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建红 李宝娟
摘 要:品格教育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无疑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它是素质教育的根基,对人生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关爱是儿童教育发展的必然。从培养学生关爱品质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学生当前缺乏关爱意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培养关爱品质的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关爱品质;重要意义;缺乏原因;实施策略
今天的教育肩负着明天的希望,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明天生活得更美好,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关爱他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是学校道德范畴教育新的生长点。
一、培养学生关爱品质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一些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这不仅导致学生之间频繁发生冲突,学生与家长之间也时有对抗产生。人们在寻找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时,往往会指责教育的缺席,其中儿童期教育的不足尤为凸显。所以,关爱品格的教育不失为一种解决策略。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阶段中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在此时期能够奠定儿童正向的品格发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无疑是送给孩子最重要的一生受益不尽的能力,所以关爱品格的培养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缺乏关爱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当前的社会环境缺乏产生关爱意识的土壤
当今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受挑战。人们普遍关注自我,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如果我们周围的人不爱我们,我们不可能永远成功,如果整个社会落后,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幸福。
(二)我们的家庭极少教孩子关爱别人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家长的家教也随之产生了不少问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在生活上大包大揽,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长此以往导致孩子形成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畸形人格。
(三)当前的学校教育受传统方法制约
学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填鸭”式的知识教育使学生缺少关爱之心,德育上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来给孩子做榜样,孩子养成的是茫远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缺乏感受。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没有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关爱的种子,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关爱意识。
三、学生关爱品质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家庭生活——榜样示范,爱心熏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中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榜样。孩子年龄小,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父母平时要多关心和尊重孩子,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让浓浓的爱意渗透到家庭的每个角落;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要充满爱心;父母要孝敬长辈,通过榜样效应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
(二)学校教育——言传身教,多方渗透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学校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必须有博大的胸怀,自己心中充满爱,爱每一个受教育的对象,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契机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爱心”行为教育,把“爱心”行为教育贯穿于学生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在享受关爱的同时,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在学生的心灵播散一片爱的阳光。
(三)家校携手——搭建平台,积极沟通
家校同步是关爱品质培养的重要策略。目前,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兴趣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果往往导致孩子人格的缺失,采取何种教育方法才更适合自己孩子的问题困扰着家长。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专家开展讲座等形式为家长解决自己的教育困惑,并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加快学生关爱同伴、情感社会化的进程。
(四)社会课堂——走出校门,亲近自然
关爱教育不仅要学生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同伴,更要让学生成为心中有“大爱”的人。“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活教材”,让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是培养学生关爱品质的又一策略。例如,我国许多传统节假日蕴涵关爱层面的意义,可以成为开展学生关爱活动的契机。如,“老人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送节目、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交流情感,获得拥有一颗爱心就拥有快乐的体验。
关爱品格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合力。唯有将关爱品质有效地渗透、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用心去浇灌,并持之以恒,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班华.“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