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部分稚嫩的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只要稍作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能写出成功的习作,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叶圣陶对此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目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每每写起文章来或三言两语空洞无物;或胡诌瞎编缺乏情感;或干脆抄袭了事,“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缘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作文教学必须注重素材的积累,笔者在教学中逐渐摸索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1、“三个一”工程,即每天让学生积累一句格言,一首古诗,摘抄一段优美的句子;2、留意身边发生的奇闻轶事,每天召开“记者招待会”,发布一条好新闻;4、开展评选“班级之最”的活动;5、坚持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等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获得了多种写作素材,而且为以后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写作文时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就解决了作文中材料来源的问题。由于平时积累了一个素材仓库,写作文时自然就不会为没米下锅发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对作文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就能满腔热情地进行写作训练,真正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二、读美文佳作,勇于尝试,夯实学生自主写作的基础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句话指出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训练思维,更能感悟方法,学习技巧。所以,书读得越多,积累就越丰富;读的越熟,就越能融会贯通,头脑中自然就会形成一些写作的方法。鲁迅先生说的好:“凡是已有定论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怎样写。”因此每学期开始,笔者都先让学生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列出一些参考书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必要时还让学生做好读书札记,相互交流。笔者平时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和篇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多读一些好的作品,自然而然会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除此之外笔者还乘胜追击,鼓励学生将读后的感想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更是结合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一些仿写、改写、续写等作文小片断的练习,以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训练。如学习了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笔者就让学生进行改写:假如在船上遇到的于勒是一位百万富翁,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又会怎样变化;学习了《竞选州长》以后,笔者就让学生续写:“我”退出竞选后对手们又是怎样竞选的;学习了现代诗歌,笔者就让学生对某些句式进行仿写;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春》,笔者干脆让学生拿出彩笔,根据课文的理解,画出其中一幅风景画,并配上一段解说词,以此来展示春暧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注重阅读,厚实积累,勤于练笔,学生写作的基础也就搭建起来了。
三、养成写习作提纲的习惯,让学生写作有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常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学生一拿到作文就急于动笔,可结果却常常“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写作文前必须先列提纲,提纲要有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是对题目的含义、要求等反复推敲,切不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而不去挖掘题目的深刻内涵;更不可生搬硬套,移花接木,张冠李戴,使得题目与内容若即若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第二是对文章的整体构思要进行认真思考,切忌“临文敷衍”,七拼八凑,并要求学生把所选材料列出来,确定中心,再根据中心确定详略。这样有利于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做到条理清楚,中心突出,也有利于行文时把握主次、详略。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生命因细节而充实,作文因细节而灵性。
四、要求学生默诵习作初稿,自主修改文章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而我们的许多学生却没有认真修改文章的习惯,自以为作文写完后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老师批改后也不认真对待评语和修改意见。笔者认为,长期以来,作文质量不高和他们这种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定要彻底改变以往由教师包办批改作文,代替学生动手动脑的不科学做法,而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作文自批。
那么学生怎样自批作文呢?默诵习作初稿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来的,念出声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因此,让学生习作后反复诵读初稿,是自批的第一步,之后应让学生对照标准自主修改。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对照标准:(1)格式是否正确;(2)书写是否认真;(3)有无错别字;(4)标点是否正确;(5)有几处病句;(6)中心是否鲜明突出;(7)结构是否合理;(8)选材是否围绕中心;(9)表达方式是否符合文题要求;(10)语言是否简明、生动。这样学生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就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积极性也就调动了起来,时间一长,作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写作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只要我们把正确的写作指导思想和规范的写作要求贯穿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行为,自觉地练,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他们每个人都能写出自已的风采。
(张虎庆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 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