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2016-12-26 08:53姜氏毅姜夜鸣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

姜氏毅 姜夜鸣

【摘要】 目的 探究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并分析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78例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9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疏肝活血方治疗, 对照组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β-内啡肽水平、组胺水平、瘙痒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药疏肝活血方进行治疗, 不仅能改善患者的β-内啡肽水平与组胺水平, 缓解其瘙痒症状, 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疏肝活血方;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作用机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17

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更年期女性群体特有且常见的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疾病, 该疾病的作用机制大致为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退化、性激素分泌水平逐渐降低, 使得机体内分泌环境失调, 最终诱发皮肤器官发生生理病理性改变[1]。近年来, 我国社会压力不断增加, 更年期女性瘙痒症的发病率也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 研究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医学界讨论的热点[2]。本文探究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 并分析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接收的78例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1~59岁, 平均年龄(53.17±4.19)岁;病程6个月~5年, 平均病程(3.24±0.96)年。观察组患者年龄42~59岁, 平均年龄(53.08±4.17)岁;病程8个月~5年, 平均病程(3.30±0.6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即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50042, 生产批号:2015S00414), 服用剂量为10 mg/次, 1次/d, 以女性生理周期(28 d)为1个疗程, 坚持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 即服用疏肝活血方(配方:6 g甘草、9 g薄荷、9 g栀子、9 g柴胡、9 g陈皮、9 g黄芩、9 g归尾、9 g红花、9 g赤芍、9 g莪术等), 煎煮时间≥30 min,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持续服药治疗时间与对照组保持一致。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β-内啡肽水平与组胺水平。此外, 采用本院自制的瘙痒情况评价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 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瘙痒程度、瘙痒症状持续时间以及瘙痒病症发作频率等, 总分60分, 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瘙痒情况越严重。

1. 4 疗效评价标准[3] 治疗后, 若患者的瘙痒下降指数≥60%, 为显效;若患者的瘙痒下降指数在30%~59%时, 为有效;当患者的瘙痒下降指数<30%或无明显变化时, 为无效。瘙痒下降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内啡肽水平与组胺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β-内啡肽水平与组胺水平均有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β-内啡肽水平与组胺水平改善程度较大,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均有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瘙痒评分下降幅度较大,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19例, 有效17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1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 P<0.05)。

3 讨论

更年期女性机体内能引起皮肤器官出现瘙痒症的化学类物质则包括前列腺素、组胺、神经肽以及阿片样物质。其中, 机体组胺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西药左西替利嗪属于第二代H1受体抗组胺类药物, 会与机体中的H1受体形成长效的拮抗作用, 明显抑制患者的血管活性肠肽活性、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活化程度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作用[4]。然而, 内源性阿片样肽合成水平增加时, 其中枢致痒作用会随之增强, 所以, 采用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无法收获满意疗效。我国传统中医认为, 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自身肝失柔养, 疏泄失常, 从而导致气滞血瘀症状的出现, 最终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疏肝活血方主要是由甘草、薄荷、栀子、柴胡、陈皮、黄芩、归尾、红花、赤芍、莪术等纯中药成分组成, 诸药配伍, 具有显著的疏肝清热、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效用[5]。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β-内啡肽水平、组胺水平、瘙痒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给予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中药疏肝活血方进行治疗, 不仅能改善患者的β-内啡肽水平与组胺水平, 缓解其瘙痒症状, 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锋亮, 李小清.益肝止痒汤治疗肝虚生风型肝胆源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3, 23(6):353-354, 358.

[2] 薛春龙, 闫学文.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 14(6):355-357.

[3] 顾戎西, 达文慧.养血活血治疗女性更年期皮肤瘙痒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27(3S):50-51.

[4] 赵筱丽.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30例.浙江中医杂志, 2014, 49(4):266.

[5] 闫学文, 杨连娟.女性更年期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13(1):60-62.

[收稿日期:2016-09-26]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
电子商务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机制研究
翻转课堂在海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机制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心理资本的前因、结果与作用机制研究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沟通体系的作用及建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