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京礼 陈建泗 何建强
摘 要:根据装备发展分析了装备型号系列化对教学内容整合的要求、系统综合化对多种专业融合的要求、编配多样化对岗位任职能力的要求以及技术集成化对教员知识结构的要求。并针对上述特征,构建“技指融合”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三步递进”组训方式,实施“四化结合”教学方法;按照“保障跟着训练走”的思路,设计“强‘基、训‘精、训‘宽、训‘活”的递进式路线,完善配套“体系完备、要素融合、柔性扩展”的装备教学训练环境体系;坚持“四个不断线”提高教员素质,通过“三种途径”组建教学团队,应用“三个手段”提升团队水平,持续加强个体素质高整体合力强的教学队伍建设,这些措施可显著提高装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装备;教学改革;条件建设;教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部队战斗力是由人、装备以及人与装备的结合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随着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军装备型号系列化、系统综合化、编配多样化、技术集成化的“四化”特征十分明显,对院校开展装备教学训练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院校要主动分析形势变化,加快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逐步完善训练环境,持续建强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为部队输送高素质新型装备人才,促进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形成和提高。
一、当前的装备发展具有“四化”特征,对装备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当前,我军建设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装备发展快的特殊时期,装备建设发展呈现出“四化”特征,对装备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一)型号系列化对教学内容整合的要求
随着新型武器装备不断列装,部队武器装备形成了口径系列化、品种多样化、型谱复杂化的特点。由于学时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随着老装备技术改造的深入,部队武器装备形成了新老并存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新装备又要兼顾老装备,新老矛盾突出,装备型号多对教学内容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院校必须要突破以前基于“型号”培养人才的惯性做法。
(二)系统综合化对多种专业融合的要求
当前的新型武器装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已由传统的单专业单个武器装备发展成为多专业多个独立装备组成的武器系统。因此,在系统组成上形成了“多”与“少”的矛盾,在专业技术需求上形成了“精”与“通”的矛盾,在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上形成了“单一型”与“复合型”的矛盾,这就要求院校培养的人才“单装要精,系统要通”。
(三)编配多样化对岗位任职能力的要求
不同的军兵种部队,由于装备配备不同、岗位需求不同,对装备人才所学专业以及具体要求也不尽一致。装备编配的多样化对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和部队新需求,院校要在培养学员适应未来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坚持素质导向、坚持技指合训。
(四)技术集成化对教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新装备的技术集成化,要求具备一支本职业务精、相关业务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员队伍。目前院校绝大多数教员从本科开始直到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基本是在同一专业领域里进修,工作之后的培训和交流也多限于本专业领域,学习和成长环境单一,既是“专家”也是“窄家”,既是“博士”也是“窄士”。这样,在专业教学方面,形成了“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与教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矛盾”;在为部队服务方面,形成了“武器系统综合技术保障专家与单一技术领域专家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二、针对装备发展的“四化”特点,创新装备教学训练组训方式和教学方法
针对装备发展的“四化”特征,要从内容设置、组织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系统研究、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推进装备教学训练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
(一)构建“技指融合”内容体系
按照“建系统,系统建”的思路,从两个层面完善“技指融合”教学内容体系。第一个层面是“建系统”——构建课程体系。按照“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目标培养要求和“精通一型,旁通一类,兼顾系统”的装备培训思路,组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构建“技指融合”课程体系。着眼学员装备技术保障、装备保障指挥、武器系统运用和组训能力培养,按照“技指融合,从低到高,从单装到系统,分层递进,成体系不断线”的思路,开展装备实践课程教学。第二个层面是“系统建”——加强各门课程建设。按照“精心选择、广博新颖;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精心提炼、突出重点;精心策划、分散难点”的“四精”思路,系统构建各门课程的内容体系,突出信息化、一体化、实战化教学内容建设,及时把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战法充实到教学中,加强现代战争背景下、复杂电磁环境下新装备运用教学,进行课程内容的脉络设计。
(二)实践 “三步递进”组训方式
实践单装教学、多装联训、综合演练“三步递进”的组训新方式:一是以单装为主体,把构造原理、检测维修、操作使用等全过程内容讲深讲透,力求训“精”。二是以兵种作战装备运用为背景,进行武器系统或武器装备群联调联动保障训练,力求训“宽”。三是以多兵种合同作战装备运用为背景,实施武器装备综合运用演习训练,力求训“活”。
(三)实施“四化结合”教学方法
实施实装化、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四化结合”教学方法:一是依托实装资源实施“实装化训练”,讲操作讲使用、学技术学修理、搞设计搞演练。二是依托装备专修室实施“基地化训练”,全方位、多角度、成系统开展新装备教学活动。三是依托装备专修室、模拟训练中心和一体化信息系统装备训练环境的模拟器材实施“模拟化训练”,主要开展实装上难以进行的复杂技术训练、成系统的联调联动训练和成建制的综合演练。四是依托军事训练信息网和校园网实施“网络化训练”,主要开展院内分布式协同训练、远程支援训练和MOOC远程培训。
三、坚持需求牵引,构建体系完备要素融合的装备教学训练环境
坚持“保障跟着训练走”的基本指导,系统构建“体系完备、要素融合、柔性扩展”的装备教学训练环境体系,为装备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物质条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一)着眼强“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着眼为装备人才培养提供公共支撑环境、强基固本,按照“三个突出,一个强化”的建设思路,突出军政基础训练环境、实验实习环境和信息环境建设,强化实战化教学训练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军政素质教学训练环境建设。主要是配套完善训练场馆,军人体质测试、心理训练、法律教育等教学设备设施。二是加强实践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完善与培训任务和职能定位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三是加强信息环境建设。主要是加强数字校园、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图书馆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建设。
(二)着眼训“精”,建设系列装备专修室
装备人才必须具备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装备培训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条件作支撑。着眼训“精”,按照“从结构原理到检测维修到操作使用”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滚动建设,构建基本教学资源、演示示教资源、模拟训练资源、实装训练资源、维修训练资源和集成训练资源“六位一体”的资料齐全、手段多样、设备配套、设施完善、资源集中的教学资源体系,保障各专业装备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和使用操作教学训练使用,保证装备教学精讲多练的需要。
(三)着眼训“宽”,建设装备模拟训练中心
在装备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装备人才培养必须要由基于单装培养向基于武器系统培养转变,也就是要训“宽”。按照“着眼系统、带动单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规范标准、滚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新建注重融合、改建注重整合”,构建由炮兵武器系统模拟训练平台、防空兵武器系统模拟训练平台和装备保障指挥模拟训练平台“三个平台”组成的装备模拟训练中心,实现装备维修技术训练、武器系统联调联试训练、装备保障指挥训练和装备保障综合演练“四项功能”,达到由实装维修训练为主向虚实结合的维修训练拓展、由单装维修训练为主向武器系统综合保障训练拓展、由单纯的技术训练为主向技指合训拓展等“三个方面的拓展”。
(四)着眼训“活”,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装备训练环境
军事领域的竞争是最激烈的对抗。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装备人才必须放在实战背景下培养。着眼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实战想定背景,构建由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炮装工化、通信陆航、装备保障等多个分系统组成,横向上涵盖合成指控、炮兵、防空兵、通信、工化、陆航等内容,纵向上包括军、师、旅、团等层级的一体化信息系统装备训练环境,在加进作战环境、作战背景、作战任务的情况下,对学员进行信息系统装备的组网、指挥流程和指挥技能训练。
四、坚持育才者先成才,持续建强个体素质高整体合力强的教员队伍
按照“既要个体素质高,又要整体合力强;既要精技术,又要强指挥”的总体思路,坚持“四个不断线”提高教员素质,通过“三种途径”组建教学团队,应用“三个手段”提升团队水平,持续加强装备教学队伍建设。
(一)坚持“四个不断线”提高教员素质
坚持“四个不断线”,全方位提高教员能力素质。一是坚持强化教育教学理论不断线。对新任教员和新任教研室领导进行集中培训,新任教员重点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打牢高校教师资格基础;新任教研室领导,重点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活动组织管理能力。常年不断线开展“教学名师讲坛”、教学经验交流等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培训,不断为教员“充电”。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线。树立“教学的底气来自于科研的实力”基本理念,确立“教学牵引,科研创新”基本原则,坚持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在科研中解决问题、在成果推广中丰富教学,鼓励教员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扩大信息来源,跟踪学科发展,掌握最新动向,加深知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照本宣科,使讲授的内容更贴前沿、更有广度、更有深度。三是强化装备保障运用能力不断线。通过跟研跟产、新装试验、接装培训、组织综合演练、参加部队重要演训等活动,强化教员装备保障运用能力。四是强化课堂授课能力不断线。设计岗前培训验收、青年教学骨干培养、教学标兵遴选、教学名师培养等促进教员不断成长的系列活动,组织“精彩一课”“创新比武”等群众性授课观摩竞赛,坚持集体备课、新课试讲、专家督导等常态化机制,不断提升课堂授课能力。
(二)通过“三种途径”组建教学团队
通过院内选拔、院外聘请、部队干部学员辅教“三种途径”组建知识结构合理、经历阅历互补、层次搭配科学的“装备保障专家+青年教学骨干+年轻后备军”新装备教学团队。一是院内选拔。挑选对新装备介入早、摸得透、保障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作为装备教学团队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课程建设;按照“每名骨干熟练掌握2种以上装备,每种装备有2名以上教学骨干”的思路,配备培养青年教学骨干;遴选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员充实到装备教学团队中,通过以老带新和任务驱动,培养后备力量。二是院外聘请。从装备预研、设计、定型、生产等新装备研发单位以及部队的装备保障专家中遴选人员,聘请为学院兼职教员加入装备教学团队;每个专业引进1到2名有部队军事主官经历、熟悉武器装备全系统作战运用的干部充实到教学团队中,辐射带动整个团队装备全系统运用能力的提高。三是学员辅教。来自部队的任职培训学员,有的来自英雄的部队、有的是功臣英模、有的是各领域专家,这个群体藏龙卧虎,院校要高度重视这些学员知识、技能、经验的“反哺作用”,将他们作为教学团队建设的流动力量和活水源头,发挥他们战斗作风的示范作用、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参谋作用,最大限度贴近部队,汲取部队实践孕育的思想精华。
(三)应用“三个手段”提升团队水平
应用任务驱动、文化熏陶、制度保障“三个手段”提升团队建设水平。一是任务驱动。通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大型综合演练、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重点条件项目建设等任务平台锤炼队伍,提高个人能力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二是文化熏陶。文化熏陶人、文化教育人、文化培养人,文化是事业发展的内核驱动力,要高度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好学、乐群、创新、进取”的团队文化环境。三是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规范教学团队建设内容、方法和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以考促建,充分发挥机制的约束、导向、激励和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龙等.新装备教学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2014年军队级教学成果奖,2014.
[2]陈建泗.年轻教员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一点思考[J].军械教育研究,2014(4).
[3]张宝书.军队院校教育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4]战玉.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5]王海洋,黄劲松.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