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14 00:13王永菊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细线小车基础

王永菊

高中物理课程融合了基础、实践和创新,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优良载体.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几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开放性讨论和生活中的物理等日常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注重基础,培养创新的沃土

创新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扎根于实际,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升华,顺利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新土壤的培育需要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基础的物理知识、理论和原理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透彻研究其中的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抓住物理创新的基础和依据的同时,还能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中受到启发,进而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创新.可见,基础才是创新的沃土,唯有夯实基础,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更科学、合理,避免走弯路.

例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物理基础深入学习,利用实验让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进行深刻理解,建立基础实验,通过改变m(或F)的量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当m一定时,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作用(通过增加或减少砝码来实现),可以得到小车所受合外力与小车的加速度之间的正比关系.

在此基础上,有的学生提出了继续增大小车的合外力,学生发现,随着F的增大,a-F图线不再是严格的正比直线,而是偏离了直线,获得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这一改变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进一步对小车合外力与小车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T=Mm+M×mg,其中M为砝码的质量.

由此可知,只有在Mm情况下,T=mg才近似成立,当不符合条件时,T=mg不能成立,于是就产生了加速度的增加赶不上力(mg)的增加的情况,出现图形中的状况.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质量这一条件的限制呢?这不仅顺利生成了课堂探索的创新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为创新的进一步探索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二、主动质疑,激发创新的嫩芽

质疑是思考的导火索,敢于质疑更是创新的先导.注重的宁鸿彬老师就曾向学生提出“三怀疑”原则,即敢于课堂上质疑、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敢于对教师观点质疑.其目的就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环境,消除学生质疑的顾虑,激活学生内心那颗创新的种子,使之不再沉睡于学生的大脑中,而是跳跃在课堂之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快速生长.

例如,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就可以建立实验情境,通过学生的质疑来进行探索创新.

实验情境:

实验1:用一根均匀的棉线提起重物,让学生观察.

实验2:利用与实验1相同的细棉线提相同的重物,让学生观察,当两根细线的夹角较大时,细棉线断了.

面对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学生随即就会质疑:为什么两根细线还不如一根细线的承受拉力大?质疑顺利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同时要想建立新的实验探索其中的原因.学生引起细线断开的原因进行入手,是因为两根细线所承受力的合力小于了物体的重量,故得到了力的合成还有两力之间的夹角有关系,进而学生利用弹簧秤、量角器等器材组建新的实验,对“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行细致全面地研究.

三、深层研究,给予创新的力量

高中生的思维和能力还不完善,具有一定的缺陷,教师要在学生的创新中及时给予补充.创新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给予,规范、熟练的操作练习,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是从基础知识、实验中引导出来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从本质上领会物理的原理与思想.

例如,学习“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原理、步骤及数据分析进行细致的学习,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适当地给予创新上的灵感,可以利用问题进行启发.

课堂启发:利用这个装置是否可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你能够设计出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学生受到问题的启发,转而会在掌握基础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利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案来完成任务,教学不再拘泥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将演示实验变为一个探究实验、创新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主动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创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的否定、肯定来完成自己的猜想,不仅鼓励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和毅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四、勇于实践,绽放创新的花朵

实践是检验创新是否正确、科学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育往往以“题海战术”为主,强迫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企图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或几种思维,然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还浇灭了学生心中的创新之花,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物理课堂就要结合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给予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使物理原理真实、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做正功”的问题,学生不理解滑动“摩擦力并不总是一种阻力,有时可以促进物体的运动.”这一观点,这主要是学生对其运动过程的本质缺乏更深层地理解,教师单方面的解释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疑惑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自己模拟物体运动的情景.

实验创新:如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并在物块的下面铺上一条宽约8 cm、长约2 m的纸带,当物块运动时就会与纸带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直观地判断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几次试做、几次调整,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了准确的认识,进而对其中的做功情况也有了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对自己创建的实验感到非常骄傲,不仅大大提高了物理理论的说服力,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创新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变为了具体实践,从根本上增强了创新的科学性、合理性.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日常教学相融合,不能脱离实际进行凭空想象.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通过分析、思考和调整,将创新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收获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技巧,熟练地将创新能力运用与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

猜你喜欢
细线小车基础
追车
细线转圈
细线吊冰块
积木小车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去修理厂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爱看演出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