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目标下朗读教学指导的作用

2016-05-14 05:09潘彩红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作用小学语文

潘彩红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入境入情,与文本不断碰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读中乐趣,激发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并不只是注重对文字技巧上的轻、重、缓、急的处理,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情感,以声传情。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朗读指导、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圣陶曾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朗读教学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生动的情境,营造和谐的朗读氛围。情境的创设是情感的铺垫,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关键。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更亲近文本,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画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由于文本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知识面较远,于是笔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惊心动魄的地震视频,让学生初步受到感染,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通过观看视频谈感受,此时此刻,学生心情沉重,为阅读文本创造了感情基调,通过悲惨画面,把孩子引进特定的情境,与作者一同惆怅、一同悲伤。

二、以读为本,深入品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1. 明确朗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低年级朗读重点训练读准字音、标点符号的停顿、节奏的把握和表达的语气;中高年级则要重点训练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理解课文内容,钻研文本,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华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引领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读,情感的酝酿

好酒先酿造,好书先初读。“读”是朗读的第一站,是情感酝酿的第一阶段。叶圣陶说过:“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查找字典读准每个生字词;接着再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问:“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好词语;生字关能提高生字识记能力,促进学生的再读感受;让学生带着目的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了解事情的梗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精读,情感的升华

“感”为情之基,有“感”才有“情”,无“感”则无“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怎样才能读出真挚的感情呢?朱熹曰:“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意也。”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感悟”即静思冥想,潜心会文,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默默让其先感悟,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启发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悟中深情,在读中达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正确、反复精读课文,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激流,产生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江西名师周明玉老师着重于以感促情,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充分感悟中,升华了情,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质量。如在品读父亲说的三句话:

①谁愿意帮助我?

②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③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路过的人,有消防队长,还有警察。他们都劝了父亲,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消防队长怎么劝?

生:(读)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警察怎么劝?

生:(读)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师:而且最后两句话还——

生: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生: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

师:从第一句话里,你读出了恳求。

生: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

师: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师: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

生: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急切。

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通过这三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心情的复杂,第一句是恳求,第二句是急切,第三句是精神简直就要崩溃了。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范读引路,培养语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范读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对孩子的影响是引领性的。读得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教师通过自身的声音、表情、动作声情并茂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终生难忘。教师读得入情入境,以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的真实情境,把学生带到文章中特定的语言环境,把课文的内容化虚为实,学生在无形当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调的节奏,语句的停顿、重音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进而培养语感。

四、朗读评价,适时激励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点、改正,以此同时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对于好的地方要适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逐步掌握朗读的规律,领悟朗读的技巧,让他们明白要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不只是靠单纯的语言技巧上的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分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历经反复练习中,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领略课文的深层内涵,与作者心灵上的碰撞,读出课文的真实蕴味,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之,朗读是语文课的主旋律,是朗读者对文本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的指导,在指导朗读时要做到循序渐进,关注学生内心独特的体验,引导其感悟文本内涵,揣摩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生趣,趣而读,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让朗读真正落实到每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读中吸取文化精髓,感受中华文字的神奇,真正做到“读好书,识其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谈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3]王宗美.朗读,演绎精彩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3(13).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作用小学语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