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有奇树》中的“妇喻情结”探析

2016-05-14 18:40张慧莎
魅力中国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题

张慧莎

【摘 要】在古代,诗人喜欢把自己比喻为女子,以女子的口吻作诗,如屈原的香草美人自比、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可见“妇喻情结”已随处可见了。《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将重新对诗歌进行“新解读”,探析诗中的“妇喻情结”,全面阐释此诗的主题,以探求该诗歌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新解读;妇喻情结;主题

由于文献资料缺失、时代久远等众多原因,至今为止学界对《庭中有奇树》一诗的解读并没有达到完全一致,而大多呈现“一边倒”现象。在多数注家的注说里,大多都是认为此诗是一首感物怀人之作,即思妇想念远行丈夫的诗。通篇以“奇树”一种意象,但却借此将思妇的情感写得九曲回肠。以极其安详的步调,缓缓地由庭而树,由树而花,由花而思,由思而折,折而赠人,而路远难达,难达则更感离别。前六句有《楚辞》的象征意味,末二句则是从《诗经》“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而来[1]。层层深人地演泽出幽闺思妇内心深长且复杂的哀怨,在看似明白浅显的风貌里表现了婉曲的情思,蕴含了“深衷浅貌,语短情长”[2]的诗歌特点。

而关于这首诗,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则认为是“臣不得于君,而托兴于奇树也”。

“宫怨诗”和“闺怨诗”都是以女性口吻言说女性特有的心事,是以一种他者的眼光言说的,但是还有一种是有诗人自身影子的,或为寻“伯乐”,或作自荐,这类诗集中体现了“妇喻情结”。在先秦时代,夫妇君臣一体的文化氛围也已经大致形成,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的相似点,使得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的手法产生,并为人所接受。通过注疏本便知,《诗经》里面很多以女子口吻所作的诗,都是要有所比附的,而比附的对象,往往是政治,这大概算得上较早的“舆情动态”。诗人用女子自喻,大致是从屈原开始,他所独创的“香草美人体”在后世被广为应用。“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过也”我指着天空发誓,那全都是你的错(灵修是丈夫的意思)、“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说好了要永结同心,你却反悔有了二心。结合文人作诗时,将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也是常见的。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3]

全文诗人以其“奇树”自比,不免有半些自骄和优越之气。“绿叶发华滋”中“华”同“花”,“荣”亦释为“花”,字里行间里流露诗人身上的文人豪气以及胸中的宏图大志,厚积薄发之象。“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首先是承接第一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是对花的赞美,因为花之美,诗人才想着要折下来送给君王看,实则想把自己推荐给君王;其次是续接下一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则让人想象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文人形象却因为路途遥远而无法得志。这花是“奇树”之花,自然不同于一般的花卉。“馨香盈怀袖”则更是从正面去描绘它的芬芳之气,由此也可见诗人对自身的期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渴望有伯牙相遇、君主识才从而一展宏图大计的理想抱负。而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则将情绪往抑郁处转变,也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哀与无奈。这充分体现了古人那句话:“而相离则思,期而不至则忧,此人之情也。”

据最早的记录是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说:“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类而推,两汉之作乎?”《庭中有奇树》在《玉台新咏》题作枚乘作,为枚乘《杂诗九首》中的第七首。《汉书.枚乘传》中记载,枚乘曾做过吴王刘濞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吴王均不听。这对应了陈沆在《诗比兴笑》认为是“((枚乘)在梁闻吴反,复说吴王之诗”。《庭中有奇树》的时代背景、诗人生平为诗人抒发壮志难酬之心绪提供了可靠的奠基之石,继承先秦开创的“妇喻情结”。

再者,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既是当时服务于文化一统的目的机智的思想手段,又是对古代中国潜沉的一个文化规律的准确的提炼。里面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的意思是法度,君王是臣子的法度,夫君是妻子的法度。在这个由不平等的关系构成的貌似稳定的身份系统当中,君之于臣正如同夫之于妻,所以文人为了表达上的含蓄(无论主动或被迫),假托女子来创作也就很自然了。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基础的古代中国,以臣事君,犹以妇事夫,君臣关系与夫妇关系之间,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负面讲,实在有太多相似处和相通点。忧谗畏讥、乐宠怨妒等心理和情绪的特点,揆理亦一。

所谓借男女之情暗含自荐意,或有诗人自己影子在诗中,有时候诗人也含盖了诗人追求作品的美感的目的。以“发华滋”、“馨香盈袖”等视觉、嗅觉等描写,触发读者的想象力,掀开隐喻背后的真实面纱。另外,中国的文人总是擅长幻想,男子总想象自己是闺中弱女,以女子口吻诉说出来的落寞、哀痛无疑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沉思。

当然,关于《庭中有奇树》的“妇喻情结”解读,为诗歌的主题扩大了一个外延,体现了西汉文人在仕途不得志的情境下,以手写我心,抒发壮志难酬的个人愁绪,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矢志不渝的强烈愿望。

注释:

[ ]项挺挺.“深衷浅貌,语短情长”——《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探微[J].诗文评鉴,2015.

[2](明)陆时雍选评.诗镜[M].(清)纪均编纂.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

[1]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2](明)钟惺.古诗归[M]续修四科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清)张庚解,赵师秀编.古诗十九首解[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5]王双,徐云平.汉代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意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3):93—94

[6]赵逵夫.《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作时新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4):31-34

[7]刘旭青.汉代文人歌诗的文学特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5).

[8]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主题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服务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让主题与环境结合,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新诗发生“差异说”:现代汉诗的一个身份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