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论人才

2016-05-14 23:10乐朋
唯实 2016年6期
关键词:龚自珍专制嘉庆

乐朋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得伟人毛泽东的引赞之力,诗人龚自珍的名号在大陆不胫而走。诗话人才,并非龚自珍灵感的突然喷发;写于嘉庆末年的《乙丙之际著议第九》,即是他对人才问题的政论。于今读来,犹觉妙笔生花、力透纸背。

大清帝国行至嘉庆朝,盛世不再,衰败逼近。可表面上仍显得社稷稳定,一派四海升平的光景。生于乾隆、长于嘉庆、仕于道光的龚自珍,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探测到形势的急转直下和王朝的衰世本相。其议论焦点,即为王朝命运标志的人才问题。

国家兴衰成败,关键在人才。嘉庆末的人才状况如何?龚自珍勾勒的画面是:“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垄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从庙堂到江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不见人才。大清国几为人才荒漠!以“三等之世,皆观其才”论之,大清国的治世,实乃徒有空名。

龚自珍之独到,不只在忧患人才匮乏,还在揭出清王朝人才危机的深层根源,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扼杀人才的专制制度及其文化政策。这是同代人所难以企及的。

任何时代都有“才士与才民出”,但清王朝却施以“百不才督之”的监视和屠戮,暴虐的文化专制政策导致万马齐喑、人才凋零。在控诉专制制度摧残人才肉体的同时,龚自珍着重斥责其对国人的思想和精神戕害,“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最恶劣的是“戮其心”。即“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戮心”的专制统治,既扼杀人才的产生,又造成“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的虚假表象,岂不悲哀!

睿智的龚自珍还追根溯源,对清王朝的文化专制进行刨祖坟式的批判。他把“戮其心”这笔陈年旧账,一直追算到嘉庆帝的父辈、祖辈,即乾隆、雍正、康熙三代“圣主”的头上。他指出,摧残身心、荼毒思想情操的“戮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历经康、雍、乾、嘉百年之久的文化专制,人才被窒息殆尽;故嘉庆朝的人才危机,确为长期推行专制制度和文化政策的灾难性后果。

人才的生长犹如树木一样,没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它就不会茁壮成长、蔚然成林。没有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人才绝不会从天而降!龚自珍清醒地察觉,“才者自度将见戮,则早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早夜号以求乱”。此时,倘若拒绝改良、改革,无异于逼着人们去造反作乱,那么“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嘉庆后的道光、咸丰两朝,内忧外患交织,天下大乱很快就来了。我们不能不折服于龚自珍的先见之明。清王朝盛极而衰、而乱,不可收拾了。

邓小平说过,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要在经济上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需要“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我们各项制度的优劣,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这三条来检测。人才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教育或科技问题,而是更为宽泛的社会体制和文化政策问题。“履霜之蹻,寒于坚冰;未雨之鸟,戚于飘摇;痹痨之疾,殆于痈疽;将萎之华,惨于槁木。”龚自珍连用四个触目惊心的比喻,劝导为政者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通达事理变化,才能从容应对,把改革进行到底。他的人才论和变革思想,于今仍不乏历史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协)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龚自珍专制嘉庆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不拘一格
中年危机龚自珍的又一春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欧洲早期印刷业应对专制统治的方式与成功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