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优化地理教学

2016-05-14 09:09黄洁端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黄洁端

摘 要: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的梳理,针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提出构建有效课堂,优化地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课堂,地理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优化地理教学,教好一门课时少而升学分值比重并不大的学科,是摆在地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理念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西方,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的。何为有效教学,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崔允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余文森: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姚利民: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龙宝新和陈晓端: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

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学术界至今仍没有统一权威的表述。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内涵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从目标成效来看的,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二是从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之比来看的,即以尽可能少的教育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育产出。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背景因素。由于社会发展而引起的对地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是影响地理有效教学的背景因素。

2.教师因素。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外显为教学行为。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越高,其教学行为越有效。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对有效教学有显著影响,与有效教学相关的积极因素有热情与理解,有组织和有条理,刺激和想象。

3.学生因素。认知水平、动机、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性。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其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信息储量有关。

三、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在课程设置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通常仅设置在初中及高中分别设置两个学年。学生学习地理的年限短、不连贯;地理每周仅开1-2课时,课时少,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一般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下午上课,此阶段师生容易感觉到疲劳。近年来,有些省市把地理列入中考科目,然而其分值较低,仍然未能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当前的教师结构中,像地理这样的小科目专业教师缺乏,许多地理教师并非地理专业出身,或是由其它科目教师兼教地理的跨学科教师。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忽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常常照本宣科,往往仅满足于“划内容”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学生参与度不高。初中地理的教学大多以地貌、人文风情、物产和经济为主要内容,这与一个十来岁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而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慢,有时现实中已经发生改变的地理现实,在考试中仍然沿用原由内容。相对封闭的课程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排除在外,学生往往将地理当作一门需要背诵的课程而非来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来看待。

四、构建有效课堂,优化地理教学的策略

通过对有效教学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的梳理,并结合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依照以下思路进行优化。

1.培养科学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标》明确了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应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兼具文理学科要素,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学科。更新课程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以“有用”、“开放”为理念进行课程开发和设置,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完善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当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迅猛,地理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融入新气息,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出色地驾驭教学。

首先,与时俱进,促进知识更新换代。任何一门学科,如果一味照搬书本内容,就会丧失其实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也会给学生留下“死记硬背”的印象,非但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连学科自身的发展都会受影响。地理教育工作者既要通过阅读加深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自然人文知识,又要关注国际国内的新闻动态,了解最新的发展情况,促进知识新陈代谢。比如,教材中提到“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6个在亚洲”。而在2014年7月,菲律宾公布了其人口数超过1亿,已成为世界上第12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其次,通过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校本教研等提升自身的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而已。教育工作者要时常养成反思的习惯,及时把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记录下来,以便为后期改进提供依据。要善于从总结“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以慧眼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能力。

另外,针对当前地理教师不足的现象,在高校培养、人才招聘环节,要根据现实当的需求扩大规模,让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学校领导在安排功课上,也要尽量保证教师任教科目的稳定,并培养一些非专业地理教师为地理专职教师,保证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3.在日常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由教师用于引起、维持并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有效的学习上。在有效教学理念的践行上,学术界以及许多学校、教师已做出大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和尝试。比如实践课、户外课、知识竞赛等。这些课堂创新为地理的教学带来的崭新的面貌,但因并未形成系统性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仅仅将其作为一定的政治任务,往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并未有效地改变地理科目的教学现实。

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课堂教育至关重要,只有逐步将日常教学有效化,搭建起有效课堂,才能将有效教育践行到底。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到地理科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让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把教学内容实用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带来新鲜的活力。

(1)引趣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兴趣对认知活动有着指导、调节和强化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学生对地理是否有兴趣,决定了其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效果。比如通过地理谜语猜地名;角色扮演感受梅雨时节冷锋和暖风的势均力敌;折纸模拟海上航行;感受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以歌曲《长江之歌》、《青藏高原》、《樱花》导入长江、青藏高原和日本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公转、地形图的绘制、各国人文风情,让地理课成为一节视听享受课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联系生活,展现地理实用性。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从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再到资源与环境,交通与经济,无不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来源生活,能够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终生发展有用,才会对地理既重视又感兴趣。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真实的世界,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课本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联系超市里见到的“泰国香米”来理解泰国为世界上的主要稻米出口国;联系南方传统房屋的建造格局,屋顶坡度较陡,大落地窗宽大,来理解南方降水较多、气温较高的气候特征;利用“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应用于选购一年四季阳光能够照射到的向阳的房子等。

(3)锤炼语言,把知识讲透讲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过耳不忘。比如“学习区域地理,就像是去到那里旅游一样,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地游玩吧”。讲新疆时,可以这样引导,新疆的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就像“疆”字的右半部写法,如下图,而且,新疆弯弯曲曲的边界线就像“弓”字,而“疆”字中的“土”,则代表无能的清政府丧失的我国领土。这样的教学语言,其收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4)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锻炼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创设任务型学习、小组竞赛、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或者通过层层剖析任务,贡献个人的智慧,再逐个击破,最终完成任务;或者在竞赛中体验和谐的竞争和成功的喜悦;或者通过发散思维,再互相交流,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在此过程,既学习了知识,养成合作的习惯,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互助的观念。

(5)横向联系,加强学科间交流。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横向联系多学科的知识,加强学科间的交流,能够丰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物理学影响蒸发快慢的知识,思考赤道地区降水多的原因具备了蒸发旺盛的哪几个因素。

(6)启发提问,质疑中主动生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知识和意义的自主建构者。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细节中发现问题,让他们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去解释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比如,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问,“学了这节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吗”?答:“辨别方向”?问:“如果在野外,有什么方法可以辨别方向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工搜索资料,最后全班汇总得到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看日出辨方向,夜晚看北极星辨方向,利用树木的年轮辨方向,树木枝叶茂盛的一面为南方,蚂蚁洞穴口朝南……,通过一系列的启发、质疑、释疑,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7)实践操作,获得直接经验。陶行知先生说过:“接知如接枝”。课本上的知识多为间接经验,必须在一定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才容易理解接受。那些单靠讲解、想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只有实践操作才能得真知。我们要运用双手做实验,迈开双腿走出去,睁大双眼看世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增长见识。比如郊游、登山、考察家乡的河流等户外活动,在野外环境中亲身体验课本中干巴巴的地理名词,比如褶皱和断层、地形的类型、河口三角洲的美丽弧线等,不外出考察、不登上山顶眺望比较难以理解。

(8)巧妙记忆,找寻规律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自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技能类的知识,养成自学能力。常用的有分类记忆发、图示描述法、记少不记多的原则等。比如分类记忆“六大板块”,其中四个板块是以大洲的名称来命名的,两个板块是以大洋的名称来命名的,接着让学生找到七大洲、四大洋中没有被用来命名板块的是“大洋洲、大西洋和北冰洋”。

(9)善用地图,发挥图文优势。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中蕴含着诸多地理信息。首先,地理教师要善于将地图和文字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获取信息。比如通过“每位同学在脑中形成一幅世界地图,才方便随时查阅”的语言表达,启迪学生要把地图印在脑海里,方便查阅获得答案,进而能够有效地联想和创新。其次,通过读图、填图、绘图、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素养。比如,教师示范绘制诸如长江、黄河干流形状图,然后读图解决问题,再让学生模仿绘图,学会用地图分析问题。

(10)教无定法,因“生”制宜。教授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研究性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均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之处。教师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注释:

[1]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刘志强.新课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李雅婕.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王婷月.基于“同课异构”比较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5]姚利明.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师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7.1.

[6]杜春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7]李雅婕.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8]石柠,陈文龙,王玮.生涯规划与自我实现[M].广东.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4:148.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