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广东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不仅能写景状物、抒情言志,还能说古道今、褒贬讽喻。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期末复习阶段时,若能巧妙借用对联,将对总结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语言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虽然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系统地接触过对联,但通过古诗词、小古文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炼字、概括等技巧,为对联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近日,笔者就带领学生围绕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利用对联展开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开始先向学生讲清必要的对联知识。对联有三要素: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立意新美。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做到“字数相等、简单对仗、内容关联”即可,至于“平仄押韵、立意新美”可从宽处理。
我先出示自行创作的对联:
海伦不屈不挠
阿炳持之以恒
上联出自《海伦·凯勒》,下联出自《二泉映月》。各六字。“海伦”对“阿炳”,同为人名;“不屈不挠”对“持之以恒”,同为赞美二人的优秀品质。这就是一副完整的对联。
学生初步感知到了从课文中提炼对联的方法和方向,进而开始仿句练习。仿句是让学生照样子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对仗。一般出示上半句,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练习,如,“司马迁写千古名著”(《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让学生再写一句这样结构的句子。学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阿炳创不朽音乐”(《二泉映月》)。但同时发现字数不对,“阿炳”两个字,“司马迁”三个字,一时间眉头紧锁。有学生说把“司马迁”简称为“司马”,我给予肯定。但有一学生说“阿炳原名华彦钧”,不妨改为“华彦钧创不朽音乐”,如此就完美了。我大加赞扬。
我出上联:“儿童如海棠”(《只拣儿童多处行》)。学生重读课文概括出:“童年似春天”。我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有学生对“红领巾喜知春亭畔”(《只拣儿童多处行》),还有学生对“解放军救人民群众”(《大江保卫战》)。开始进行这样的练习时可以不必强调十分严格的对仗,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对联的基本特点。当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可以逐步增加难度,通过一步步提高难度的训练,学生自然会从实践中掌握对仗要领,在模仿中悟出语言的精妙。
对联内容要求比较宽泛,可以概括课文主旨,可以概括人物形象,可以概括课文的情节线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既可对课文做全面的概括,也可以仅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可以单篇课文作对,也可以用两篇课文分作上、下联,还可以一篇课文作几联。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方法技巧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借用对联总结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方法真的简练好懂。
例如,复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孟川杰创作出“前锋开路挖野菜,后卫殿后杀骡子”;复习《我和祖父的园子》,王子瑞创作出“蚂蚱草里蹦,蜻蜓天上飞”。谢宛桐根据《月光启蒙》的思想内涵创作出“月光明亮皎洁,童谣幽默风趣”;同样是《月光启蒙》,陈思则创作出了“哗哗小溪流水,轻轻三月和风”。
更有学生将两课相关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更精彩的对联。
孙丝雨:
金字塔巍然屹立 (《埃及金字塔》)
兵马俑举世无双 (《秦兵马俑》)
田翔升:
爱如茉莉情意浓 (《爱如茉莉》)
月光启蒙风趣多 (《月光启蒙》)
荣维如:
林间精灵灰椋鸟 (《灰椋鸟》)
平淡无奇茉莉花 (《爱如茉莉》)
杜思睿:
玉澜堂里海棠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
后花园中蜡梅香 (《早》)
学生有一定的对联基础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创作,学生的兴致被激发起来了。这样,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等都会得到培养。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兴致高涨的学生就把创作延伸到课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启发,不时有好对产生。我一旦发现好对就及时展示给全班同学共赏。欣赏对联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斟词酌句的绝妙时机。
杜思睿同学根据《望月》和《只拣儿童多处行》创作出“外甥瞪大眼睛,孩子挤出门外”。其实,这副对联很普通,缺乏神韵,尤其是针对《望月》和《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两篇诗意盎然的课文。但我首先肯定了这副对联是“对仗”的,然后又指出“完全可以通过修改,变得不一般”。我引导学生:“外甥瞪大眼睛”干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望月!”
是啊,上联多美:“外甥瞪大眼睛望月。”下联怎么办?
学生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了。很快,有学生说“孩子跑出门外找春”,我同意:“行!但不美!”
学生又推敲:“孩子挤出门外寻春。”我赞同:“好些了!”继续启发:“寻春,不太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红楼梦》中有个人物的名称更符合这个场景!”
读过《红楼梦》的学生马上联想到了“迎春、惜春”,最后一致同意“探春”为最佳答案。
再来一起读一读吧:“外甥瞪大眼睛望月,孩子挤出门外探春。”
用对联的形式来对学过的课文进行总结,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使学生准确抓住课文要点,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训练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最后,让学生在通读全册课文的基础上自由拟写对联。事实证明,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是无限的,创作出了一大批精彩的对联。
常思琪:
风景如画维也纳 (《音乐之都维也纳》)
藤萝摇曳第二泉 (《二泉映月》)
卢 山:
灰椋鸟精灵,乃自然之子 (《灰椋鸟》)
解放军战士,为灾民救星 (《大江保卫战》)
崔子申:
冰心说,儿童即春天 (《只拣儿童多处行》)
鲁迅讲,勤奋乃成功 (《早》)
毕研琦:
萧红呼兰河城嬉戏玩耍,自由自在 (《我和祖父的园子》)
阿炳惠山二泉怀念师傅,思索人生 (《二泉映月》)
邓永智:
水如此清澈 (《水》)
月那么明亮 (《望月》)
李 坤:
儿童与海棠相媲美 (《只拣儿童多处行》)
蜡梅和寒冷作斗争 (《早》)
谢宛桐:
海棠旺 (《只拣儿童多处行》)
蜡梅香 (《早》)
李嘉轩:
月,天的眼睛 (《望月》)
鸟,林之精灵 (《灰椋鸟》)
陈佳慧:
兵马俑,秦朝文化 (《秦兵马俑》)
金字塔,埃及智慧 (《埃及金字塔》)
赵 劲:
二泉静影沉璧 (《二泉映月》)
长江奔腾不息 (《大江保卫战》)
徐祎宁:
祖父园子笑声多 (《我和祖父的园子》)
三味书屋书香浓 (《早》)
杨庚宁:
父辈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母亲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
杨可欣:
繁星,调皮地眨眼 (《望月》)
孩子,忸怩地笑着 (《只拣儿童多处行》)
陈星豪:
维也纳为音乐而建 (《音乐之都维也纳》)
金字塔因法老而起 (《埃及金字塔》)
李泽涛:
水,珍贵 (《水》)
月,皎洁 (《望月》)
学生通过编写对联,学会了从整体上复习课文,既注意常识类的概括、比较,又注意内容和写法的总结和提炼,在创作中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不断提高。学生拟写结束后交流,在交流中进行必要的评析,进而让学生再次认真修改,然后每人选择一副对联,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大家欣赏,最后选择全班最好的五十副对联,出版班级作文集《花香袭人》中。
其实,对联在语文学习中的妙用远不止这些。师生只要在语文学习中善做有心人,勤积累,多思考,多总结,巧借对联这一形式,一定会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理解更到位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