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科普文的精准定位和靶向训练

2016-05-14 12:51张幼琴
新教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学段科普

张幼琴

【编者按】众所周知,学段目标不明,是语文教学学段特征不明显,课堂实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语用”能力的培养要落到实处,也必然要涉及各学段的具体训练内容、要求、形式等。在本专辑里,有侧重某一学段某一项内容教学的独到之见,有基于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的最新认识,还有针对某一学段“语用”教学的具体策略、建议,相信对于读者开阔视野,进一步落实学段目标,强化语言训练会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科普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符合刚入学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忽略了文本背后科学精神的启蒙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有的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有的忽视学段目标,失度或过度教学。那么,如何精准定位第一学段中的科普文呢?

——从文章体裁精准定位。

文体是对文章的类的规定,体现了某一类文章的共性。把这类文章称为“科普文”,是从内容角度的统整,而非文章体式的划分。科普文中有诗歌体的科学诗,有故事体的科学童话,还有文艺性的科学小品。笔者以《文体不同 教法各异》(周一贯著)一书中对教材文章的文体分类为据,对人教版前四册的科普文体裁进行了“文体细分”。

不同体裁的文章体现的是不同的阅读价值和教学定位。如科学诗《影子》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影子的特点写得俏皮有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比喻的精妙,重视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科学童话《小壁虎借尾巴》用反复的手法形成回环复沓的故事情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结构特点,激发阅读期待,训练分角色朗读或故事复述。《恐龙的灭绝》则是科学小品,其别具魅力的语言,精巧严密的句群是教学的关键。

——从儿童本位精准定位。

按照科普文的体裁划分,应该还有科学说明文,但是因为此类文体相较于文艺性说明文,其知识性、说明性、综合性更强,安排在第二、三学段居多。从这个角度思考,第一学段科普文教学更应从儿童本位出发精准定位。首先,低年级儿童生活阅历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生活经验,不宜过早抽离出科学术语;其次,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想象能力停留在最初的复制和简单的再现层面,因此,宜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具体、直观的情境展开教学。

——从课程目标精准定位。

鲍道宏教授在《“文章”“选文”与“课文”辨析》一文中指出:作为概念的“课文”内涵是“在语文科课程总目标下,经过教育学与心理学加工之后,在单元内充当以训练学生特定语文能力为基本任务的,教与学的选文”。科普文一旦编入语文教材,就被赋予了相应的学段目标和教学功能。教师须对照课程标准,努力体现第一学段的靶向目标,即识字、学词、读文,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根据以上的定位分析,第一学段的科普文教学如何进行靶向训练,体现它的学段目标和教学功能呢?笔者试从语文本体、“语用”价值、体验途径三方面来谈第一学段科普文的教学。

一、坚守语文本体

进入语文教材的科普文,首先应该姓“语”,应该用语文的方式教学科普文。

1. 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科普文作为第一学段中的特殊文体,势必承载着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科普文中有许多反映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的词汇,如《最大的“书”》中“地质勘探队员”“岩石”“煤炭”,《阿德的梦》中“新型无污染太阳能汽车”,《我是什么》中“灌溉田地”“淹没庄稼”,《农业的变化真大》中的“袁隆平”等词语都是生字新词。教学时可以与文本中的科学知识、教材插图相整合,把认识事物与识字学词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大量规范的语言材料的学习积累,形成词串、句子,自觉运用于自己的语言中,初步形成精致的语言编码。

2. 以句的教学填空白。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要从“句”的训练着眼,与第二学段“段”的教学相衔接。但笔者发现,当前第一学段语文教学却失落了“句”的教学,往往只见“词”而不见“句”。科普文结构严密,句与句之间逻辑严谨,教学中要挖掘句子教学资源,从单句到复句,从句子到句群,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训练读写能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一组因果句群将恐龙灭绝原因之一“宇宙行星撞地球”说写得清楚明白。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先让学生数数这段话有几句,再给这些句子来排排序,并议议理由。“因为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所以地球上一片黑暗”“因为没有阳光直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所以那些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和动物大量死去了”“因为……”学生通过排序、讨论、交流,发现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其严密的内在联系的。

3. 以阅读能力为靶向。小学低年级强调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实属必要,但其最终发展靶向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不同的文体对应不同的阅读能力。如叙事性文章阅读,重在了解事件大概,能简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而科普文的阅读应注重检测学生对信息的识别、理解、梳理、判断、运用等能力,感受科学知识和表达方式的统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活化石》中有一处语言值得关注: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一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关于银杏树的学术表述: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说说喜欢哪一种。此处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和学术性语言,对比不是分孰优孰劣,而是感受语言文字的适配性,培养学生对科普文的阅读欣赏能力。

二、坚守“语用”价值

科普文往往借助生动有趣的形象、富于情趣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表达来说明科学知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这种特定文体中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用”能力。

1. 品读用词的准确性。科学小品文一般都会通过细致的叙述、生动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类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精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了水的三种变化,即雨、雹子和雪,其中“落、打、飘”三个动词,富有情趣又不失准确,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通过品味语言,让学生不仅理解三个动作的意思和用法,而且亲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水常态变化,在朗读感悟中明白课文用词的准确性。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一文中,大量地使用了“灭绝”“消失”“枯萎”“死亡”等近义字构成的词。“灭绝”与“死亡”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灭绝”是指某种生命体的全部消亡。教学“严寒说”时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科学知识,来判断恐龙能否在当时生存下来。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解读体会,领悟了恐龙家族全体灭绝的科学事实,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

2. 感受语体的形象性。第一学段科普文中有不少是科学童话,这是儿童较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其内容是抽象的科学知识,形式却是童话故事,内容和形式如“果汁奶酪”(周作人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融合。因此科普文的教学中,不能把“果汁”和“奶酪”分开来让学生品尝,而须在故事情境中潜移默化。在运用语言的训练中,就必须注意这一点。如果我们过早地抽离故事,那么将错过这个最好的机会,因为儿童吸收童话故事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幻想想象、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远比囫囵吞下单一的科学知识更重要。

3. 遵循表述的逻辑性。科普小品说明事物按一定序列推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它的教学价值还可以从梳理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在顺序入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说话写话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一课以五句科学谚语组成韵文,看似随意,实则包含内部逻辑。前两句是关于天文现象的谚语,后三句则是气象谚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内在逻辑。《火车的故事》第三自然段用了“最早……后来……再后来”的承接词介绍火车的发展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圈圈读读机车的名称,接着给词语排排队,再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来介绍机车发展的历史,从火车不断地更新换代中感受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体会科学小品文的文章脉络和语言条理。

三、坚守体验途径

科普文讲的是科学知识,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不能只是授受,而要注意身体力行的体验。

1. 在综合实践中链接生活。科普文传达科学知识,如何让学生把文本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这就需要创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景。教材中也常常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提出相关建议,如《回声》课后出现了“小泡泡”: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后则建议:“咱们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介绍宇航员的书。”《活化石》课后提出:“我想建议老师带咱们去参观自然博物馆。”这些学习建议都把科普文的学习与儿童的生活实践相对接,将科普文教学推向了更广阔的时空。一位教师执教《活化石》,创设了网上游“浙江自然博物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做浙江自然博物馆“小小讲解员”为交际语境,引导学生提取文本信息制作“银杏树”标签,再尝试把非连续性文本(表格式标签)转化成连续性文本(讲解词),这是融合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2. 在质疑问难中提升思维。科普文不仅要关注语文,还要有科学启蒙的担当,这启蒙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还包括科学思想的渗透、科学思维的启迪。经典童话《小蝌蚪找妈妈》不仅仅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同时渗透了从局部到整体,全面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抛出了开放性问题:小蝌蚪按照鲤鱼妈妈的指点可以找到妈妈吗?学生要准确回答似乎有点困难,因为这里涉及思维和表达的严密性。鲤鱼妈妈只说了青蛙的局部特征,拥有这些特征的还有很多动物,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单一的、线性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倒推,理清整体与局部的逻辑关系,体会发现和探索的快乐。

从科普文的精准定位到靶向训练,从文体细分到目标定位,从语文本位到体验途径,这是实现科普文教学难点突破的秘妙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学段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