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

2016-05-14 09:46罗志军
唯实 2016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总书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做合格党员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先后提出“20字”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四个铁一般”、忠诚干净担当等一系列重大而明确的要求。纵观我们党95年的奋斗史,党员“合格”的标准在不同历史时期虽然有所侧重,但坚定的信仰追求、严格的纪律约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担当精神是贯穿其中不变的要求。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央提出合格党员要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这与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内在一致,是对新形势下党员“合格”标准内涵的深刻揭示。我们要以此对照、衡量自己,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

一、讲政治有信念,重在学习系列讲话、

增强“四个意识”,做到政治合格

党员的第一身份是政治身份。做合格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是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的领导这个政治方向;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核心意识,就是要坚决维护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核心;看齐意识,就是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自觉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这“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党员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重要的是看这“四个意识”强不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没有成效,也要看这“四个意识”在党员干部中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

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首要的是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学好系列讲话,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深理解:

坚定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系列重要讲话的全部内容都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来展开。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就鲜明提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从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出发,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将怎样往前走,我们党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前行等根本问题,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把讲话贯穿的政治立场作为聚焦点,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鲜明的时代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当今时代正处于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面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层较量和博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加进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系列重要讲话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为重要立足点,从世界格局演进中把握中国方位,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发展趋势,既坚定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又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分析和科学回答了我国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行动指南。

巨大的实践价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治国理政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谱写新的篇章。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在执政理念上,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明确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发展理念上,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新发展理念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以新战略开拓新局面,总书记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视察江苏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活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全面从严治党是巩固党执政根基、保持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四个全面”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顶层设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强调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突出了小康建设重在全面的本质要求;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了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思想,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新征程;提出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培养选拔好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出新步伐。这些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科学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登高望远,既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向,又从实践层面明确了发展的理念思路、重大举措和动力保障,体现了恢宏的战略思维。总书记善于运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新发展理念,从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八项规定”到全面从严治党,都贯穿了直面中国问题的实践论、人民至上的历史主体论、相互促进和协调推进的方法论,体现了科学的辩证思维。系列讲话在继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发展,用新常态概括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实践,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现了非凡的创新思维。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面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决不能盲目乐观、掩盖矛盾、回避问题,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一些,体现了深刻的底线思维。这些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务实的思想作风,使系列重要讲话富有强大的思想渗透力和精神感召力。

政治合格,是对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十分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必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和冲击,做到政治合格面临许多现实考验。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在增强“四个意识”上做到头脑十分清醒,态度十分坚决,行动十分自觉。一是政治方向要把得更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每个共产党人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最初只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靠什么站到了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心?早期党员中有很多人都衣食无忧,是什么让他们抛弃了一切投身于党?面对血雨腥风、残酷惨烈的考验,他们哪里来的勇气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江苏是孕育红色基因的地方,在南京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以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真谛。“烧成灰还是共产党员”的邓中夏、“为了共产主义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恽代英、“为党随时献出一切”的孙津川、“粉身碎骨向光明”的李得钊……他们的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都共同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最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在“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微博中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真诚自然、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解答了当今大学生群体入党时面临的困惑,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和共鸣。徐川就是从学院党委书记毕可友同志信仰坚定、不徇私情的实际行动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坚定了入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认为故事讲得好,是“两学一做”的好例子。人们常说:“山无脊梁会塌,人无脊梁会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紧紧扣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终身不变的坚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初心、不忘初衷,筑牢精神之柱,扎牢信仰之根。二是政治立场要站得更稳。增强“四个意识”的落脚点是增强看齐意识。每个党员干部都姓“党”,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就是要坚定站在党的立场,坚决自觉主动向党中央看齐。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这种统一、团结、一致的基准就是党中央,就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增强看齐意识作为一个刚性要求来贯彻,作为一个根本原则来落实,作为重要政治纪律来遵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政治定力要守得更牢。坚强的政治定力来自于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根植于对发展道路和前景的高度自信。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主心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才能在形形色色思想观念冲击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既不为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十面埋伏”所疑惧,也不为各种错误思潮的“八面来风”所困扰;既不为气势汹汹般的“棒杀”所胁迫,也不为口蜜腹剑式的“捧杀”所迷惑,在原则问题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站稳脚跟、敢于斗争。要辩证分析看待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遇到的挫折失误,坚定发展信心,直面困难挑战,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讲规矩有纪律,重在尊崇党章党规、

严格自我要求,做到守纪合格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纪律约束,就会一盘散沙;一个党员如果没有纪律约束,就会走上歧途。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以纪律来管,以纪律来治。做合格党员干部,必须以党的纪律规矩规范言行。

党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政治主张、奋斗目标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党的根本大法,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富矿”;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学好党章党规要把好“四条线”:一是党的性质宗旨“高线”。性质和宗旨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党的“一大”党纲就鲜明提出党的政治主张,表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是一个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我们党的宗旨。现行党章开宗明义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学习党章党规,要真正搞清楚我们党因何而立、因何而兴,真正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使一切言行都落实到更好践行党的性质宗旨上。二是党的组织原则“准线”。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党的“一大”《纲领》就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等做了规定。“五大”提出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七大”把“四个服从”纳入党章。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党员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个人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强调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三是党员义务权利“基线”。党员是党肌体的细胞。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就单设“党员”一章,规定了入党条件和入党程序。“七大”党章第一次以条文形式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现行党章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包括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等。同时还从参加党的政策问题讨论、开展党内监督、行使选举权利等方面明确了享有的八项权利。党的干部除了必须模范履行普通党员义务外,还要在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创新精神、事业心责任感、清正廉洁、发扬民主等方面坚持更高要求,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四是党的纪律规矩“底线”。我们党从第一部党章开始,就把纪律作为重要一章,对党员遵守党的纪律做出规定,并通过一些具体党内法规,细化了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规范。2015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既从正面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到的标准,又明确了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划出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可触碰的行为底线,每个党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党章党规的纪律规范,只有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才能发挥应有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做到守纪合格,要在“四个强化”上狠下功夫:

强化敬畏意识。古人讲:“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从近年查办的一些腐败案件看,一些人走向腐化堕落并非不知道党的纪律存在,而是没有把党的纪律规矩当回事,缺乏敬畏,明知故犯。严守党的纪律,首先要对纪律保持高度敬畏。特别要防止和杜绝三种不良心理:“侥幸”心理,有的认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有的相信“哥们义气”,认为违纪被查处是“棍棒打兔子——打不着的多、打得到的少”。人们常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次侥幸就可能使多年努力付诸东流,一次越轨就会在个人名节上留下污点。“打擦边球”心理,有的信奉“遇到黄灯闯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认为打点擦边球不算犯错,挖空心思钻制度漏洞,在模糊地带寻找“空间”;有的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上搞变异求变通。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党员干部走好人生之路,“擦边球”也万万打不得。“照顾”心理,有的认为自己工作突出、贡献较大,违反点纪律组织上会照顾,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把自己怎么样。我们党在执行纪律上从来没有“将功抵过”那一说,谁违反了纪律都要受到惩处,这一条铁杠杠已经被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充分证明,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保持高度警醒。

强化组织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95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个是对党的感情问题。吴仁宝、常德盛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过高的文化和理论水平,是什么能够让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拼搏奉献、奋斗不止?我认为,就是他们从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变化中对党产生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朴素的、发自内心的,因此也是最纯真、最执着的。吴仁宝老书记把永远听党话、自觉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他一生得过很多荣誉,最看重的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为华西编写的村歌,第一句就是“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共产党的地”。常德盛同志把自己一切努力、奋斗都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要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让老百姓信赖党、依靠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党员干部只有在感情深处真正把自己交给党,才能真正做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为组织争光添彩。另一个是对党的忠诚问题。“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个党员在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1949年,邓小平同志率领解放大军进驻南京,在南京市支部书记及部队排以上干部党员大会上做报告,专门讲了对党忠诚与老实,强调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布尔什维克必须具有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就很容易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现在忠诚度不高的问题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比较突出,有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当“两面人”;有的对重要问题不请示、不汇报,特别是对个人重要事项不如实及时向组织报告,甚至刻意瞒报。一个党员如果对党没有忠诚之心,就会丧失接受党的纪律约束的自觉;如果缺乏诚实之意,就会缺少接受组织监督的主动。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忠诚于党的组织,增强接受组织监督、严守纪律规矩的内在自觉。

强化用权规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出问题也往往出在这个“权”上。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依法依纪用权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纪律的戒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党的纪律规矩办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我们多次讲过要正确处理政商关系。当前尤其要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利”字当头,有的领导干部借为企业服务,利用手中权力与老板搞“礼尚往来”、权钱交易;一种是“怕”字当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的加大,有的领导干部不愿、不想、不敢与企业家打交道,在服务企业上打了折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官商交往要有道”,并就新型政商关系提出了“亲”“清”二字。企业是经济发展主体,领导干部为企业家服务、与企业家交朋友,是发展所需、职责所在,不能因为怕被“说三道四”就对企业家避而远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爬坡过坎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竭尽所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又要严守官商两道、清水之交,与企业家有交集但不能有交换,有交往但不能有交易,为企业家多服务但不能求回报,多解难但不能搞邪道,坚守住公私分明界限和党纪国法底线。

强化清廉自觉。为政清廉是党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遵章守纪是为政清廉的重要屏障。党员干部一定要对照党章党规经常提醒自己,认清欲望的背后是陷阱,明白贪婪的尽头是毁灭,做到一身正气、清廉自守。纵观一些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都是由小节不拘最终滑向大节不保的。有的人认为吃吃喝喝是人之常情,老朋友老部下给自己送点礼是正常往来,我办事你回馈是朋友交往,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古人讲,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党员干部一定要明白温水煮青蛙也要致命的道理,小节不拘同样也会量变引起质变,欲望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会像洪水一泻千里,改变人生航向,断送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点滴之处筑牢清廉防线。

三、讲道德有品行,重在弘扬优良作风、

坚守精神高地,做到品德合格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高尚的品德是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员干部修身立德问题,强调干部任用要以德为先,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该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党章规定,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党员要做到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领导干部要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这些都贯穿着很严的道德要求。为政之道,德不可废。很多腐败分子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都是和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章党规的有关要求,为党员干部划出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我们要认真学习、积极践行,用实际行动修好这门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党员干部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励志修身的重要标杆,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道德文明的主旋律。

价值观决定是非观。现在少数党员干部是非观扭曲,不仅表现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立场摇摆,也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价值观不纯的重要反映。有的对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颇有微词,认为搞得人心惶惶、束缚了手脚;有的认为老老实实、埋头干事的太“迂腐”,还是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吃得开”;有的对办事托熟人、升学找关系、就业走后门等社会不正之风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并参与其中。特别是现在一些地方所谓的“潜规则”盛行,不少干部在面子、圈子、场子里动不了真,在私心、私情、私利纠结中抹不开脸,因此也就在理想、信念、事业上提不起劲。正气不兴、邪气必侵;党性不强,是非观、价值观必然错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从加强党性锻炼入手,修好党性修养这门共产党人的“心学”,正确把握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的界限,积极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如何对待名利,也是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共产党人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被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优秀共产党员赵亚夫一生信奉“没有什么追求比奉献农民更有意义”,他扎根基层50多年,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他当选为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仍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2001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本可以颐养天年,但他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一头扎进茅山老区,帮助贫困落后的戴庄村走上小康路。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要想富、找亚夫”就是老百姓对赵亚夫同志的最好褒奖。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名利观不正确,甚至为了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这是走上歧途的重要原因。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像赵亚夫同志那样,坚持以党的事业、群众利益为重,把名利看得淡一点,把得失看得轻一点,在为党、为人民的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当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带头弘扬者。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我们党信仰和道德力量的集中体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要从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中汲取丰厚滋养,从先辈先进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强大力量,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江苏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是多年来党员干部带领全省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贪图享乐的情绪有所滋长,有的精神萎靡,斗志消退,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不再像过去那样去攻坚克难;有的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发展比较快,发展比其他地方强,居功自傲,不再像过去那样去奋力拼搏;有的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奢华一点、享乐一点无所谓。从最近省委进行的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督查情况看,虽经三令五申,但大吃大喝问题在一些地方还隐蔽存在,有的地方办公用房超标整改还没有到位,有的地方政绩观不正确,数字造假现象还有表现,等等。坚持艰苦奋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一个地方发展的成败,关系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倍加珍惜前辈们创造的良好条件,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重托,经常想到干事创业的艰辛和不易,经常想到广大人民的需求和期盼,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

当好优良家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家风是道德文化在家庭中的直接反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走好从政路,必先正家风,家风正才能政风清。我们很多人都瞻仰过周恩来纪念馆,敬爱的周总理为家人制定了“十条家规”,对身边工作人员提出了“四要六不准”,核心要求就是不准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牟取私利。好家风是薪火相传的财富,也对子孙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而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本想为子女留点钱财,却忽视了自己的不端行为给家人在精神上、道德上造成的潜移默化伤害,算错了人生大账。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省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主题活动,要认真抓好落实。

党员干部重视家风建设,要特别注意防止亲属子女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一个人能够成长为一定层级的领导干部,是值得家人亲属自豪的,家人亲属也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如果以此认为就高人一等,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人亲属打着领导干部旗号为所欲为、牟取私利,那就非常危险了。最近热播的《彭德怀元帅》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毛主席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送儿子毛岸英上前线,牺牲在朝鲜战场,毛主席最终也没让把骨灰运回国内,让儿子与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一道长眠在异国他乡,表现出领袖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清醒认识特权行为对党的形象、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严重危害,不忘自己的根,不忘自己的本,以良好家风筑起抵御侵蚀的屏障。

加强家风建设,党员干部要在培养健康生活情趣上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写过《生活情趣非小事》的文章。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清正廉洁的底线就很难守住。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尤其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决不沾染非分之情,坚决抵制腐朽生活方式侵蚀,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四、讲奉献有作为,重在勇于担当负责、

积极干事创业,做到发挥作用合格

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实干担当精神,他在上任伊始与中外记者会面时就强调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对党员干部来说,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总书记指出,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干工作要倡导“马上就办”精神,雷厉风行,讲求效率;抓工作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抓出成效。同时总书记也指出,要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正确把握“三个区分”,坚决纠正“为官不为”,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为我们描绘了“强富美高”建设蓝图。我省“十三五”时期,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展露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省党员干部必须担负起的重大责任。2015年我们对照总书记要求,以“八项工程”为主抓手,对“五个迈上新台阶”逐项进行了部署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先后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苏北发展、沿海地区发展、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做出了部署。把总书记描绘的新江苏建设蓝图变成现实,顺利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只有靠实打实地干,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清醒认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和实践检验的一流业绩。

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勇担当、做先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客观状态,也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演进的必经过程。新常态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也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速度要换档,但不能“失速脱档”;结构要优化,但不是“推倒重来”;动力要转换,但不意味着“非此即彼”。能不能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能不能在引领新常态上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比的是决心,拼的是行动,检验的是我们能力和水平。江苏发展历史上多次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严峻挑战,全省上下顽强拼搏、化危为机,都顶住了压力,实现了超越。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在把握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上做到认识深一层、适应快一步、引领高一招,以思想认识的领先、创新实践的争先,实现发展的率先。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针对新常态的新特点新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引领新常态、开创新局面的基本遵循。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既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能力问题、行动问题。在认识上,要深刻认识落实新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决策,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增强贯彻落实新理念的紧迫感和高度自觉。在能力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有的党员干部还存在素养和能力不适应问题,要加强学习,真正从思想上把推动发展的目标、要求、方法搞对头,不断提高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要认清“时” “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蕴含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的能力;要加强历练,切实掌握与新理念相适应的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方法,提高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执行能力。在行动上,要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新发展理念具体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项目推进的方方面面,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上来,让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成为发展的鲜明导向,真正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勇担当、做先锋。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深改组审议通过了50多项改革方案,出台了5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敢不敢涉险滩、啃“骨头”,能不能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现实课题。党员干部不仅要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促进派,还要做推进改革、落实改革的实干家,尤其是在触及自身利益的时候要敢于自我革命,作出牺牲,以大无畏精神和钉钉子韧劲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已经对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全省党员干部要干在前、走在先,推动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决心要更坚定,深刻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对江苏来说,这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凤凰涅磐的重大契机。习近平总书记把这场改革比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要坚定信心,拿出亮剑精神,决不能因包袱重而等待,因困难多而拖延,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争取率先取得胜利。措施要更精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全新课题,党员干部要特别注重深入研究,把问题琢磨透,把事情想明白,把路数理清晰。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确定的方案部署,结合本地实际,针对“去”“降”“补”的不同侧重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特点,搞清楚现状、目的、任务、责任主体、改革措施、方法途径,精准施策,提出具体的操作措施,确保改到要害处、抓到点子上。落实要更有力,既要抓好当前“去”“降”“补”重点任务的落实,又要着眼中长期问题的解决,加快建立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机制;既要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勇于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又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风险隐患;既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解决问题,又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政策配套,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在真心实意为民造福上勇担当、做先锋。为民造福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员干部的天职。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批示。李保国同志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58岁去世,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总书记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全省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服务、造福百姓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在一个13亿多的人口大国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小康”指的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水平,“全面”指的是覆盖面和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问题。对江苏来说,“十三五”时期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在为群众创造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社会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更要在“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上集中攻坚。到2015年底,全省农村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如期脱贫,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按照省里确定的新一轮6000元的扶贫标准,全省还有103万户、276万农村低收入人口,94%集中在苏北。处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我们能亲眼目睹小康梦这个中国梦第一步目标的实现,既感到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全省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头,坚持不懈开展“三解三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各项举措的落实,在贯彻民生改善“七个更”要求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要带着深情、带着使命,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作为应尽职责,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凝聚众志成城之力,既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又充分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坚决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如期实现。

在奋发干事创业上勇担当、做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干部、人民的干部就应当勤政敬业、先之劳之、以上率下,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江苏党员干部历来有埋头苦干、干事创业的好传统,改革开放之初的“四千四万”精神,有力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追求卓越、为民造福的“华西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负重奋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内涵;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都是全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敢闯敢干、开拓奋进的生动写照。当前,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复杂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挑战,全省党员干部更要焕发精气神、展现新风貌,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进取精神,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的决心勇气,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为官不为”问题,并从能力、动力、担当方面深刻分析了原因。“为官不为”现象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与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背道而驰。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注重思想引导、加强正面激励,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大治庸治懒力度,省委已经出台了推动干部担当作为防治为官不为的办法和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要认真抓好落实,加大问责力度,形成倒逼机制。党员干部“想为”彰显的是思想境界,是党员,就要克己奉公、甘于奉献;当干部,就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如果思想懈怠、工作不在状态,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不是合格的党员、合格的干部。“敢为”展示的是精神状态,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敢不敢作为,体现的是胆识气魄和责任担当,要干事创业,就不能患得患失、左顾右盼,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勤为”反映的是工作作风,古人讲“勤政不怠、怠政如贪”,党员干部在岗就要尽责,在位就要干事,要夙夜在公、勤政廉政,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善为”体现的是能力水平,干事既要有激情和胆识,更要有思路和办法,要切实增强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出实招,把握规律谋新招,创造性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勇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负责,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奋发作为。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是长期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做合格党员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觉把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章党规要求落实到为官从政、干事创业、修身做人的方方面面,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而共同奋斗!

(本文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专题轮训班上讲的专题党课,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总书记发展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时局图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