形成的,于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几何图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交流,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同学们你们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像,用了几个几根?接着让学生摆三角形或者是圆片;在第一行自由摆几个,然后在第二行随意摆上几个,接下来通过交流让学生说一下第一行摆了几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个几. 基于众多的丰富感知,最终引出“倍”的概念,也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依照除法意义,通过除法进行计算. 因为倍的概念的得出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丰富的感知与表象提供前提,“倍”的概念形成也就顺理成章.

二、教授学生观察方法,重视动手操作中语言表述

教师要在概念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操作能力. 数学概念非常抽象,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相当困难.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学具-中介物,首先把抽象的概念物化,然后逐渐将其转化成小学生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生学好数学概念非常有效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操作学习用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好动的本性. 许多学生在摆弄学具时,被学具外部颜色与形状深深吸引,无法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操作过程中,当然就不能把握知识的重点,无法进行深入地观察. 实际上,学生不能像教师给学生作出演示后的观察一样,在教师语言的指导下,会潜意识地将目光集中于教师演示的重点上. 数学语言通过思维载体更好地表现出来,知识也需要语言的载体,方能传递交流. 信息加工心智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动手操作,还要分析与概括. 具体操作要通过语言的综合与表述等,将思维过程更好地呈现出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语言表达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解决问题中训练小学生的操作能力

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与知识形成后的实践动手操作两个重要的环节. 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实践也即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就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将问题解决掉. 学习活动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到抽象是第一次飞跃,抽象回到实践是另一次飞跃. 所以,在学生获得知识后,教师还要指导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即是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 应用题教学中的分析数量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因为数量关系本身具有复杂性,然而,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小的年龄与较差的能力,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与理解题意时,容易遇到困难,要利用动手操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黄花有5朵,红花的数量比黄花多3朵,要求的是红花有多少朵?”这道题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学生不能理清数量关系.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也即是先摆上5朵黄花,再摆上与黄花相同数量的红花,最后,再摆上比黄花数量多3朵的红花. 教师让学生通过摆花,使学生明白红花是由哪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比黄花的数量多出3朵. 由于黄花是5朵,红花的数量比黄花多出 3朵,需要求解的是红花的数量?因此,要求红花的朵数,也就是比5大3的数字是几?这种教学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提升了思维.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小学生的操作能力. 小学生要进行抽象的思维是非常困难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操作训练. 教师要求学生先拿出贴在纸上的9个黄圆片. 接着拿出3个红圆片. (2)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圆片,如何算?可不可以使用圆片,摆一摆?”(3)指引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9个黄圆片再摆上一个红圆片总共形成了10个,也即是将3个红圆片分成1和2,在9个红圆片的基础上加上1个黄圆片总共是10个,10个再加2个结果是12个. (4)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圆片的操作,同时要求两三个依次摆给大家看,一边摆,一边说出过程. (5)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明白“9+3”的口算道理. 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操作,使学生推导出凑十法的算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算理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记忆.

结束语

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概括与理解能力的提高,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此外,学生能较快地学习到数学知识,同时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香.初中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