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宿迁市委研究室
近年来,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时代,宿迁市抢抓机遇,把网络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抓手,打造全民创业“升级版”,走出了一条“农户+产业+网络”、“电商平台+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市场主导+自建平台+政府推动”的网络创业之路。
深耕细作“互联网+”,营造网络创业好生态
强化政策加力,激发创业热情。政策支持是网络创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先后制定鼓励网络创业、扶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等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政策体系。在财政资金支持上,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市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县两级分别按不低于1500万元标准安排全民创业发展资金,其中70%以上用于支持网络创业。在初始网创扶持上,对需要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和办理特种经营许可的,开辟绿色通道;初始创业者达到一定网络交易量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入驻各级网络创业园区、网络创业孵化中心的,一年内实行“零租金”;对新创办年销售额达3000元以上的网店,电信部门减半收取当年宽带费用。在金融支持服务上,扩大网络创业贷款规模,利率上浮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的30%;市、县统筹设立网络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政策的“加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乘法”,全民创业热情竞相迸发,“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深入人心。
强化载体给力,构建众创空间。宿迁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平台这一行业中枢系统,坚持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着力打造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创业载体,因地制宜构建网络创业空间。市级层面:建设互联网大众创业园,集技术支持、采购、销售、物流为一体,年可孵化初始网络创业者100人,组织初始培训2000人。县区层面:建设一批网络创业园区、孵化基地,集生产、销售、仓储、物流、培训、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让创业者“免费使用、拎包入驻”。乡镇层面:充分利用闲置用房、废弃厂房、小区配套用房等,建设网络创业孵化中心。目前,已建成乡镇网创孵化中心50余个,年内118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村居层面:推广宿豫区与京东合作、泗洪县与淘宝合作的“一村一品一店”网络销售模式,推动村级网络创业点建设。这些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不仅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创业环境,而且降低了创业成本和风险,让创业者“轻装上阵”,更有底气触摸梦想、点击成功,同时也引领了网络创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
强化活动助力,培育创业典型。宿迁坚持不懈地把举办系列活动作为推进网络创业的常态化抓手,使网络创业氛围更浓厚、影响更广泛。深度开展宣传发动。针对不少群众对网络创业“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运用多种媒体、采取不同方式,解读网创政策,讲透网创意义,让网络创业家喻户晓;宣传推介网络创业先行者的创业经历、成功经验,讲好网创故事,点燃创业热情。持续举办创业大赛。2015年举办首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以电商实战形式,培育了一批网络创业主体,锻炼了一批网络创业新手,催生了一批网络创业“金种子”。广泛招募创业项目。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投资协会、新华网,举办2015中国“互联网+创业”大会暨“创客中国——寻找最具投资价值创业项目”年度盛典,不仅带来了网络创业新理念、新机遇,而且带来了好项目,传递了“创客宿迁”新形象。
强化服务聚力,打造创业温室。宿迁市多措并举,创造条件,聚力做优服务配套,搭建创客“暖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放宽登记注册条件,全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由199项压减至7项;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成立宿迁益世电子商务秘书公司,为网络创业者提供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等“一站式”服务,大幅节约创业者在登记注册等方面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2015年底,全国首张个体网店数字营业执照在宿迁核发。强化网创公共服务。设立网络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网创培训、网货展询等服务。强化人才和物流支持。组织实施网络创业“百千万”培训计划,分类别分层次普及网络创业知识,培养网络创业实战型、应用型人才。深入实施物流业“1633工程”,重点打造运河宿迁港物流园和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综合物流园,加快建设义乌商贸城物流中心等6个专业物流中心和30个物流重点项目。
网络创业引领宿迁迈向“创时代”
网络创业掀起了大众创业新热潮。低成本、低门槛、小风险、大潜力,是网络创业有别于其他创业模式的鲜明优势,也是其贴近“草根”的根本原因。通过“一机在手”、“人在线上”、“电脑+人脑”的有机融合,让每个想创业、能创业的人,都可以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目前,全市正常活跃的网店达4万多家,每140人就有1家网店,每17人中就有1人吃“网络饭”。应该说,从传统市场的现金交易到今天的网络交易,电商以不同的方式向城市和乡村深度渗透,群众参与网络创业的热情高涨。
网络创业激发了农业农村新活力。网络创业的兴起,一批农村“创客”应运而生,农民“网上赶集”,足不出村销售农产品,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怎么卖、卖得好”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吸引更多主体投身现代农业发展,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重返故里,使一些原本萧条的农村重现活力。目前,全市已有农产品网店2.8万个,“触网”农产品4600种,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15.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16.9%来源于网络经济活动。“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转型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家庭农场总量居全省首位,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占比分别提高到21.3%、25.7%,“三品”认证面积590万亩,比重达91%,居全省第一。
网络创业打造了工业转型新引擎。网络创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嫁接融合。宿迁工业企业不失时机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全力拓展二次创业,不仅触发了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变革,而且带动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尤其是推动了由过去粗放式的“大众营销”向更加精准的“点对点营销”转变,由传统以产定销的“供应型”向以销定产的“需求型”逐步转变,引领了工业转型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60%,涌现出苏酒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一批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生产企业,有13个行业、88家企业发展定制经济,定制产品101种。
网络创业培育了经济增长新亮点。网络创业的开放性、全球化、低成本、高效率,源源不断地释放新需求、催生新供给,其蕴含的巨大消费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新引擎、经济增长新亮点。2015年1~8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2.7%。同时,网络创业有力拉动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加快发展,并促进电子商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加快融合,发挥出“1+1>2”的效应,带动了仓储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强劲态势。今年以来,在网络创业带动下,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32753户、私营企业11545户,全市公司制私营企业累计达38489户、同比增长38.5%。
网络创业推动了干部思维方式新转变。“互联网+”的创业实践,拉近了农村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宿迁与发达地区的距离。发展网络创业,宿迁与发达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网络创业的迅猛发展给干部带来思维理念的更新变革,启发广大干部主动适应新变化,树立开放心态,重新审视自我,坚持以群众需求为第一要求,着力在发展理念思路上突破传统定势,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破除固有束缚。
致力打造“创客之城”,铸就“创客宿迁”新高度
加快推进创业理念提升。网络创业理念、发展质态等都亟须提升。网络创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互联网渠道和互联网思维进行创业,不能限于一般性的开网店、搞电子商务,而要向摄影美工、创意设计、认证咨询、代运营、用户体验设计等配套性服务业延伸,向家政服务、健康医疗、餐饮住宿等民生类生活性服务业覆盖。进一步加强网络创业的研究和引导,突出问题导向,转变创业理念,引导网络创业由低中端业态向中高端业态迈进。加快推进各类园区和孵化基地建设,引导网络创业聚集聚群发展;高度关注电商产品同质化竞争问题,引导网络创业者走合作共赢、抱团发展之路;深度谋划推进跨境电商,努力开辟网络创业新渠道、新平台、新业态。
加快推进电商产品开发。丰富多样、适销对路的电商产品,是网络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一个地区而言,能够源源不断、推陈出新地开发出电商产品,是一个地区充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的重要体现。注重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地产品资源,加快企业“电商换市”步伐,大力发展定制经济。动态更新电子商务企业名录库和适宜网上销售产品库,定期对外发布,推动厂商与电商联动、产品与市场对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筛选更多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推动“互联网+乡村旅游”、“互联网+农家乐”,扩大农村电商经营范围。深入推进万众创新,围绕生产生活需求,发明创造更多接地气、有市场的特色“网货”,形成创新、创意、创投、创业良性循环,以万众创新促进大众创业、以大众创业带动万众创新,进而催生新的产业,引领发展新常态。
加快推进电商人才引育。电商人才决定网络创业的层次和走向。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懂电商、会电商、把电商做好的人才还是太少,很多企业反映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即使招来也难以留住。把电商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工作重点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舍得花代价引进电商人才,重点引进一批创业实践型导师、中高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善于开发互联网产品、整合产业链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针对企业反映电商人才难引、难留问题,探索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引人才,专门为网商企业服务,既解燃眉之急,也可降低企业成本。要加大电商发展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市内大中专院校开设特色电子商务专业,鼓励创办电子商务企业,让学生边学习边创业,培养实战型人才。定期组织网络创业者赴网络创业先进地区、知名电商企业考察学习,并搭建网络创业交流平台,把握网创发展最新走势。
加快推进基础配套保障。在一些苏北农村,宽带不“宽”、资费偏高,物流快递不接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网络创业发展。在物流快递方面,“小、散、弱”问题还比较突出,多数物流快递公司的服务网络只能覆盖到乡镇镇区,农村网点覆盖率仅为10.7%。着力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争取实施网络创业集中区或电商产业园宽带减半收费政策,优先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较快、较为集聚的镇村宽带提速升级;以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共场所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服务。针对乡村物流“末梢”不通畅问题,探索依托镇村公交发展物流,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同时,引进培育一批知名快递物流企业设立总部或区域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推进智能快递箱(柜)进社区、办公区,完善物流末端配送网络。
加快推进金融扶持落地。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专门推出适合网络创业的信贷产品较少,还不同程度存在申请流程复杂、办理时间长等问题,难以适应互联网“快”的需求,成为制约许多网络创业者发展的瓶颈。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支持网络创业,研究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创业措施,建立风险基金或完善担保机制,促进银行金融机构顺应互联网经济大势,提高针对网络创业者、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创新推出与之相适应、方便灵活、简单快捷的金融产品服务。积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发展,推动优质创业项目与风投机构、创投机构等有效对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
加快推进实体商贸转型。网上购物方便、实惠,对传统商业的营销理念、管理模式、价格体系等方面都产生较大冲击,传统商贸业迫切需要转型发展。为此,大力推动商贸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结合共生,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开办网上商城,支持实体零售店网上销售,推动专业市场、传统商业街区因地制宜发展“网上市场”、“网上商圈”,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一体化经营。除了向网商转型外,零售实体店也要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发展网店所缺乏的“体验式”消费等新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个性化的新需求。
(调研组成员:李钦、温士才、朱志远、王清举、卢伟)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