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构建资本节约型价值体系研究

2016-05-14 13:09胡浩
经济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

胡浩

摘 要:“十三五”规划纲要表明,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必将更加复杂和严峻,其影响深远。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逐步摒弃高资本消耗型增长方式,加速资本节约型发展模式建设。“要么转型,要么淘汰”,越来越成为我国银行业当前及今后的生存法则。

关键词:资本节约 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148-03

一、商业银行资本运营现状分析

(一)信贷投放过度,资本补充压力大

2007年-2009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为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取消贷款规划约束等多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2009年-2014年,我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投放累计增加了近52万亿元,巨量的信贷投放消耗了大量的银行资本,使得银行业不得不再融资已获得发展的资本。从各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化来看(见图1),自2007年后,资本充足率下降趋势明显,资本补充压力加大。

(二)资本补充方式单一,资本工具创新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工具主要包括:利润留存、定增、IPO上市、配股和战略合作者引入等。对于绝大部分未上市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利润留存是其最为依赖的资本补充工具。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见图2、图3)。由于商业银行资产投放结构中,贷款居于主导地位,银行依赖“资本补充——信贷规模增加——再融资”的高资本消耗发展模式,这一格局短时期内难以改变。而息差的收窄将导致商业银行通过净利润来补充资本不足的作用减弱,商业银行急需拓展新的工具来对冲这部分的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还未全面实施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二级资本工具也相对有限,目前主要是次级债、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的单一将大大制约商业银行发展,加剧金融系统风险,适合我国银行业现阶段发展需求的资本补充工具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构建资本节约型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一)我国将进入“服务金融时代”,银行业面临价值定位转型

纵观发达经济体金融业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变革和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使全球金融生态也发生了重大的演化,资本市场逐步在发达国家占据核心领导地位,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金融生态价值链实现重塑,金融系统日趋复杂,金融服务的外包需求推动了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见图4、表1,见上页)。

通过分析金融生态价值链和美国银行业发展历程发现,随着“服务金融时代”的到来,金融服务呈现专业化、多样化和合作化的趋势,多资本市场间联系更加紧密,传统银行业务也“裂变”成专业化的多服务产品体系。

(二)金融监管趋严,“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将增加再融资压力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要求,在不低于10%总资本比例的基础上,增加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0%~4%超额资本和1%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合计最高达到15%,银行资本的监管压力显著增大。另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不低于2.5%和150%的拨备覆盖率也将消耗大量银行资本。因此,在我国银行资本补充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严格的资本补充要求,将使得商业银行无法依赖资本高消耗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要求更多的风险项目需要加计风险资本,以达到全面覆盖风险的目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达标压力加大。

(三)“金融脱媒”现象普遍,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加剧竞争

“金融脱媒”将导致银行同业竞争加剧,中小商业银行的扩张和外资银行加快布局等使得传统批发信贷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依赖信贷提升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同时,“金融脱媒”还催生了一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信托、小额贷款、消费金融和金融租赁等机构加大对银行传统信贷客户的争夺。基金、证券、保险和PE等公司的发展不仅使银行存蓄的吸引力下降,存款增长乏力。为争夺优质客户资源,银行推出的各项高收益理财也使其付息成本高企。第三方支付平台和“宝类基金”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银行负债业务的波动性,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三、构建资本节约型价值体系的措施

通过对银行价值创造体系的分析(见图5),笔者认为要从筹资、营运、投资和风险等四个方面来探索构建资本节约型价值体系的途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一)筹资管理方面

1.丰富资本来源渠道,提升融资能力。为应对日益趋严的资本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逐步建立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合理规划资本补充方式、规模和时机。具体而言,应该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融资能力:

一是实施股份制改造,开拓筹资渠道,积极引入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探索和尝试吸收民间资本,提高收益留存,补充核心资本总额,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

二是非上市银行应积极启动IPO,上市银行可以通过SEO等方式,扩大资本市场筹资规模。

三是发行次级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通过次级债来改善资本结构,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超过核心资本50%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

四是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探索发行混合资本工具。要积极探索通过发行优先股、创新资本工具或开拓境外发行市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本。人民银行也在其发布的《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建议研究探索和试点推广应急资本、优先股等新的合格资本工具。

2.加强负债动态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存款,存款负债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决定银行的盈利能力。富国银行的成功经验表明,较低的存款成本是其较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撑。2011年,低成本储蓄或支票账户存款等核心存款占富国银行负债来源的比例为76%,整体负债资金成本仅为0.77%,其中,付息存款成本为0.35%,资金成本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见表2、表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存款资源将变得更加稀缺,对存款资源的争夺将更为激烈,这必将推高存款负债成本。加强以存款为中心的负债动态管理工作,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保持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营运管理方面

1.推动网点转型,提高网点的经济附加值。通过分析国外领先跨国银行的成功案例,发现网点转型成功与否,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巩固前台,强化网点的营销服务价值。以网点促销活动和创新产品捆绑等方式,提升网点的销售效力,并根据客户过去消费行为,预测其未来产品需求,为产品创新提供市场信息。同时,通过指导客户办理业务,构建与高价值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引导客户将简单交易活动从前台网点服务逐步转向自动渠道,降低营运成本。

二是简化后台,提高效率。通过“六西格玛”全流程管理分析,减少冗余流程,集中非面向客户的任务,使前台员工更侧重于销售和服务,使后台员工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通过IT系统化提高工作效率。并将网点内其余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实现操作流程最优化。

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按需调整设计实体网点功能,实现更加贴近市场的网点服务模式多样化。根据“大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客户结构、客户量和市场需求等信息,重新设计实体网点功能和网络布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多样化网点服务体系,提高网点服务的市场需求匹配度和资源利用率,提升网点资源价值贡献水平。

2.加快渠道建设,实现服务渠道的多元化。客户服务渠道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生命线”,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是银行高效运作的基础。富国银行就十分重视柜台、自助设备(ATMs)、网络银行和电话银行等多元化渠道建设,其物理分行网点数是花旗集团的4倍,拥有全美最好的网络银行体系,自助终端网络为全美第四。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满足了客户多样的金融需求,使其客户群体更加多元化,经济波动带来的绩效压力也得到了较好的缓冲。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加快渠道建设,打造“智能多渠道”型银行。首先,要加快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智能渠道的建设,通过提供多样化、操作便捷和安全性高的增值服务,建立高效的在线营销服务渠道。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笔者认为应该集中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重点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因为无论是从智能手机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对服务中小客户的业务支持和物理网点不足补充作用多重因素来看,手机银行业务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价值提升更加重要。

3.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盈利结构。鉴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少占用资本,发展中间业务将是实现资本节约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要立足于:(1)巩固传统手续费类中间业务收入,利用科技支持和多渠道实现交易等方式,提高这类中间业务的办理效率和便捷性,不断增加规模总量和收入总量;(2)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日趋完善的市场“大数据”,研究客户消费心理,分析中间业务金融需求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积极研发投资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托管业务等新兴中间业务;(3)注重中间业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素质。特别是投行业务、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对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

4.实行交叉销售,探索业务营销发展新模式。非利息收入是减少资本占用,优化盈利结构的重要手段。富国银行通过交叉销售实现营业收入高速增长的经验表明,要成功实施交叉销售,就必须做到:(1)建立统一品牌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2)确立“抓大不放小”的客户定位;(3)搭建多层的分销渠道;(4)明确战略,巩固客户关系;(5)实施灵活多样的交叉销售策略;(6)培养整个银行的交叉销售文化。

5.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多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资本节约为导向的、以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考虑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衡量各个维度和层面的真实盈利。充分发挥多维度绩效考核对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推动各层面的业务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向资本节约型转变。

(三)投资管理方面

1.优化资产结构,持续提高产品定价能力。通过产品价格调整,平衡资源投放、风险管控和盈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风险可控条件下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商业银行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根据市场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和银行自身的资产结构,适时调整信贷资产、债券资产、票据资产等经济资源的比重和期限结构,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实现有限资源收益率的最大化。

二是加强行业分析和宏观经济环境研究,顺势而为,利用“择机理论”适时营销客户最需要的产品,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来提高风险预测和资产管理水平。

三是持续提升产品定价能力。定价和产品创新是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以资金转移定价(FTP)为核心,以全成本定价和风险管理定价为补充的三级产品定价体系。并通过价格优惠和价格抑制等手段,将总行的经营战略直接传导至具体产品,以价格引导价值创造,减少资源浪费。

2.加强同业合作,逐步实现跨市场、综合化的业务发展。加大与信托、债券、租赁、基金等金融同业的合作力度,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对冲机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积极尝试新的投资产品,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及投资收益水平。

不仅如此,还应积极拓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业务,减少“金融脱媒”的影响。通过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小企业专项金融债等方式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提高融资服务水平,减弱“金融脱媒”的冲击。

(四)风险管理方面

1.推进经济资本精细化管理,提高风险资本管理水平。加强经济资本量化工作,为经济资本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基础数据库,在经济资本标准法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数据开发涵盖客户评级、债项评级和操作风险等的高级风险计量模型,实现具体风险指标的量化。并通过扩大经济资本涵盖风险的范围,使之全面涵盖信用、市场、操作及流动性等风险,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2.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预测及管理机制。通过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组织与开展各类业务和风险的预警、监测、排查和分析,对全行风险状况、各项业务政策和资产分类配置及调整提出建议。在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要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纳入风险管理范畴,开发相应的风险量化模型,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肖建军,黄彦菁.富国银行并购特征、绩效评价及其启示[J].新财经,2009(11)

[2] 四川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经济资本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创新选择[J].西南金融,2006(1)

[3] 邓凯成,贾丽博.荷兰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J].银行家,2008(5)

[4] 张洁颖,陈剑锋.以经济资本管理推动银行资本节约型发展[J].中国金融,2010(10)

[5] 陈晞.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与价值链重构:兴业银行个案[J].福建金融,2010(5)

[6] 樊大志.中小银行的特色化经营战略[J].中国金融,2011(20)

[7] 王敏.资本节约型商业银行的构建[J].银行家,2011(5)

[8] 蒋超良.走资本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金融,2012(13)

(作者单位:哈尔滨银行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