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宏
【摘 要】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人格缺陷问题越来越凸显。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利用学校的德育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学校的德育工作入手,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校德育;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
近年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严重缺乏家庭温暖,由此也造成了这一群体中普遍存在忧郁、怯懦、自闭等令人忧虑的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而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通过德育工作调节留守儿童变异的观念、情绪和行为,培养其健全人格就成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人格类型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造成了留守儿童在人格類型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健全人格型
这是较为理想的人格类型,也是学校对留守儿童人格培养的目标。这种类型的孩子较能接受父母不在身边的事实,日常行为正常,能在学校独立生活学习,与同学和睦相处,遇到挫折时也能正面对待。没有特别在意自己的留守儿童身份,也不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照。
2.认知倾斜型
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由此形成了愧疚情绪,对孩子采取了无原则的物质给予和放任其性格发展的溺爱态度,使得孩子染上了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等恶习。这类孩子往往头脑聪明,对外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认为父母给自己钱花是正常的事情,觉得读书无用,将来长大了外出打工就能挣大钱,有严重的功利心,持享乐主义人生观。
3.情绪偏颇型
这类留守儿童有强烈的与外界接触的心理需求,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能与人轻松交际,但是缺乏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意志薄弱、易受人影响、对诱惑抵抗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在家里表现为不听长辈教导,在学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欺负同学,在外说谎打架、沉迷网络,甚至与不良社会人士结交。
4.意志偏重型
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回家,形成了独自生活的“早当家”性格,对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都能轻松处理,在行事作风上表现为勇于拼搏,面对挫折也不放弃,然而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也形成了冷漠、独断、固执、刻板、不善与人沟通等人格缺陷
5.变异型
这类情况不多,然而却最难进行教育。这类孩子在心理上已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较为极端的自卑、自大、恐惧、倔强等个性,有些甚至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独症、躁狂症、抑郁症等,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点对象。
二、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离不开学校的德育培养,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恰当的教育,完全可以实现认知倾斜型、情绪偏颇型、意志偏重型人格的留守儿童形成健全人格,同时也能使变异型人格向正常人格转变。当然,这需要学校及教师本着“不放过任何可能实现教育”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格塑造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中渗透对人格的培养,以此完成对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
1.关注心理教育,引导健全人格发展
目前,多数学校都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进行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能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变异型人格留守儿童可以配合心理医生进行辅助治疗。学校可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人数和情况进行统计,并要求班主任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仔细观察,当发觉留守儿童出现人格偏差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引导,并交由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教育。同时,应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家长的关心是分不开的,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是通过远程的电话问候和嘘寒问暖能给予留守儿童很大的精神安慰。因此,班主任应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督促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教师需要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多进行联系沟通,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对留守儿童进行明理教育,使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并认真学习,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
2.运用学科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德育工作并不是脱离学科教育单独存在的,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都渗透着德育。学生可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对社会生活形成基本的认识,并建立自己的人格。在各学科中,语文在德育方向的表现最为突出。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的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对形成健全的人格非常有利。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豁达淡然的心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观点、“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达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等,都能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雕塑学生的心灵,并在学生的言行中表现出来,并形成自身的思想和人格。
同时,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感恩情怀的内容,这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留守儿童来说是比较重要的。留守儿童因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形成心中只有自己的自私想法。通过“感恩”教育,能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师长的教导之恩,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并愿意帮助其他人,这样才能更加热爱生活、家人、师长、朋友,形成健全的人格。
3.丰富课外活动,推动健全人格的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离家务工,课余时间缺乏家长的陪伴和监护,极易出现人身安全、学习放松、沾染不良习气等问题。因此,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愉快的生活显得非常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为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提供更多的引导机会。学校可以对这些留守儿童开放阅览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等,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各种兴趣培训班,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挖掘潜力、培养特长,并完善自身的人格,实现身、心的共同健康成长。
4.关注衣食住行,保证健全人格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还承担了一部分家庭的职能。不少留守儿童因家长外出而在学校寄宿,衣食住行等问题也需要自行解决,这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负担明显过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所需,一则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二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关爱,对形成其健全的人格有利。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加强食堂的管理,保证饭菜的卫生和质量,让留守儿童吃得好;加强宿舍管理,划拨经费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并为学生安排生活老师,随时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让留守儿童住得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他们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培养健全的人格。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关注留守儿童的人格培养和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担负着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更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使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黄铁城.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254.
[2]王成兰,李劲.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现状及健全人格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12:108.
[3]夏德云.农村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师,2014,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