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

2016-05-14 10:01聂鑫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王献之匾额谢安

聂鑫森

《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韦仲将能书。魏明帝(曹睿)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榜”,指匾额。

韦诞,字仲将,是魏晋时的著名书法家,尤其是他的楷书为人称道。他任过光禄大夫之职,于文学上亦有造诣,善于写辞赋。魏国宫殿中的牌匾,多为他题写。曹睿新建了一座大殿,先钉好匾,由韦诞登梯去书写。此殿高达二十余丈,韦诞虽心中恐惧,但不能不遵皇命。题好后下了梯子,头发都白了,于是告诫儿孙:不要再学书法!“头鬓皓然”,自然是夸张,但登高确是危及生命的事。

榜书,古名“署书”,指标题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把招牌一类大型字,通称榜书,也叫“擘窠书”。(见《辞海》)

“榜书,亦称牌额、匾额。宋欧阳修《文忠集·圣俞惠宜州笔戏书》中有诗云:‘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这里所说的‘牌榜就是牌额榜书。宋陈善在其《扪虱新话》中说:‘前世牌额,必先挂后书,碑石必先立而后刻。魏凌云台至高,韦诞书榜,即日皓首,此先挂之验也。今则先书而后挂。”(苗菁《翰墨杂识录》)

韦诞书额榜,是先挂好匾额后再登高而书,故惊恐难禁。到晋代,则可以先书匾而后挂。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太极殿始成,王子敬(王献之)时为谢公(谢安)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信(来人)云:‘可掷箸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阼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晋王宫里新建太和殿,王献之当时在谢安手下任长史。谢安让人送去做好的匾,请王献之书写后再挂上去,王献之对来人说:“把匾扔在门外。”谢安后来见到王献之,说:“你写块匾有什么不可以呢?以前,魏朝韦诞等人也是亲自写啊。”王献之之所以“有不平色”,是认为国家大臣不应该做些这样的事,魏国让韦诞他们这样做了,所以国运不能长久。

匾额(榜书)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其一为祭庆匾,悬挂于宫殿、衙府、寺观、宗祠、忠烈祠、牌坊,如:“皇恩浩荡”“清正廉明”“阿弥陀佛”“节义千秋”“万古流芳”等。其二为建筑物门额上的名称匾,宫、殿、楼、阁、轩、亭、台、堂、室……皆署其名,如:“未央宫”“太和殿”“岳阳楼”“滕王阁”“尺水轩”“爱晚亭”“郁姑台”“平山堂”“饮冰室”等。其三为装饰匾,形制较小,内容或写景或抒情,或劝诫或启悟,如:“疏影”“翠微”“闻涛”“听雨”“慎独”“敏思”“养廉”“爱民”等。其四为街市店铺招牌匾,如北京有名的商铺、饭店:“东来顺”“荣宝斋”“同升和”“同仁堂”“晋阳饭庄”。

报、刊的名称,亦是榜书之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报头,系毛泽东主席手题。上海《文汇报》的报头,系杨度所书。

著名文史专家郑逸梅,所著《文苑花絮·写市招的圣手唐驼》称:“商店必备招牌,借以招徕生意。……解放前,都用长方的大木板,请名书家用黄纸书写,然后由工匠翻刻在大木板上,字自右而左,髹以金漆,灿然炫目,称之为金字招牌,那是表示货真价实的。”

猜你喜欢
王献之匾额谢安
“东山”是指哪座山
王献之依缸习字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王献之卒年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王献之练字
看见了什么?
身教
王献之的文艺范儿
谢安下棋定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