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本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2016-05-14 13:06吉云燕吴静
中小学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程体系学科

吉云燕 吴静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6-0050-03

“办一所让孩子享受童年快乐的学校”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为此,学校充分给予孩子学习及快乐生活的条件,学校的课程体系及课堂学习方式就是其中的关键条件。

2009年,学校开始进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放在学与教方式及内容的改革上,随着改革的推进,我们意识到应该对“学(教)什么”、“怎么学(教)”、“谁学”进行统筹考虑。同时,我们也看到现行课程的一些问题:科目过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陈旧;课程设置不利于学校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不利于体现自己的特色,也不利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建构等。

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考,经过反思和实践,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后,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学校特色就是学校应该构建自己的理论实践体系。而这个理论实践体系的核心——有自己的价值观及以此价值观为引领的学校课程体系。由此,构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有特色的“生本教育”课程体系就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

我们认为: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培养目标、学生核心素养)、一定的原则(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国家课程标准)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原校本课程进行归类、筛选、整合、拓展等,构建起课程间的整体性的课程改革。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出发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学生能实现“三个拥有”:拥有健康的身心;拥有良好的习惯;拥有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所以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具有终身学习兴趣和能力的人”成为我们的培养目标。

由此,我们确定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身心素养(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学习素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信息处理)和关系素养(悦纳自己、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社会责任)。

二、学习领域与实施渠道

学校将所有小学阶段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根据学科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重构,设置了六大学习领域:语言与交流(包括语文、英语学科);数学与思维(包括数学、数学思维训练);体育与健康(包括体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艺术与审美(包括音乐、美术、关育等学科);科学与创新(包括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公民与修身(包括品德与生活、法制、安全等学科)。(见图1)

六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分别从学科课堂、活动和环境三个渠道按各自的教育方式去落实。

在“语言与交流”这个领域中(见表1),开设语文、英语、经典阅读和写字四个学科,并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需求设置了长(60分钟)、中(40分钟)、短(30分钟)不同时长的课时,以便学生有更好的、完整的学习体验。开展英语风采大赛、读书节、课本剧、学科社团等活动,将学习延伸到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习得相关素养。

在“艺术与审美”这个学习领域,开设了音乐、美术和审美综合课。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加入了乐器葫芦丝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与大课间、葫芦丝艺术节等活动相结合,形成学校的艺术特色。学校组织老师编写了《审美·综合》教材,让学校审美综合课真正开好。

在六个学习领域中,有的学科主要是进行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并拓展延伸到课外。如语文、数学。而有的学习领域,如“公民与修身”则是重新整合的。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孩子认知特征和接受程度,重新确定各学段的目标及每学期的教学主题,组织骨干教师设计好主题教学方案,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依据具体学情再做适当调整。该门课程教学方式以活动体验为主,学生全员参与,在活动中培养习惯、涵养品性。

如二年级七班老师在孩子们刚进入二年级时,发现班里孩子不够自信大方,于是与家委会、孩子们一起拟定以“我是自信小主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借助课堂和学校各类活动实施“公民与修身”课程,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学校活动课程中还有些特色课程:校园足球课程、葫芦丝课程、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十岁礼课程、六年级毕业季课程等。丰富的课程为六年的小学生活增添了快乐的音符,让孩子们终身难忘。

三、课程实施与师生评价

学校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40分钟的基础课时,主要用于语文、数学、科学以及一些综合课程;长课时60分钟,根据小学生所学习的学科特点以及课程整合以后的课时需要,部分学科设立了60分钟的长课时,主要用于整合后的部分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以及综合课程:短课时30分钟,包括习字、经典阅读等课程。

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形”上来讲,有一个基础的模式——“一四二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教师根据学情、学科特点参照这个基础的模式组织学生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与质疑创新的能力。

教学流程也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分为四个环节:个体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展学和总结提升。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先学、小组学习、全班共学的指导,并在总结时将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但是,我们认为,对准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或者学习内容 拼盘式的整合,应该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就是:抓住学科的核心内容,从学科自身的特殊思想及与之相伴的自身的特殊方式来重构学习内容。如:数学,就是由教师提炼出学科的核心内容,依托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带动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转化为自己去探究、发现、建构、总结。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之旅,建构知识网络。

课程构建初步形成后,学校在课程落实上建立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评价办法,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教师课程执行评价量表》和《生本课堂评价量表》,对教师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对学生则通过运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金葵花手册》,以分项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习惯养成及全方面素质。尤其是核心素养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本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依靠教师,整体规划得以实现的,我们通过整合优化,删繁就简,旨在以核心性学习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建设的路上,学校且行且思且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会实现学校“办一所让孩子享受童年快乐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课程体系学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