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016-05-14 14:09陈婷
文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反映了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特征,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积极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价值意义 路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重要概括,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价值,对推进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认同感具有重要价值导向作用,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对国家建设目标的美好设定,也有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有对公民道德规范的美好阐述,这12个词组是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不懈、常抓不怠的基本内容。有学者曾说过:这“24个字”12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败的重要依据,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的明确界定。富强就是要国富民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物质基础,这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是进行其他建设的前提条件。民主就是要人民当家做主,摒除一切专制和不公平的制度和规则,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目标。文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它要求我们要面向广大的世界、面向未知的未来,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画面,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的社会生活的向往。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对生命个体自由发展的美好向往,当然世上无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社会共同规则下的自由。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人享有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并且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公正则是指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正要求社会尊重每一个公民主体的权利,真正实现社会质的公平。法治则指的是依法治国,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要求,要求我们建立规范的、完备的、系统的社会法律规章制度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自身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爱国是指我们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自己,紧密联系自己与国家的血肉联系,真正实现爱小家爱大家更爱国家,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敬业则要求公民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要求,要做到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和克己奉公,真正服务社会和大众。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古语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还说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这都要求我们诚信待人,信守承诺。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互相友爱关心、互相尊重帮助,形成和谐美好的人际社会关系。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就是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坚持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一起伟大地实践相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全会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的共同理想,并大力弘扬以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有利思想武器。

在党的十七大上,报告中首次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也作出重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断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的、最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2]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必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注重发挥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经济社会中的指导作用。我们全体人民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必须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地位,为中国梦的实现发挥更多力量。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如同没有灵魂,现今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面对各种各样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我们需要积极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扩大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和应有之义,是人民对于社会发展的共同诉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布局就是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这当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目标概括出来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特色和理论特色,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建设精神文明家园的必然选择

“一个精神缺失的社会, 一个价值观迷乱的社会,只能频生动乱”,“一个荣辱不清的社会,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 必然充斥着尔虞我诈, 毫无和谐可言”。[4]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没有未来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联系全民族精神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它能够统一大家的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加强建设,将其内化为精神动力,振奋起全民族的精神面貌,凝聚大家共同的精神力量,巩固大家共同的思想基础。继续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凝聚共同的精神力量,努力积极构建我们的精神文明家园。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指导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重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精神家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人民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去普及介绍,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推陈出新,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坚持指导原则的引领作用,坚持科学的规划和统筹,每个公民都要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融合起来。

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坚持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将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去,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持努力不懈的奋斗。

2.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的宣传教育,坚定全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实践活动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孩子抓起,在课堂上就开始灌输和启蒙,不断完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理论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进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完善交叉教育,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家庭中身体力行积极践行,在学校里耳濡目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送进校园、送进课堂、送进千家万户。

宣传教育的手段有很多,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如互联网、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等,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反击不良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和破坏。完善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确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法律规章制度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用法律的普遍性、强制性、规范性和国家意志性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实践活动,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就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社会大众,普及教育了一代人,激发了大众的爱国情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学习风气。组织专题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加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重视诚信,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培育一个诚信社会。

推进精神文明城市、精神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提升全民精神文化素质。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以及城市空巢老人的活动,把社会新风气带进千家万户,把关爱他人带进每一个人心中,真正实现社会文明和和谐。注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掘和继承,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开创独具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代发展脉搏心心相映。在重要的节日如国庆节、建军节、七一党的生日等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社交场所等媒介,在适当场所和地点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培育和践行实践活动,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实际生活和工作实践当中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才能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共同构建我们的美好家园,才能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持努力不懈的奋斗。

参考文献

[1]沈壮海.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2-11-1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12-23.

[3]罗容海.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族魂[N].光明日报,2012-11-23.

[4]贺可栋,兰迎春.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品格[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

(作者介绍:陈婷,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