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雏燕
[摘要]
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生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作用。导学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集中、重点突出、简化点难、现学现用”。这样有利于教师引领指导,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得以幸福从教,学生也乐于探索,科学有效的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教学目标趣味性全面性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42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以注入式教学为主,教师惯用自备的传统教案进行教学。教师单纯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课,学生之间没有交流,其思维无法扩展,能力也就不能得到体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国家也在近几年大下工夫,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我们作为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总结和吸取各种得与失的经验,最终认为,进行有效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突破口。
“导学案”也可以说是传统教案的精华提升版,是由原来教师自备、自用的“教案”转化成师生共用的、具有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案”。它主要是由“预习导学、课堂探究、延伸扩展”三大板块构成,尤其是在 “预习导学” 这一环节上,作用显得更重要和突出。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导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和科学,对于促进学生整个学习环节的顺利实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校英语组教师也一直将如何科学地设计出高效合理的导学案作为一个共同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年的摸索探究和实践,在设计原则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够对整个学习内容做到心里有数,明白本次学习的重心所在。设计学习目标要适度且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便于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的要求,个人或小组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并整理出疑难问题,得以顺利完成自学任务。为帮助学生轻松上阵,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如在教授外研社七年级上册Module 6 A trip to the zoo(Unit 2 The tiger lives in Asia)这一章节时,学习目标是了解和学习各种动物的所处区域和饮食习惯,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预设问题帮助学生简化难点。可提问如下:Where does the tiger live? What does it like to eat? What kind of animal lives in Africa?等等。这样便于学生操作,也便于教师检测预习效果。
二、设计导学案时要考虑到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及合作。导学案设计除了要求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外,还要有知识储备点、能力训练点、重难点,当然更不能少了情感体验点。设计的题型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单词或重点词组的预习方面,除了传统的看英文写翻译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其他形式,如连线、猜意、改错、填空或字谜游戏等。如在新词组pay attention to的预习环节中,我们可有以下几种设计方案。
1.pay attention to (英译汉)[CD#4]
2.Xiao Ming speaks very good English, Because he always pays attention to his pronunciation.小明说了一口好英语,因为他很[CD#4]自己的发音。
3.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isten carefully in class.(改错题)。
形式多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单调枯燥,激发了合作探究的兴趣,预习效果会更好。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的题目太难,中等生和后进生容易丧失继续探究的信心和动力。但设计得太容易,一是不易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二是学生缺少经过动脑之后所获得的喜悦和成功体验。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合作探究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思索、交流,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学习兴趣也跟着激发出来,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外研社八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1“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about 1.37 billion”的导学案设计中,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单位数字的正确读法和写法,我们可以分几步走。
1.归纳one到ninetynine的单词记忆技巧。
2.总结各种单位名称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的语法规则。
3.要求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读出并写出不同长度的数字单位。
4.出几道与单位数字有关的选择题,其中包含着“millions of /thousands of/ two hundred” 等较难和容易出错的语法知识。
在这些设计题中,任务1是基本所有学生都能解决的;任务2多数学生能解决,因为在七年级也曾出现过类似语法;而任务3则可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读出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表达。如:8,742 (eight thousand,seven hundred and fortytwo),1,370,000,000(one billion,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 million),2,000,030,000(two billion and thirty thousand),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会随之大增。而任务4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二次备课,更高效地解决重难点。
四、学案的设计符合对学生及时进行肯定性评价的心理特征
肯定性评价,是对导学案设计的一个检测和有效补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要加以检查。例如,小组长组织各组成员进行预习准备后,教师可以抽学生朗读生词,或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在全班面前示范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对发言者及时表扬和鼓励;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让大家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得以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会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设计的题型不要太繁冗拖沓,那样学生会反感预习作业,也不便于进行检测。因此在设计预习题时要注意设计出有利于检测的题型。
在明确了导学案的四大设计原则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则,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各种导学环节如词汇、语法、阅读等题目类型。
(一)词汇的设计
1.中译英,英译中。该题型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借助词典或词汇表完成任务,适用于每个Module 的Unit 1新授课程。
2.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同时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3.连线。该题型比较具有趣味性,内容可以是反义词、词义配对、单词与图片等等,图文并茂,学生容易理解。
4.首字母填写。我们给出生词首字母的目的就是降低题目难度,使更多的学生达到预习的预期效果。
5.字谜游戏。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型,但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设计。方法是把生词设计在一张字谜表格中,旁边写上一些提示字母,或有新单词的中英文解释,学生可根据提示在字谜表中填入生词。
(二)语法的设计
1.找规律,得结论。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方法,也是语法预习中常用的题型。以形容词比较级为例,可设计如下:①Shanghai is busier than Hongkong. ②London is bigger than Cambridge. ③Tom is older than my son. 总结: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子结构是[CD#4]。 学生在经过观察和讨论之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2.改错。
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题型,要求从句中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它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法的记忆能力。在归纳总结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后,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句子中英互译。
在预习获取了某个语法知识点之后,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检测学生对语法了解的程度。但如果涉及较复杂的复合句,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可以视情况而用。
(三)阅读能力的设计
1.判断True or False。初读课文,判断句子对错,也可以要求学生改正错题。设计的题目有能直接从文中获取答案的,也有通过上下文推理才能判断的句子。
2.找主题句和支撑句。
这类题型适用于科普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对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很有帮助。
3.从 Yes/No questions到WHquestions。
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呈递进式上升。如在外研社九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2 A book review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阅读课中,我们先设计几个低难度的问题,①Does Tom have many exciting adventures? ②Did Mark Twain write it in 1876?然后是几个较开放性的问题,①What kind of story is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②When and where is the story set?这就要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更高了一步。
4.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完形填空,相对难度较高。
总之,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需要,遵循以上所说的四大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探索中提升学习潜能,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授之以渔,享用一生。”教师只有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师生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