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莎莎
最难忘的是菁菁校园,要铭记的是多彩生活,让镜头定格的人生美好,用技能焕发亮丽的青春。我的参赛作品是《青春纪念——微视频制作》,下面,我将分四部分进行汇报。
一、教学分析
1.专业背景
本专业为我校与某影视公司联办专业,旨在为该公司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的半熟练工人。在专业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由企业指定导师全程介入。本专业授课教材丰富多样,有规划教材、校企合作开发配套电子教材和企业提供的项目教学资料。
2.学情分析
我的授课对象为数字影像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构成原理和数字摄影、摄像等课程,掌握了Photoshop、Premiere、AE等基础软件的使用技能,为项目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3.教学内容
本次课为项目教学,内容为依托教材项目四《青春纪念册》,我将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指导学生为学前教育专业1312班制作“青春纪念”微视频,作为该班级的毕业纪念册。
4.教学目标
根据数字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我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工作流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制作完整的视频,教学难点为如何制作让客户满意的视频产品和素材的选择以及剪辑技巧。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教学产品为纽带,以项目任务为依托,对接课堂与实际工作,对接技能与岗位需求,在信息化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三、实施过程
我按照企业工作流程设计的项目实施流程图,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教学产品生产的过程。我指导学生按照“分析任务→准备素材→制作视频→修改提升→交付客户→拓展考核”等环节完成该项目,共8个课时。其中制作视频、修改提升是本项目的重要环节,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1.分析任务
课前通过微信客户端向班级群组发放项目说明书,告知学生该项目应面向真实客户,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完成任务。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际流程,要求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且在教学平台上放置由教师深入企业实地拍摄的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2.准备素材
学生与客户即班级负责人微信视频进行联络,双方经过沟通,确定微视频的类型和风格,要求客户提供符合主题的图片、视频素材,上传到360云盘。小组成员审核素材,剔除不符合制作要求的内容,并联系客户,指导客户拍什么、怎么拍。因此,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制作视频
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任务,并填写微视频制作分解表。经过分析,四个小组分别确立了本组的作品名称、作品风格等。
剪辑技巧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为此我们制作了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辅以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牢固掌握剪辑知识。
按照企业岗位设置,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特长协商分工,分别运用Premiere、AE、Photoshop等工具进行片头、片尾、音频、主体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既可以自己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登录教学平台观看教师讲解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还可以现场向教师提问并得到即时解答,真正实现了多维度、差异化、个性化学习。为了避免重复上传和下载,我们引入了“服务器”概念,利用服务器,可以使工作人员并行进行任务处理,优化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修改提升
视频合成完成后,小组成员内部讨论审定,教师组织各组讲解设计思路和项目制作的感受,并用红蜘蛛控屏软件进行作品分享。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结合各小组作品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教学产品进行评价与总结。小组成员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作品调整。
5.交付客户
小组将作品小样上传至360云盘,联系客户审片,客户提出修改意见,小组再次修订作品,输出成片,最终将作品交付客户。作品在1312班级播放,熟悉的画面经过艺术再加工,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并给予作品充分的肯定。
6.拓展考核
最后连线企业导师对每组作品的技术与艺术水准进行评价,学生从导师处得到来自企业一线的指导。企业导师根据相同素材,制作示范作品供学生观摩学习,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最后,教师提供拓展项目,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提升。
在考核阶段,我们对前期准备、项目实施、拓展提高三个环节分别进行考核,采取了过程评价、客户反馈、导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方式,并制作详细的评分表进行量化考核,让学生通过考核明得失、正方向、增动力。
四、创新特色
1.手段创新
该课程中,学生利用视频、教学平台、微课程、Flash、思维导图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利用360云盘、服务器完成资源整合与分享,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学生、教师、企业、客户四方进行了便捷、有效的沟通。多种信息化手段在课程中各展其长,各尽其用,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2.理念创新
校企融合能够高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该项目通过企业参与教学、工作流程演示、教学产品输出,让学生得到了真实的职业体验,提升了接洽能力、自学能力、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多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打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学生就业后也可以得到来自老师的指导,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和终身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课获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