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罗磊 马金艳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急诊外科高风险患者加强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急诊外科高风险的8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应用急诊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急诊外科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还增加了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97.73%,对照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83.72%;;(P<0.05)。结论 对于急诊外科高风险患者加强风险管理的作用明显,在改善护患关系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美誉度,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诊外科;高风险患者;风险管理
急诊外科的患者多数应突发疾病前来就诊,其特殊性在于:病情复杂且发展迅疾,病情的发展难以预估[1]。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或其家属容易产生应激情绪,因此急诊外科经常出现医疗纠纷。为了医患关系避免出现伤及人身安全的事件,本文将探讨在急诊外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改善医患关系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急诊外科高风险的87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范围9~75岁,均龄为(31.5±6.3)岁;受伤原因:车祸和高处坠落各9例,斗殴和撞击伤各6例,13例为跌倒伤;外伤类型;骨折和腹部外伤各12例,单纯软组织伤和脑外伤各8例,3例为失血性休克;观察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范围12~73岁,均龄为(33.5±6.1)岁;受伤原因:车祸和斗殴各15例,高处跌落和撞击伤各7例;外伤类型;骨折和单纯软组织伤各10例,腹部外伤和脑外伤各9例,6例胸外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
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急诊外科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本组各病例个体化精神心理干预,密切观察其T、P、R、BP等生命体征变化和疼痛程度和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同时给予患者基础护理和用药护理,并给予患者饮食和功能锻炼等指导。
1.2.2观察组护理
观察组应用的急诊外科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还增加了风险管理措施。
(1)风险管理准备 由急诊外科负责人及护士长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给小组成员及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岗前模拟实训,并划分风险管理职责范围,建立健全了合作协管机制,结合我院急诊外科特点和医疗护理中的经验,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配套多种预备方案,优化了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
(2)风险管理的实施 在院前风险管理中,详实记录出诊、进入现场、接入医院后分诊所需时间,做好急救药品与器材等的准备。例如:准备好外固定材料和担架,氧气袋和监护仪等急救物品。风险管理中完善了临床和医技,以及行政和后勤等科室之间的互相协作;待患者进入医院后,做好患者的分诊工作,例如:区分患者受伤程度并初步评估病情,完成查体并建立静脉通道,联系患者家属并做好住院部或手术室的准备工作。
1.3风险管理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医疗纠纷情况、对医护人员技术及服务认可程度、对急诊外科紧急救治效率的评价。调查工具为我院自制百分制调查问卷,对所调查的上述各项认可度≥9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其他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97.73%,对照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83.72%;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3.1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急诊外科接诊患者中,部分因斗殴进入急诊就诊,患者自身管理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弱,而急诊外科接诊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发展迅疾且难以预料,当意外出现或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出现的某个医疗或护理中的小差错也会被放大,从而引发医患之间的纠纷影响了其他患者的就诊,甚至还对医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加强急诊外科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保护了其他患者就诊同时也维护了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3.2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本次探讨中,对照组采用的是急诊外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但观察组在护理工作各环节中增加了风险管理,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患者对医护人员技术及服务认可程度也相应提高了,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急诊外科紧急救治效率的评价也相对较高。观察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97.73%,对照组患者对风险管理满意度83.72%,与唐仕明,凌坤,石平.等报道的具有一致性[2]。
观察组在风险管理中,通过定期岗前模拟实训保证了急诊就诊过程的协作默契,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救治水平。并由急诊外科主要负责人及护士长牵头,划分风险管理小组中的风险管理职责范围,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及预备方案,还通过优化院前和院内急救流程,缩短出诊、进入现场、接入医院后分诊所需时间,做好了急救的相关准备工作和院内各科室的协作,以便为最大可能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医疗技术赢得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美誉度。
综上,给予急诊外科高风险患者在急诊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起到了明显的护理效果,不仅改善护患关系还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风险管理满意度,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颖,赫军,吴钰.等. 老年急诊患者风险管理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04-4905.
[2]唐仕明,凌坤,石平.等. 急诊外科高风险患者的风险管理[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