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霞 琚瑞花 罗亚冉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的地位日益渐进,而初中英语的学习则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仅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初中英语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在无形中制约和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开发,所以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互动”教学模式,及其互动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在英语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有一系列的对策。
一、走出任务设计不合理的误区
有些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没有从实际出发,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面对一些过难的问题一些学生说了一句就难以继续,有的则相对无言,更有甚者学生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话。最后,老师只好给出标准答案,结束这冷场课堂。教师设计的问题任务应该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在设计互动问题的时候要变苛刻为合理要求,遵循差异性的原则,从他们思维的实际发展水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会遇到的困难,尽量地让互动任务合理可行。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使他们在英语课堂中更好地“动”起来。
二、走出小组分工不合理的误区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气氛热烈,有的却冷冷清清,有的组员积极发言,有的却甘当“看客”,不仅显得很不协调,也难以达到生生互动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组织得好,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能充分展开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分组不合理,就会影响互动任务的顺利进行,使互动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为了操作方便、易于维持课堂秩序,完全按照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以致有些小组成员搭配不当,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因素,在分组中体现成绩搭配、性格搭配和男女搭配。只有优生与差生搭配,外向生与内向生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此外,组内成员的角色必须分配到位,角色不明确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明确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协调员的分配,让成绩好的或有组织才能的做组长,组织成员合作学习;内向的做记录员,记录组员的发言;口语好的做汇报员;外向、活跃的做协调员,协调组际间的交流。当然,随着学习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搭配或角色分配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生生互动的需要。
三、走出教师的参与不到位的误区
在一堂多媒体公开课上,一位老师讲授新教材Book 1 Unit 3 Computers时, 要求学生围绕“The computer is good or not good”分正方、反方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时,该老师偶尔在小组周围巡视,解答了个别学生提出的一两个词汇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小组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力争人人参与,协助小组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而这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以巡视代替参与,不能有效地指导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小组中的“弱势群体”也不能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必然导致更多的“旁观者”、“寡言者”出现,而这又会大大恶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导致互动任务无法顺利完成。作为参与者,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走下讲台,更要走入书桌,走进学生当中去,参与学生的讨论。为了保证参与到位,教师可在课堂上采取挂钩制,每节课都与一两个小组挂钩,参与他们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兴趣。
四、走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的误区
在讲授新课时有些教师在free talk,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discussion花了三十多分钟,而后面的chart-filling,Writing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结果Writing部分只能匆匆走过场。教师过分注重活动性原则,在课堂上大量开展各种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表演等来体现英语课堂之互动,却忽视了Writing也是构成本节课的两个基本部分之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读为写的充分铺垫,写为读的思维结果,任何对两者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的教学设计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为了互动而互动,在体现活动性原则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互动的适宜性。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不至于把Reading部分上成精读课,导致在读、说上耗时过多,而Writing部分却流于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上好课的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代玉兰.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互动研究及培养策略[J].初中学生常见学习情意问题及对策研究,2001,1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3]钱晓霞.培养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关键[J].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2002,(3):21-24.
[4]黄华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5]Rod Ei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1.
基金项目:濮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立项号:【2014】JKGH033)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吕艳霞,女,1976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省、市级优质课教师,国家、省、市级辅导教师,濮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