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佳 陈嵩 占小梅
摘 要:2014年起,上海市开始构建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联合培养初中毕业生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可供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参考。
关键词:上海;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实践
作者简介:朱晓佳(1993-),女,江苏苏州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陈嵩(1964-),男,浙江绍兴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占小梅(1985-),女,江西九江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合研究项目“首批中本贯通试点专业的实践研究”,主持人:陈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7-0036-05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的精神要求,加快培养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线优秀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宣布正式启动上海市职业教育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探索,这种模式对培养目标、组织架构、招生管理制度、教育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监控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改革新要求。上海市首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选取了三所老牌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两所应用本科院校以及两个强势专业,具体学校和专业是: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口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相应专业;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对口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相应专业。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这五所学校相应专业的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加以解决和改进,以期为今后顺利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奠定比较好的基础。
一、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共同制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中本学校课程衔接、制定统一人才培养方案等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中本贯通培养方案中,中职阶段不能跟普通中职一样,本科阶段也有别于普通本科。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上海石化工业学校认为,中本贯通要注意区分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培养人才的定位。中本贯通本科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兼具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并侧重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中本贯通的培养目标需要中职和应用本科根据具体情况详尽地共同制定。(见表1)
(二)成立联合组织机构
在实施过程中,联办的中职和本科院校形成“教育部门统筹协调,牵头高校主导引领,中职学校主动作为”的协调运行机制,保证生源质量,避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脱节。上海工业技术学校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了由两校领导、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定期开会对这项工作进行指导,协商、沟通、解决在工作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牵头,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和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定期召开各方参与的“化工专业中本贯通研讨会”,共同讨论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框架及主要的实践环节,经过多次讨论后确定“三中有四、四中保三”的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指导意见,即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中增加四年本科学习的部分理论,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延续中职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五所首批试点学校首创了“导师领衔介入机制”。如: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陈桂娥教授领衔组织每学期的教学活动,带动两所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听课及教研活动等。
(三)逐步探索新的招生考试和学籍管理制度
1.招生情况。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招生工作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就是参加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要求总分(含政策性、奖励性加分)须达到上海市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及以上。从录取的实际情况看,中本贯通班学生的录取分数均大大高于普通高中最低投档的录取分数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这一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初步认可。2014年上海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0分,当年,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本贯通班招生的最高分为589分,最低分为538分;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中本贯通班招生的最高分为557.5分,最低分为520.5分;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中本贯通班招生的最高分为575分,最低分为549分,平均分达557.17分;另外,招生政策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设置了面试环节。录取前,考生还需要通过学校组织的面试,不权以分数的高低来录取,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正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原校长邬宪伟所说的那样,“学校希望能找到一批真正对这一行有爱好、有兴趣,不是为读大学混个文凭的学生。我们是要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不想浪费国家的资源,也不想浪费学生的时间。”
2.转段考试。中职学生学成后必须参加转段考试。学生完成3年中职阶段学习,通过转段考试后可进入后四年的本科阶段教育。转段考试由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组成,其中文化课成绩占50%,技能水平测试成绩占50%。文化课考试由市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评卷,技能水平测试考试由本科院校单独实施、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对转段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中职毕业证书,转段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如完成中职阶段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达到毕业条件的,也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对完成本科阶段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本科院校毕业证书。
3.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上海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规定学制7年,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费按本市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政策执行,帮困助学纳入本市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帮困助学体系;根据相关学籍管理规定,转段完成后,由高等学校及时办理新生学籍注册手续;本科阶段按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费按本市高等学校收费政策执行,学生资助按照高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
德育: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践,着眼发展。要做到中本德育内容上的贯通,就必须根据中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安排具体的教育内容。从不同层次、深度和广度上,对德育内容做详细的分解,厘清中职德育和本科德育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品质出发,找到一条德育教育新路,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根据中本贯通的特点,注重对这部分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设置了职业导论课程,引导学生提高从业兴趣,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和道德素养。
教学模式: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模式。中本贯通教育担负着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重任。只有在学校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全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首批试点学校中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由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模式。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了CDIO教学模式以及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引领式教学内容,有利于中本阶段交叉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为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提供了方便灵活、高效的培养方案制定与调整方法。
教学方法:逐步采取贯通的教学方法。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重视知识性和理论性,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如果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重视教学方法上的衔接,那么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就恰好可以弥补本科教育轻实践、重理论的缺陷。只有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在教学方法上共同进行探讨和贯通,才能使中职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有充足实践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理论学习提供背景和增强学习动力。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布置有创见性的课外作业,改变考试形式,多出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感知和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五)初步探索七年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整合是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核心。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说,在设计一个具体的课程计划时,必须重点考虑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实际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中,学习时间横跨中职和本科两大时间段,共计七年的培养周期,超过了任何层次的学历教育时间,而这七年正是学生心理生理逐步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课程一体化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中本各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实际情况看,首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学校均依据学生的成长、心理认知规律等进行七年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两大专业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共同制定两个阶段统一、贯通的课程标准。将中职、本科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放在一个统一的课程框架内来认识和设置,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为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如此,开发出来的课程结构层次分明,才能有效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和沟通,从而避免中职和高等教育课程贯通过程中各自为阵、定位模糊、趋同等现象。如:根据专业定位、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职业资格等要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对语文、数学、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六门课程统一撰写课程标准,两个中职学校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加强教研,改进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3.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七年教学计划。在其他省份3+4培养模式中,早已暴露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中职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后,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上没有问题,但在专业理论的拓展和深入学习中表现得很吃力,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对于形式相同的专业基础课,不能简单地将其撤销。课程内容上可以有重叠,但是在深度上应该有所区别。最理想的情况是,中职学校和应用本科在对职业岗位需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计划设计,这其中的职业能力强调的是知识的应用性,而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教学计划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相关环节的增设、教学方法的变革等,为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内涵,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特地设置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及职业导航等;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教学内容在原中职和原本科阶段重复交叉多、知识脉络广、体系结构各自成一体等特点,进行了对教学计划的细化、培养方案的整合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一体化课程大纲。
(六)合力打造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配备。中职、本科学校配备了优秀的师资团队。学校和教师齐心协力,构建起具有职业特色的优秀教师团队,为实现中本的有效贯通创造人力资源方面的条件。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为中本贯通班配备了老中青结合、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实践技能的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不仅如此,学校还特别配备了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构成的双结构师资队伍。又如: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积极挑选优秀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选拔了多次获得学校十佳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担任中本贯通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挑选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任,这些都是保证贯通培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2.教师的培训与互动。中本贯通不仅仅需要课程的衔接,同时也需要师资配备的衔接。如何让学生在完成前三年学习后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提高与本科相适应的理论与技能学习能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支教学实践能力过硬的互通的师资队伍。通过专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训练让中本贯通的教师了解中本贯通的连贯性,清楚不同层次职业岗位的技能、技术要求,掌握职业技术教育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改变传统中本教师封闭培养、各自教育的方式,形成中本教师培训实习的连贯性和互相交融性、不同职业岗位层次阶段性有所侧重的教师教育形式。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程部分教师在2015年6月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同时,聘请本科专任教师到中职学校作为指导教师全程指导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教学科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起到了引领作用。这两所贯通学校还共同成立了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联合教研室,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贯通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按课程大类成立教学组,课程负责人建立对接关系,定期举行说课活动,便于同类课程任课教师互相了解各自负责模块的教学内容。另外,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还特别派出了专业主任作为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导师,与班主任不同的是,专业导师和中本贯通班级的教师学生接触机会多,主要负责专业思想和职业导论课,对师资一体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和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总体一致,除了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外,还保证每学期两次的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明确教学要求,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共享实习实训资源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开展需要学校合理调配实习实训设备,优先满足在校试点项目班级学生的实训教学需求。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实训设备在数量和能级上有明显优势,但基础课程(如物理)实训室没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基础课程实验室完备,两校已就同享这些资源达成共识。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有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包括“化学工艺”开放实训中心。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建有“现代化工”开放实训中心。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拥有市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院级化工与环境实验中心。所以,这三所学校可以取长补短、各取所需,逐步实现实验实训设备的资源共享。
(八)初步建立监控评价机制
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运行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强化评价与监管。对此,试点学校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合作企业专家及校外职教专家等组成的贯通培养质量督导、监控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中本贯通培养执行情况,并及时向工作小组反馈。不仅如此,两所学校还聘请校外教学管理和校外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来审核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指导专业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价督导活动,为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陈桂娥教授的领衔下,督导小组开展了听课督导工作。不仅如此,还举行了三校联合教学督导检查活动,对《有机化学》、《化学工艺基础》等课程进行集中听课并分析,开展督导评价工作。
二、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准大学生”的身份弱化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于中本贯通班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优于中职班,因而部分学生存在自满情绪。入校一定阶段后,“准大学生”身份让中本贯通班学生觉得自己没有了学习动力,从而在学业上产生了懈怠情绪。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负责人提到,中本贯通班学生在技能方面明显没有中职学生的态度积极,亟需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进行宣传教育。
二是“中”转“本”的转段录取细则尚未明确。学生完成三年中等教育,通过转段考试后方可进入后四年的本科教育,但目前转段录取的细则尚未明确,学生家长都非常关注这一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反映,由于教学计划中语文、数学只安排了三个学期,而转段考试要在第三年的第二学期进行,时隔一年半不碰语文和数学,考试成绩肯定不能与当年三校生录取本科的成绩相比。三所中职学校负责人也反映,由于转段考试目标要求不清晰导致文化课的教学难度加大,许多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严抓文化课;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提出中职学习阶段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中职到本科的转段考试大纲没有,特别是2017年上海市“三校生”高考将发生变化,中本贯通的转段考试如何开展和实施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是教材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尚需时日。由于目前中、本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尚无完全统一,而教材的一体化考虑和设计是一个需要符合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摸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时间跨度,因此尚没有完全适合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完整教材。5所学校编制校本教材的工作刚刚起步,现行一些专业课教材基本采用“中高职教材+补充讲义”的办法,编制适合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一体化独立教材的路还很长。
四是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培训形式单一,直接影响到中本贯通班教师能力的提高。另外,中职学校提出文化基础课教师一方面自身教学的宽度、厚度还不够,在执教中职文化基础课时原本没有升学压力,但对有转段考试的中本贯通班级心里没底,直言执教压力大。再有,目前教师在中本贯通班级的教学并未算进考核工作总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是如何统筹使用专项资金。目前对开展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专项资金只划拨到中职学校,本科院校尚未设立专项经费使用的渠道。而事实上,中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本科院校从一开始就介入并发挥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在开发适合中本贯通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在这个过程中,对高校配套经费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多个独立主体(法人)的情况下,如何设立专项经费统筹机制也成为一个瓶颈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互通共享机制。由于目前这种培养模式属于试点阶段,5所学校又属于不同主体,不同法人,多头管理,因此从长远看,迫切需要建立起由上海市教委牵头的互通共享机制(或专设相应部门和配备专职人员),这是全面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师资共享互通、资源共享互通、资金共享互通等的前提和条件。
二是要提前制订“三”到“四”转段考试的细则。建议市教委在进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就中本贯通转段考试的细则、标准等及早制订,并向社会公布,使得学校、家长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正确看待并积极应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转段考试。
三是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认同感。建议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共同配合,加强对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学生学习技能的消极态度,加大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的相关教育力度,使学生逐步增强对专业技能的重视度。同时,各专业课教师应配合班主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原动力;鉴于部分学生的自满情绪,建议学校可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找准定位,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动机。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科院校的“高地”,给中职教师以充分的“充电”,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本科院校相关的专业教师也要到中职学校(或对口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了解行业企业最新发展情况等。总之,要充分利用对方优势资源,取长补短,提高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成效。另外,建议把教师在中本贯通班级的教学工作纳入年度总工作量的考核范围,并进行适当的奖励。
五是统筹力量开发设计一体化教材。编写教材首先要明确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形式和内容,改变各自为政的状态,这就需要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其次,这种7年长周期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教材需要边实践边开发,要求一线教师积极地长期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关注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变化趋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完善、修整,不但实现教材的一体化,而且尽量实现与实际情况的同步化。
六是统筹使用专项资金。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也不例外。建议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尽早确立专项经费和编制(而不仅仅是笼统的一笔钱投入到中职学校),以支持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比如:适合中本贯通培养模式的专业教材开发的成本较高,建议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试点专业设置校本教材开发专项经费等。专项经费的拨付一方面能为学校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提供物质基础,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另一方面能极大提高试点院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能更有效提高中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410/420042014003.php.
责任编辑 韩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