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婷
【摘要】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价,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纵览整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共五篇简单议论文,属于说理性文章,分布在小学中高年段。这些文章行文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日趋严密,具有极强的学习借鉴价值,也为学生进入中学的议论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更加智慧的挖掘出议论文这类文体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价值呢?议论文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议论文又该怎么教?下文就近期的学习收获浅谈这三个问题。
一、有什么就教什么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简单议论文是第七册的《说勤奋》,作为第一篇与学生见面的议论文,应该说编者做了精心的选择。文章课题仅仅三个字,却简单明了的揭示了议论文的特点。“说勤奋”,学生即可理解为说有关勤奋的故事。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提出论点,摆出论据(两个故事),得出论证。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是如何理清顺序,学习作者如何突出“勤奋”来。为了证明观点,作者精心准备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了司马光如何勤奋学习以致获得成功。故事按照层次划分可分为三部分: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小时候他十分勤奋读书;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制作了一枚警枕时刻勉励自己;最后,他用了19年时间完成了巨著《资治通鉴》。故事篇幅不长,但是这短短161个字组成的故事充分表现出了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语言精简,条理鲜明。学生一读就能感受到勤奋正是司马光“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随后文章的第二个故事则讲述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如何通过勤奋走向成功。教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此时就应当引导学生去找出两个故事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学生很快会得到一“古”一“今”;一个是“史学家”一个是“生物学家”;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基础很差”等结果。这时候,迎流而上,提出问题,那么作者将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从哪里可以感受得到?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两个故事中的细节,明确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处理是为了更有利的证明论点。充分抓住两个故事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感受到议论方法的多样,又如,与司马光的故事相比童第周的故事结束后还紧跟着这样一段话: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里作者就采用了引用名人名言的方式让提出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个环节应巧妙地抓住作者的这一处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明确,论据的提出不能是信口而来,必须要有理有据。课后,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故事,感受说理文叙事严谨的特点,具体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还要指导学生说理,感知说理文的基本特点:说清道理,精选事例。
《说勤奋》一课后,学生对简单议论文应该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这时不妨打铁趁热,帮助学生明确归纳出一般说理性文章的基本写作思路,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那么,再遇到同类文体时,学生对这类文体的感知就更加清晰了。
二、缺什么就教什么
就《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对于作者在几个事例上是怎样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这一部分教学,若只是由教师将其中的利弊讲给学生听,学生很容易“仅仅从文字表面滑过去”,难以有真切的感受,此时设计一次合作交流就很适合,在师生讨论互动之间问题也自然解决了。以下是一位老师在这一环节的精彩设计:
师:开头提出观点,最后总结观点。这样说服别人就可以了吗?别人会相信吗?
生:不相信。
生:要举出人物的例子。
师:那为什么不举你的例子,也不举我的例子呢?
生:因为举名人的例子能够让我们更加相信。
师:是的,例子要举,举例才能让我们相信,而举名人的例子,更能让我们—
生:信!
师:(出示三个例子,最后的省略号,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不能换成句号,而是省略号?
生:因为说理性文章讲究简明扼要,所以不可能把全班成功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那为什么用了三个正面的人物例子,却还要再举一个雨水的反面的例子?
生:人物的例子已经举了很多了,而且正反事例,更能让人信服。
师:再看课文的开头和这里—(用太极洞奇观的形成的例子和雨水的例子作比)
生:这两个事例也是一正一反。
师:是了,这就是作者说理的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即言之有理。不光如此,还要说得严密,这也是一种说理的智慧。
从这个设计上来看,这位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虽然很短,但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互动交流中,这位老师明明白白的教给学生说理性文章的智慧,那就是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并且所举事例一定要是典型,语言的表达还要严密。而学生也能了解到发现本文作为议论文在选材上的一些特点。
三、整合来教勾连着教
有了前两篇简单议论文做坚实基础,在高年级后半段的三篇议论文《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的教学上,教师自身要对小学语文所有文章文体归类整合,站在一个高度上来教,才可能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更高的层次上,而勾连归整这一类文体来教不失是一个适用且实用的方法。
通过对几篇简单议论文的勾连归整,学生可以更全面的、更深刻的掌握议论文这一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从观点的导入,到事例举例的设计,从议论文表达的结构范式,到语言表达的形式,应该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这五篇简单议论文的编写一点都不“简单”,当我们教师感受到了编者的用心,那么更要引导学生去清楚地了解和感受这些“简单”议论文中的“深度阐释”。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智慧基本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不断磨砺自己的智慧,擦亮自己对语文的眼光,抓住学生学情的视角,才能给学生留下一生受用的美好东西。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