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平
冰心曾将春游的孩子比作从魔术匣子里飞涌出来的小天使,那么,我们老师不就是那个开启魔术匣子的人吗?在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出现了一组写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等。临近毕业,学生对母校、对老师,有着无限的热爱和留恋。依样画葫芦,笔者请学生也来回忆一下教过自己的老师,就取名为《开启魔术匣子的人》。
文章写完了,看着厚厚的一叠文稿纸那一颗颗跳跃的童心,该如何评改呢?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以往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几种极端:评改过程过于“关注”或过于“忽略”;评改课堂过于“点评”或过于“修改”;评改结果过于“统一”或过于“流沙”。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开启魔术匣子的人》中那一个个鲜活的老师的形象,那一份份真挚的爱师恋师的情怀,笔者决定这样去进行评改的设计和实施。
一、“专家引领式”同评同改,于共性处展开过程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一篇同题材的习作,几十个人同时写,总有很多共性,你有,我有,他也有,找到这些共性,进入同评同改轨道,更容易激起共鸣。
同评同改的基本范式是——
(一)浏览“全段”“短篇”,样本挑选
在习作结束之后,教师初步地浏览学生写的文章,寻找共性之处。有的需要全篇浏览,有的仔细翻阅其中的一两段。在这一环节上,速度要快。因为学生写完之后,搁置几天就会遗忘。浏览之后要快速地找到共性的地方,找到评改的样本。笔者找到共性的三个问题:首先是人物要有特点,其次是选材要真实,第三是过程要展开。寻找了以上三种情况中最典型的几个学生的作文,准备在评改课时进行评点。
(二)明确“评点”“改点”,目标锁定
对于以上出现的三个共性问题,整理了三个“评点”说明,并相应地确立了“改点”要求,分别是——人物特点能否写出个性?能否写得美好阳光?能否最大限度地打开记忆的闸门,选取能反映特点的最好事例来写,并力求做到与众不同?能否像放电影般再现过程,让人物说起来,动起来,表情丰富起来?
同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对班级里可圈可点的优秀文章做了标记,又对在相应问题中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做了记录。详见下表:
这样一分析之后,课堂评改的目标就已然锁定,基本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评改的过程中,能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从而有效地修整自己的文章。
(三)携手“前头”“后头”,策略探寻
这是同评同写环节中最需要动脑筋的地方。怎么评点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关键是老师能从中找到策略。教师宜从优秀的习作和相对一些的习作中挑选一些典型的片段进行智慧处理。
1.“对比式”评改,体悟表达
同样写老师,学生间的差异让我能迅速地找到相似选材但不同写法的文章,用比较法能很快地让学生明白表达方法。如同样写外貌,笔者出示了写同一个老师的两个描写:
当左边的描写出来之后,笔者让同学们猜猜这位老师是谁。有的猜是鲁老师,有的猜是沈老师,五花八门。然后再出示右边的描写,还没问这是谁,学生就肯定地说是陆老师。从而体悟到老师的特点描写是怎样展开的呢?
生1:用和男生比较,写出了她到底多高。
(教师板书:真实)
生2:没有说年龄,只是说她女儿已经读大学了。
师:都说女人最怕被人说出年龄。你看,这位小作者巧妙地把老师的年龄隐含在老师像个小孩子,然而孩子都读大学了,写出了一个人到中年的老师依然童心未泯的样子,真是水平高。这就是美好。(板书:美好)
生3:用比喻的手法——写眼睛像芭比娃娃,写出喜爱,也写出美好。
师:你看,大家在形容老师的时候,都说眼睛炯炯有神。怎么样的算是炯炯有神,每双眼睛都有每双眼睛的特点。所以你若能用一句话来表达,或者用两句话来细致描写,就不一定要用成语了。这就是展开。(板书:展开)
在这样的指导下,再让学生去读一读自己笔下的老师的外貌,更容易将人物的外貌特点真实、美好地展开。
2.“营垒式”推出,迅速反应
哪些材料适合老师什么特点,老师的特点又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印证。我抓住刘老师这个人物,把学生写到的他的事例全部罗列了出来。
这些事件,全部是学生习作中提到的最真实的事件,所以学生看到之后格外亲切。
笔者用口答的方式,让学生迅速反应。如第5个事例,写出了老师的什么特点,学生答:幽默、智慧;老师的关心爱护学生,可以用哪几个事例来印证,学生答第1个、第7个、第8个。这时笔者再这样迅速反应,能很快厘清特点和事件之间的关联,再加上老师幽默的一句:“这些学生的事件都有专利的,你不能侵犯他们的专利噢。”也让其他学生在触类旁通的同时,能去广泛地搜索其他教师的其他真实的事件,避免习作结果的“千篇一律”。
3.“放电影般”重现,再现细节
老师的特点有时用其中的一件事来表现,有时用其中的几个事例来表现。详细写的材料,如何展开过程呢?教师选择其中展开不够的文章,通过情境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就能更容易展开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环境、心理等的描写。如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刘老师的:
我在课堂上自己做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那感人、快乐的一幕,这时孩子们看清楚了,刘老师回来潇洒地向大家招招手,笑着大声吼:“我回来啦,你们想我了吗?”还在小个子跳到他背上的时候,反手将小个子抱住,小心地抱到小个子的座位上,嘴里喊着:“小心点,小家伙!”语气中满是疼爱。
(四)厘清“要求”“方法”,二次修改
在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与方法——真实地展开,美好地展开,放电影般展开——之后,学生进入二次修改阶段。思路活跃,动笔很快。
二、“调研回看式”自评自改,于静思中修正语言
学生自评自改,笔者经常采用调研回看式。当自己的习作完成后,以本文为例,静心思考以下几个方面,回看自己的文章:
特别是一篇文章的题目。这是我们要求学生自评自改时必须要推敲的环节。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自评自改前,教师要引导孩子去审视自己的题目,评改文章结束后,我们可以再度审视自己的题目,这时会发现,很多题目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因为新颖的题目,总是让我们想先睹为快。如我在观察学生自评自改的时候,发现题目都有了增量,如下表,左边的是学生自评自改前的题目,右边是学生自评自改后的题目。这些题目,有些是从老师的绰号,有的是从人物的事件,或者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语言进行命题的。有的题目切点小,有的题目用情深,有的题目富有诗意。学生修改很是了不起。
三、“对话沙龙式”互评互改,于交流时鲜活细节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也是读者评价出来的。没有读者的文章肯定不是好文章。所以,我们设置了读者对话沙龙式的互评互改环节。
(一)确定标准,忠于原汁原味
学生互评互改前,我们先设定标准,标准的设计应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兼顾本次习作的要求,并忠实于作者的原汁原味,除了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所以我们制定的针对性学生评价量表是这样的:
(二)静心阅读,优先好词好句
学生在互评互改时,要鼓励先肯定优点。避免学生一拿到习作,就成了批判家,将人家的习作说得一无是处。评价别人,肯定优点是做人的美德。教师在评改课上,应该让学生多用双圈圈出好词好句,多用五角星表扬鼓励,从而扬起习作者的自信风帆。
(三)仔细推敲,提出不足不够
在进行肯定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仔细推敲,提出习作中不足的地方。我更多的是希望评价者能口述你的下水作文,也就是说,你觉得这个部分写得不够,那么怎么写呢?你先用作文语言说一遍,示范一遍。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凭空乱说乱评价,也能一起提高习作水平。
(四)及时反馈,形成共言共识
互相评改的时候,教师要要求双方及时反馈,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为什么要这样写,我的想法是什么?然后双方对刚才的意见进行交流汇总,尽量能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然后再修改到原文中去。
四、“门诊问诊式”巧评巧改,于边角料穿针引线
笔者认为,在评改习作的时候,如果可以做得更精致,那就是对一些边角料的处理。就像我们做衣服一样,当一件衣服的款式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时候,剪裁下来的边角料有时会成为漂亮的手提包,有时化身为衣服上的小装饰,即使怎么也用不着,也还能作为布娃娃的填充物,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我在给孩子们的习作进行评改的时候,会巧妙地用好这些边角料。如李海东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小作者写了潘老师的好几件事,在经过评改课后,他能抓住潘老师带我们去实验来展开故事,写得很生动了。但这篇文章,我还是舍不得抛弃,在他来询问怎么修改的时候,我一边告诉他一般写人文章的方法,一边又将这篇文章的题目亮亮色,将句子分分行,句式再稍微整齐点,就成了一首诗。朗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李海东更是自豪地挺起了胸膛。
于是,上来询问的孩子更多了,我索性来了个专家坐诊式巧批巧改,好多文章变成了更创新、更细致、更有情有趣的文章,有的被投稿参赛,有的推荐到红领巾广播站,有的展示于班级习作苗圃中。学生通过习作评改课,提升了习作水平,增强了习作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