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与解码视角下的姜文电影

2016-05-14 06:09许瀚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解码编码

许瀚文

摘 要:姜文电影是近年来受人关注的影视文化现象,《让子弹飞》是其第四部作品,较之前三部作品不仅保留了姜文本人的艺术个性,还在贺岁档赢取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通过对《让子弹飞》故事、台词、人物、艺术个性、的分析,来探讨编码者的编码内容与解码者的解码立场。

关键词:《让子弹飞》;编码;解码;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40-01

《让子弹飞》是姜文2010年导演的一部电影,在贺岁档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当下中国电影业所面临的现实是电影创作者个性化的艺术思维迫切需要与大众化的市场意识发生联系”。[1]这一现实决定了观众既是文本的接受者,也是消费者,而观众接受和消费的程度成为评判一部电影的重要标准。其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不仅保留了姜文电影一贯的个性化风格,还在票房上赚的盆满钵满,可谓既叫好,又叫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接下来,笔者将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对《让子弹飞》进行分析。根据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信息接受者在进行符号解码时可能存在三种立场,分别为主导一霸权的立场、妥协与协商的立场、对抗的立场。《让子弹飞》之所以能够取得票房佳绩,与它的信息接收者的解码活动紧密相关,大部分的解码者与编码者达成了一致。接下来就来从不同层面具体的分析电影的编码与解码活动。

一、故事

“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首先要满足大众‘看得下去和‘看得懂的要求,所以对于电影的叙事结构就有着很高的要求。电影故事是否新鲜、刺激、悬疑,叙述的故事结构是否紧凑、流畅、完整,只有具备了这样完整紧张的叙事结构,电影才能紧紧抓住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 ”。[3]《让子弹飞》的故事抓住了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实现了与解码者的呼应。编码者选择了一个剧情较为简单的故事,简言之就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一简单的故事让大部分人看得懂,使电影收到亲睐。解码者从电影简单的故事和戏剧的风格中,看到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二、台词

《让子弹飞》的台词为独具特色的对白话语。影片的对白,有时像在法庭上辩论,例如六子的凉粉案。有时像小品段子,例如汤师爷抱着夫人尸体边恸哭边吐真言,而后张麻子很快把她的尸体当成道具在黄四郎面前假哭。还有时会夹杂着具有浓郁市井气息的俗语。例如张麻子的话“同床,但不入身。如果夫人有什么要求,兄弟我也决不推辞”。编码者用平民化、幽默化的台词来表现主要的人物,让语言更接地气,让人物更加活泼。在具备认同感的基础上,解码者将处在主导—霸权的立场上,自己与片中的人物形成了对话,电影中的形象与画面变成了一个编码者与解码者共同理解的符号。

三、人物

《让子弹飞》邀请了众多大腕来出演剧中的人物,如周润发、姜文、葛优。剧中的主要角色都为符号化的人物,有着各自的特点。编码者利用这些明星将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如周润发在恶霸黄四郎与替身变化中收放自如,解码者可以充分感受到黄四郎的阴险狡诈和替身的滑稽。葛优所演的是个骗子,他的演绎使解码者看到了一个贪生怕死、狡黠圆滑的汤师爷。姜文在电影中所演的是一个英雄的形象,他演绎的土匪张麻子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硬朗血性不失品位。解码者通过张麻子可以唤起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也可以产生对英雄的爱慕。编码者所邀请的明星对人物的诠释使解码者更加充分的理解了剧中的角色,如果换做其他的演员,解码者对剧中角色的理解将打折扣,进而会疏远与编码者的距离。

四、艺术个性

姜文的《让子弹飞》没有因为商业元素的渗透而迷失了自己,他在电影中保留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如影片中让子弹飞一会儿之后的马拉火车,斧子砍乱铁轨,大地的龟裂,剖腹取凉粉,暗夜里马匪砸碎窗户送给穷人一袋一袋的白银,满地枪支白银雨点般地从天而降,林间马匪用哨声精确自如地交流,半截子的汤师爷临死前喊屁股痛等等。编码者在电影里使用的手法让观者很难以理解,刻意的制造出一种虚假的,与真实的世界相违背的东西。观众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解码可能会遇到问题,但这个问题不影响观众对于整个剧情的理解,解码者存在妥协与协商的立场。

《让子弹飞》的编码者使用了简单的故事、戏剧化的风格、平民化的台词、表现力强的人物来展现这部电影。观众在接受此电影时基本处于主导一霸权的立场,即编码者的意图被解码者较好的接受。此外,编码者还充分保留了其艺术个性,让解码者在接受其意图之余产生了更多的对话空间。电影中的张牧之有句台词“站着把钱挣了”,《让子弹飞》在编码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了电影接受者的解码因素,也没有丢失自己的灵晕,可以说是商业与艺术互动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1]沈鲁.电影品牌的构建与传播市场·艺术·受众[M]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2]斯图亚特·霍尔,王广州(译).编码/解码[M].广州: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旭光.叙事实验、意象拼贴与破碎的个人化寓言——评太阳照常升起的创新与问题[J].影视艺术,2008(03).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解码编码
《解码万吨站》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解码eUCP2.0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Genome and healthcare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