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群
摘 要:医学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医药卫生预备队和生力军的主要地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医疗工作岗位后行业的职业道德,也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带来直接影响。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以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和医德教育,是实现改善医患关系,把医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创新模式
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如何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综合型的医务工作者,这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社会正在呼唤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医德教育并举的医学教育模式。作为培养医药卫生预备队和主力军的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和医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医疗环境的现状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医学生肩负着未来救死扶伤、济命扶危的神圣职责,与其他学科大学生相比,以医德教育为核心的医学生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两课”,“两课”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对“两课”的反映平淡,逃课、旷课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照本宣科、形式单一等弱点,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也给医患关系造成某些不和谐的因素: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介入,使得医患之间缺少正常的人际沟通,病人来到医院就诊,见到医生,几句话后,便是一大堆检验单、化验单,然后,像机器人一样去做各种检查,不用说话,无须表情。而医生往往只见病,不见人,对患者的痛苦漠然置之,麻木不仁,缺少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有甚者,有些医务人员受利益动机的驱使,开大处方、滥检查、滥收费、开单提成、处方提成、药品回扣甚至向病人家属索要红包、擅改患者化验结果、推委拒治病人等,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日益加深,医疗纠纷日益增多。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和内在灵魂,是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具体到医学院校的教育层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崇高的道德理想与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
(一)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我国现阶段社会道德观出现片面强调功利,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和美丑界限混淆、道德水平下降等,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这种情况下,加强融入人文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医学生们通过所掌握的人文精神和医德概念来把握未来医生职业的本质特点和义务要求,提高医学生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这是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最大实际,也是医学生立足社会,自身成长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现代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是提供学生一个认识和解决自身内在的,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道德冲突的框架,用这种方式提升个人工作的满意度,促使个人持续、富有成效地就业;也是提供学生一个养成自觉遵守工作道德品质的机会。所以现代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抛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方法,以引导激发为主,有效融入人文精神教育,要求医学生理智和思维参与,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决策,从而促进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医学的学科性质决定医学生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医学是人学,是关乎人的生命的科学,因而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现代医学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人类的关怀。对于在校的医学生来说,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应该并重,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应有对他人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内容相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探索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重视医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统一
医学院校,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科学上求取真善美,还要通过强化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发展和人文关怀上求取真善美。在医学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和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树立尊重生命、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理念,树立保护个人权益和以人为本的医学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二)在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
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在医学生的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习中,使人文精神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人文精神不是无形的,把它浸润在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会使医学专业课更丰满,更富有生机,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三)改革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统一
由于医学专业课程的任务本身就非常重,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的开设总量较少、比例偏低,所以应认真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正确处理好医学专业课、公共教育课与人文关怀课程的关系,适当增加人文关怀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立各类课程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扎实学习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使人文学科真正成为新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它应有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一所大学的文化氛围会对师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知识难懂,课程单一,学业繁重,相对于非医学类高等学校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医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相对较弱。医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靠养成,是在所处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良好的医学学术氛围和人文教育的文化氛围,对于促进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营造一个和谐、宽容、活跃的人文环境氛围,不仅有利于推动医学生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还会推动医学生对人文关怀精神的追求,使医学生在一种健康、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增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人文教育的第一要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各学科教师都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还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有高耀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三者的有机结合,自然会使专业课程含有丰满的人文精神。教师对科学的极太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坚持真理的决心,教学方法的改进,高度的敬业精神等等,无时不在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其次,从总体优化的思路看,应当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联系起来落实,在加强人文教育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支队伍的作用。第三,专业课教师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六)加强医学史教育
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医学史是重要的素材,医学史从多方面记载了医学与人类的活动,为医学生的人格塑造、气质培养和修养提高提供了借鉴,通过学习有助于医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习医学史,可以帮助医学生从著名医学人物言行中,汲取营养,形成道德内省机制。通过医学史教学这个平台,搭建起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公民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导的思想教育结构体系。
在医学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医学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医学人才的竞争。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地,应该顺应医学发展的趋势,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医学人才,为保障人类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伟兰:科学与人文并举《大学教育》2006年24期.
[2]葛建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背景分析《江苏高教》2003年6期.
[3]冷静、柳亮:学校医院共建新人文教育《同济大学学报》2007年.
[4]杨叔子: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
[5]程之范、张大庆:医学史与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医学教育》1999年.
[6]牛临虹:加强医科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期.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江西 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