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人本主义看《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2016-05-14 09:14吴珂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我实现艾米丽人本主义

吴珂璐

内容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作为美国南方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有着浓郁的南方色彩,《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本文立足于马斯洛人本主义的自我理论探讨了《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丽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键词:马洛斯 人本主义 艾米丽 自我实现

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现代小说家之一,享誉全世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很多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哥特式恐怖氛围。在这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大量的时序错乱和哥特式的写作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南方的贵族小姐在就南方父权主义以及清教女性主义的毒害下,逐渐变成了一位杀人凶手的过程,讲述了她悲剧而有惊悚的一生。细读全文,福克纳笔下的艾米丽与其说是凶残变态,不如说是一个普通女人在自我实现的需要被身处的社会生生扼杀后的悲凉,如同在烟雨中挣扎着怒放却最终被风雨打落的玫瑰。

一.马斯洛人本主义综述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1]67人本主义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包括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自我实现四个要点。“自我观念是个体在其生活环境中对每一经验的评估及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2]78“积极关注就是个体希望别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自己,如果获得外界的积极关注越多,他的自我观念将会越来越明确,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3]81“自我和谐是指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的心理现象,向当事人提供一个和谐环境,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促进其对自我的积极探索,形成健康和谐的自我观念,发挥其实现自我的潜能等能有效减少不和谐。”[4]82“自我实现是指个体趋向完美、趋向实现、趋向自我的保持与提高的倾向,它是激发个体行为和发展的基本推动力。”[5]83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内心世界核心的东西,人的一切意志和认识都受其统摄。需要包括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前者是作为生物的本能或冲动,又称作生理需要;后者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需要可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 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以人为本就要抓住人本性的基本需要进行研究。

立足于马斯洛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我们或许可以发现《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艾米丽看似异于常人的变态行为是能被解释和理解的,即她只是一个自我实现失败的女人,而她的失败深深植根于南方落寞衰败的土壤中,包裹在封闭腐朽的南方之风中。

二.请您,请您给我松松土

作品中,艾米丽是南方没落贵族格里尔生家族的继承人,独自一人守着“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19世纪70年代风味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6]33的南方贵族遗留下来的满载着行将灭亡的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与蓬勃发展的北方工业文明激烈冲突的深宅大院。在这场冲突中,“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艾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执拗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7]34。不仅房子成了“丑中之丑”,而且,艾米丽小姐也变成了“我们”的议论对象。这时,艾米丽的自我观念就发生了扭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有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即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纵观艾米丽的一生,纵然她是有自尊的,她并没有得到来自外部的尊重。首先她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在她年轻时代,父亲赶走了所有前来求爱的年轻男子;远在外地的堂姐妹在艾米丽去世后,马上举办了葬礼;其次她没有得到村民的尊重。在父亲去世后,她遇到了自己心仪的男子荷默·伯隆,但“我们”却认为他们的恋情门不当户不对,为艾米丽这位贵族小姐感到惋惜,甚至找来了她的亲属和圣公会去逼迫她放弃爱情。再次她没有得到爱人的尊重,荷默在最后抛弃了她,没有人知道理由。

于是,作为一个人,“她把头抬得高高—甚至当我们深信她已经堕落了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8]34所以,小说中的艾米丽拒绝与“我们”对话,公然对抗收税官,拒绝更换信箱。她必须把背脊挺的直直的,将此作为她无声呐喊呼唤尊重的姿态。但是艾米丽的尊严只在死后才得到,“现在艾米丽小姐已经加入了那些名字庄严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们沉睡在雪松环绕的墓园之中,那里尽是一排排在南北战争时期杰斐逊战役中阵亡的南方和北方的无名军人墓”。[9]77

三.上帝啊,请赐予我阳光和雨露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中有社交需求,也叫作归属与爱的需要。每个人都渴望爱情,每个女人都憧憬爱情,爱情之于女人就如阳光、雨露之于玫瑰。当爱情来临,艾米丽选择勇敢的接受,作为一个人,她的社交需求应该被满足。开朗外向的荷默·伯隆的出现,让幽闭在黑暗古堡中的艾米丽仿佛看见了透过窗的光。艾米丽对伯隆的爱于不露之中显深沉,默默改变了自己闭不出户的习惯,抛头露面出现在大街上。这样的艾米丽是甜蜜,对未来充满憧憬。然而她决定为爱改变、放弃自己原来那种与世隔绝的塔中生活,与心爱的人结婚的时候,这种对新生活的希望却被伯隆残酷无情地打碎了。

这段感情似乎戛然而止。从此,她的前门就一直关闭着。全镇实行免费邮递制度之后,只有艾米丽小姐一个人拒绝在她门口钉上金属门牌号。直到几十年之后出席她的葬礼,“我们”进入了她的“城堡”,震惊地发现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上面有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四.你们,都欠我一花期

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母亲的角色一直是缺席的,福克纳对此没有任何交代,艾米丽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虽然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她对于父亲仍是充满感情的,如果艾米丽对父亲完全是埋怨、怨恨的情感,那么当父亲去世时,她会早早地埋葬父亲。但是,她是一个普通女人或女儿,她的做法跟人们的做法是一样的,不愿看到亲人的死亡。她渴望有人关心她,即便这种关心是一种伤害。

在父亲去世后,“她病了好长一个时期。再见到她时,她的头发已经剪短,看上去像个姑娘,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像不无相似之处—有几分悲怆肃穆。”经历过痛定思痛,艾米丽并没有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于是,“她四十左右的那段约有六七年的时间。在那段时期,她开授瓷器彩绘课……”但是,渐渐地没有学生再被送过来学画,随着最后一个学生离开后,前门永远地关上了,艾米丽最后的期冀也破灭了。

人本主义认为,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自身存在的意义,凭借个体的主动性与自由选择的能力来实现自我无限的潜力,建构与完善自我实现的人生。对于艾米丽而言,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爱情突变和自我观念导致她最终没有实现自我,她最终没有等到属于她的花期。

五.结语

玫瑰象征着爱情、爱慕和敬仰;玫瑰隐含着艾米丽的爱情、渴望和尊严。当艾米丽决绝地选择沉默,也许是对“我们”和“我们”身后社会的无声反抗;当艾米丽绝望地选择杀掉自己的爱人,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留下最后一丝尊严;当艾米丽选择与爱人的尸体日夜同眠,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灰暗的人生最后一点希望。福克纳给这篇小说命名《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也许是为了弥补艾米丽,艾米丽最终也没能等到她的花期,而福克纳希望她能。

参考文献

[1]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0.

[2]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胡全生等.20世纪英美文学选读—现代主义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吕莉.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魔幻现实主义[J].海外英语,2013(7):185-187.

[6]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7]刘卓,彭昌柳.艾米莉:矛盾的南方人—解读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5-67.

[8]马楠.凋落的玫瑰[J].新东方世界文化,2007(3):101-103.

[9]卡尔·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自我实现艾米丽人本主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关于“自我实现”的刚性需求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