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晴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传统综艺节目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体育项目天生具备观赏性和娱乐性,刺激、挑战、活力、坚毅等特点以及体育精神,娱乐节目与体育的结合满足的观众的娱乐需求。体育类娱乐节目的诞生,引发社会参与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 娱乐节目 体育类娱乐节目 体育教学
一、娱乐节目体育元素运用
(一)以群众为基础,促进全民参与
自1958年我国开播电视体育类节目以来,一直坚持创新、独特的发展理念,将电视文化与体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1998年,《城市之间》登陆中国,开启了我国体育电视娱乐节目的先河。以群众为基础,以体育为平台,以城市为卖点。该节目通过逼真的场景设置,开展全民参与的体育游戏竞技对抗。夏日水上闯关类节目最近几年不断涌现,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浙江卫视的《冲关我最棒》等,参与对象主要针对广大普通群众,零门槛的报名方式,融合了体育技巧的趣味性赛道以及丰厚的奖品,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
(二)明星竞技,引观众好奇
《星跳水立方》是一档明星参与跳水节目,零基础的明星们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通过冠军教练的训练和指导,专业的裁判进行打分,晋级赛制的设置营造出真实的比赛氛围。明星和金牌体育项目的结合,引发观众强烈的好稀奇心理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但是由于跳水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明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此类节目也只是昙花一现。于此类似的明星竞技节目还有《星球大战》等。
(三)弘扬中华武术,发掘民间高手
中华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武林大会》,这是一档大型的传统武术节目,其巧妙地融合各门派武术文化渊源的介绍和武术家技能的展示。根据权威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观众中平均每 4 个人就有一个人收看过《武林大会》 。同时还有《快活武林》、《武林风》等武术类节目收视率颇高。
(四)明星效应,铸王牌收视
《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引起了一场全民撕名牌大战。7位明星各有担当,邀请大牌明星参与,节目的收视率得到保障。节目编排趣味横生,精彩刺激。团队合作、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蕴含于其中。截止 2015年1月4日上午,在百度搜索量达108万,为综艺分类下第二名节目的7倍多。
二、体育类娱与类节目对教育意义的分析
体育课堂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体育类娱乐节目具有趣味性、参与性、明星效应、竞争性等特点,正是体育课堂的“必需品”。
(一)体育游戏妙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传统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上课形式过于单一,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枯燥的课堂氛围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任务式被迫运动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为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多元化诉求,教师将体育类娱乐节目中有趣的游戏搬入课堂,趣味性的上课形式,使学生从内在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运动,真正实现快乐体育。
(二)开拓创新思维,丰富课余体育活动
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这些具有时代感的体育游戏项目,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在信息时代中成长的零零后学生,个性鲜明,思想独立。在这个被娱乐化充斥的时代,他们开始模仿娱乐节目中的有趣环节,“撕名牌大战”、“鲨鱼月糖宝”受追捧。这些新鲜活动的加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动形式更具多元化,从根本引起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传播体育文化,学习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人类体育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电视节目本身就有文化传播的属性,体育类娱乐节目是体育与媒体结合的一种体育文化形式,其节目中体育精神的传达,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奋勇拼搏、顽强合作、永不言弃、互惠互助、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等优质品格,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四)了解陌生体育项目,增加体育知识储备
学校体育活动对于击剑、武术、剑道、跳水、台球这些运动项目少有接触。通过各种体育类娱乐节目的播出,学生从节目中了解陌生的运动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爱好,激发其参与学习运动技能的欲望。同时,娱乐化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促进体育知识储备。
三、结语
体育类娱乐节目是时代发展人们新的休闲娱乐需求的产物,归根结底,娱乐还是主旋律。如果能够将传统的体育项目和娱乐相结合,比如:摔跤、秋千、龙舟等,既达到了娱乐的效果,同时也能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为体育类娱乐节目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避免节目的同质化,走向发展的极端。
参考文献:
[1] 黄波.浅析电视体育节目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01:228-229.
[2] 王军伟.传播学视域下电视体育娱乐节目对体育价值的影响探——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29(3):69.
[3] 刘龙,赵彦.从《武林大会》看社会体育类节目的发展策略[J].运动.2011(19):146.
[4] 约翰·菲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