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周守珍
摘 要: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表现人们对于自己学习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它是学业成就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主要应从其主体特征维度以及作用机制来探讨。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感;特征维度;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91-01
一、学业自我效能感由来
1、概念界定
一直以来,有关人类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向界定大致包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行为的知识或技能的获得过程的学习理论;二是关于行为反应的产出过程的动机理论。但是将已获得的行为知识、技能转化为实际行为的中介过程则常常被忽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受信息加工心理学对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结果影响,不少理论家试图对上述中介过程作出理论阐释,在此大背景之下,自我效能理论应运而生。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部分,自我效能感是与具体事件相联系的,所以不存在一种广泛的自我效能感。例如,与运动相关的我们称为运动效能感,与学习相关可以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具体到学习的某一科目,则有写作自我效能感,阅读自我效能感等等。同时,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认知因素影响,因此作为对自身能力认可度的自我效能感在人的活动成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相关研究
在研究领域,学者们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归因之间的关系研究虽然不少,但是研究视角单一、维度简易、方法陈旧,并没有出现与时俱进的研究,因此研究结论并没有更新和补充,研究成果尚不尽如人意。
1982年,学者Collins对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同等能力水平上的学生在解决同样的数学难题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更迅速地解决更多问题,更主动地选择更正错题,并且正确率更高。1986年Lent、Brown、Lartin为工程学专业和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所做的研究表明,学业坚持性是维持高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而学业坚持性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1990年,布法尔一布沙尔研究发现,在同等认知能力下,与效能感较低的学生相比,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会设定更高的抱负,在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策略灵活性,更易获得较高的智力成就,且可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最后拥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同年Pinirihc和DeGroot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Multon等人于1991年得出结论: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8,有14%的学业成绩的改变可以归因于自我效能感的变异。1999年,Eggen and Kauchak在系统地总结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后得出结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任务定向、努力、紧张和焦虑、控制意志、学习信念、运用策略等多个方面,主要表现为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得更优秀,同时更倾向于取得好成绩;反之则表现得更平庸,取得好成绩的难度增大。
学业自我效能水平作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基于对学生学习课程的偏向性选择、用心程度、乐观性及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作用来影响学业成绩。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表现在三个维度上。
一是水平,也可以说是一个量的维度,表示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感的多少,这一维度上的差别导致个体对任务的选择倾向于不同的难度。
二是强度,即个体对其行使某一特定行为的能力的肯定程度。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倾向于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的成功,同时表现得更为有毅力和不屈服;反之,个体则更易否定自己和放弃努力。
三是广度,即个体判定自我效能的领域或者活动情境。有的人只在很狭窄的领域内判断他们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一般来说,个体所拥有的自我效能越大、强度越强、广度越高,对行为的采取、坚持和努力程度正性影响作用越大。
三、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
1、选择过程
一般而言,当面临不同环境的选择时,个体倾向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尽量防止遇到不可控的环境。如若个体选择了某种环境,环境也会反过来作用到个体的人格发展和行为技能。对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个体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是正面迎接还是逃避本应面对的。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学生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有信心的任务,而回避那些他们没有把握的任务。
2、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感会对思维过程产生影响,例如好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会促进学业的思维过程,形成高的学习动机。反之,低学业自我效能感会阻碍学业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3、动机过程
目标设定是人类行为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学生将自我行为目标设定为怎样的成绩,则受自我效能感怎样的影响。目标设定不单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影响学生对学业活动的投入度,更加决定其学业上所能完成的学习成就。自我效能通过动机过程对个体发生作用,除了影响人的归因方式、控制点知觉外,还影响个体活动的努力程度以及面临困难、障碍、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尤其对那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持久力和耐力是保证行动成果的必备条件之一。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和应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都会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越努力,遇到困难时的坚持程度越高;反之,则努力程度和坚持程度越低。
4、情感过程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冷静和理智,并且更多地关注学习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通常更易于感到焦虑和困惑,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情绪。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