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视阈下的广告翻译探究

2016-05-14 05:09张文娜
文教资料 2016年7期
关键词:广告互文性翻译

张文娜

摘 要: 市场化竞争越来越凸显商业广告的作用,跨国商品的推广越来越受制于广告翻译,互文性便是广告翻译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阐释了广告语言及其翻译的特点,在互文性理论视阈下研究广告翻译,兼顾中西方文化等各方面差异,尽量在译语广告中保持源语的互文性,充分利用互文性理论让广告达到最佳效果,并以知名广告语翻译为例,从音译、仿拟、引用、典故等互文手法分析,论证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能带来巨大的商业成功。

关键词: 互文性 广告 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商品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强势,文化输出底气才足,只有增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才能加深海外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品牌认同度的提高,除了依赖于产品品质的提升,产品促销及其形象推广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商务广告翻译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如果能够精确高效地利用广告翻译传播商品信息,定能助商品传播一臂之力。广告翻译除了具有翻译研究的共性外,还在于翻译文本的可接受性和社会效应,即向潜在消费者宣传产品信息并极力推销,与潜在消费者形成共鸣,提高可信度,使其产生购买欲望并消费。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迥异,在翻译广告时做到吸引消费者并引起共鸣才能达到广告目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互文性。

一、广告语言及广告翻译的特点

广告是商家与消费者的沟通载体,即商家和消费者进行有关商品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以求说服潜在消费者,达到彼此共识,诱导潜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以达到最终目的。商家若想在消费者心中争取一席之地,广告就要尽可能有创意。广告语言一般尽量选用言简意赅的常用词,或者模拟新造词;尽量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注意押韵,易读易诵;巧用修辞手法、各种谚语成语典故及多音多义字;突出个性,彰显自己的特色。

广告翻译要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译者应熟悉两种不同文化及其差异,了解译入语文化的审美和价值观,避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障碍甚至误解,以便让译入语消费者接受。译者要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英语追求言简意赅,汉语侧重长句和对比,广告文体风格随地域和文化背景而异,优化译文效果,符合译入语语言特征,达到最佳广告效果。广告翻译不同于普通的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目的是使读者接近作者,而广告翻译则是使译文接近消费者,注重消费者的接受心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译入语广告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度及销量。

二、互文性与翻译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称为“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Kristeva,1980:66)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的启发是不言而喻的,为翻译方法和策略开辟了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新视角。从宏观层面而言,对翻译过程中的源语和译语及文化中的互文指涉关系进行剖析,译者能更好地解读、阐释和转换源语文本,提升译文的价值系统;从微观层面而言,互文性是解决翻译实践问题的操作性极强的方法,用来探究源语和译语的相互转换。

三、广告文体翻译

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深深印刻在人们生活之中,影响并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其数量之巨大,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互文性。大量学者研究互文性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巨大作用,在商业化时代,广告翻译越来越体现出互文性。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对广告翻译进行研究,认为译者应将原广告中的互文性充分体现在译文中,增强译文的效果。

创作者为使广告更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同时耳熟能详,使广告更具亲切感和说服力,符合目的语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往往会将谚语、诗歌、艺术、文学、典故等和商品本身各元素完美结合,从而经常运用音译、仿拟、引用、典故等互文性手法,引起共鸣,引发人们的联想,说出大众的心声,刺激消费者对商品的渴望,最终获得巨大的商业效益。

四、广告互文性翻译实例

广告互文性翻译主要包括音译、仿拟、引用和典故等。

(一)音译

音译广泛应用于商品品牌的翻译,是指利用非常接近的语音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在互文性视角下,品牌翻译必须全方位考虑译入语文化,能够创造出语音效果并引人遐想。以下为音译的典型例子:

1.BMW(宝马)

BMW是德国高端汽车品牌,为“巴伐利亚汽车工厂”的缩写。对于品牌而言,名字过长难于记忆,失去了源语的味道。若译成宝马,则保留了相似的发音和首字母,有利于国际著名品牌的营销。此外,在中国古代,宝马血统高贵,象征着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与宝马品牌形象不谋而合,在中国市场上带来积极的品牌联想。

2.Safeguard(舒肤佳)

商业广告需要关注大众的审美心理。商品的设计与广告本身也是一种促销方式,因此广告翻译要具备吸引力和说服力,符合当地文化价值观和大众审美。舒肤佳英文意指保护皮肤清洁及健康,汉语翻译“舒肤佳”既有英文相似发音,又保存了原有内涵。“舒”和“佳”在中文里代表着积极好运的含义,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二)仿拟

仿拟是引用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重要修辞手法,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语言材料,如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等,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以使语言达到特定目的。仿拟在广告创作中频频出现,使用率极高。广告的目的便是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引导消费,通过仿拟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运用仿拟的一些例子:

1.The only thing we did not improve was the road.(万事俱备,只看路况。)

这句广告词仿拟中国习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中周瑜想用火攻打败曹操却没有东风的相助最终失败的故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意指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中国大众熟知这一谚语,很容易接受理解。这首广告词意指汽车已接近近乎完美的状态,唯一没有改进的就只有路况了。

2.Apple thinks different.(苹果电脑,不同凡想。)

这则英语广告的原意是“苹果电脑,想的不一样”,但是失去了原有的意味和独特之处。中国成语“不同凡响”意指不平凡的、优异的,和“不同凡想”同音,不但能引起互文性联想,而且恰当地保持了英文原意。

3.百闻不如一尝。(Tast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是广为人知的中国谚语,等同于英语中的“Seeing is believing”。中文谚语“百闻不如一见”是为人熟知的谚语,在这则广告中,“尝”代替了“见”,相应英文“tasting”代替了“seeing”,在两种文化中都是容易被人接受的。

(三)引用

引用也是广告翻译中频繁使用的方法,在目的语中直接引用名句,包括名人演讲、习语、谚语、诗歌和脍炙人口的名曲等。引用不同于仿拟,引用是不做任何改动直接照搬名句。以下为引用的例子:

1.烟蒂好,烟就好。(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是西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的名剧“皆大欢喜”,原意指如果事情的结局是好的,那整个事情也都是好的。在这则广告中,“end”所指为香烟的底部,指出如果香烟连烟蒂都是好的,那香烟不管是在烟丝、原材料、做工、吸嘴质量上都属上乘,即整支烟都是精品。

2.随身携带,有备无患;随身携带,有惊无险。(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这是一则救心丸广告,通过对广告源语含义的仔细分析,译者利用互文性直接引用了译入语消费者熟悉的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Friend”首字母大写使之专有化,特指该广告商品,意指救心丸犹如朋友一样贴心,从而拉近了译入语消费者与商品间的距离。译者恰当地运用互文知识使得这则谚语简单易记,增强了广告宣传功能。

(四)典故

典故是指涉其他谚语、传说等的一种互文手法。译者了解文化背景,准确译出典故的形象、寓意等。以下是使用典故互文手法的广告翻译:

高山流水觅知音,星河音响成佳友。(East, west, Xinhe Audio will be the best)

“高山流水”出自中国战国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比喻乐曲巧妙,也指知己或者知音。消费者不禁会产生互文联想,想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情境,由衷地感叹典故使用的巧妙之处。英译版本套用了英文谚语“east,west,home is best”,意指家庭音响不用离开家便可享受音乐之美。

五、结语

广告是商品推销的主要途径,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广告翻译愈加显得重要,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立足,广告翻译功不可没,互文性理论愈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冯涛.商业广告翻译的应用价值研究[J].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39-140.

[2]胡作友.从视界融合看跨文化交流中的广告翻译[J].学术界,2007(5).

[3]蒋磊.谈商业广告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4(5).

[4]秦文华.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

[5]谭卫国.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中国翻译,2003(2).

[6]赵静.互文性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9(4).

[7]吴钟明,邱进.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4 (2):41.

[8]张基珮.广告创作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3(2).

[9]罗选民.互文性与翻译[D].香港:香港岭南大学,2006.

[10]Allen,G. Intertextuality[M].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2000.

[11]Kristeva,J. Word, Dialogue and Novel[A].In T. Moi(ed.)The Kristeva Reader[C].Oxford: Blackwel,l 1986.

本文为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项目“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2013XQ17)”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广告互文性翻译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媒介自建:湖南媒介型广告公司发展新路径探究
广告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初探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