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波 苏文周
摘 要:为提高士官长人才培训的质量效益,结合我军士官长制度改革新形势,根据士官长培训的任职教育性质和部队士官长岗位职责要求,提出要增强培训指导的科学性、培训内容针对性、培训方法的实用性、培训保障的适用性等有关具体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士官长;培训;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按照军队统一部署,为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长制度,去年以来各军兵种先后展开士官长制度试点工作,对士官长选拔培训等政策制度进行深入实践探索,为全面推行士官长制度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士官院校作为我军中高级士官人才培训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教育理论研究和士官人才培养优势,按照“先于部队、高于部队”的要求,紧前做好有关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切实增强士官长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指挥管理士官队伍服务。
一、把准士官改革实质,增强培训指导的科学性
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长制度,是军委、总部着眼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推进士官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实施岗前培训、升级培训是提高士官长履职尽责能力的重要支撑。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必须深入把握士官长制度改革内容实质,坚持正确的人才培训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需求牵引。士官长培训属于典型的任职培训,其基本指向是岗位任职需求,基本要求是达到岗位合格标准,突出特点是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培训针对性和技能实用性。因而,应紧紧围绕士官长任职需求,在研究确定人才培训目标的基础上,有别于传统士官学历教育的系统培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削枝强干、突出重点,职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需要什么标准就培训到什么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点到为止”、实在管用。
二是坚持能力为本。士官长岗前培训、升级培训是针对其岗位特殊要求的业务培训,能否形成上岗顶用的业务能力是评价其质量效益的唯一标准。因而,培训目标要以能力为核心,围绕岗位能力进行研究定位;培训内容要针对能力来构建,结合岗位需求进行知识、经验的选择;培训方法要以促进能力为目标,针对培训人才特点进行创新实施;培训保障要围绕能力培养,突出关键要素进行配套完善。
三是坚持分层培训。总部关于士官长制度改革明确提出,在旅、团、营、连编设士官长,视情编设排士官长,士官长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下一级士官长选拔为上一级的应经过升级培训。因此,要针对各级士官长岗位职责要求的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目标要求的业务培训,防止“上下一般粗”、“简单一锅煮”。根据培训任务和承训能力实际,借鉴指挥军官初中高三级培训模式,实施士官长分层次培训,排士官长依托基层旅团直接承训,营连士官长由大单位统筹培训,旅团士官长可全军归口培训。
四是坚持逐级衔接。为保持梯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总部在士官长选拔配备上要求,旅团士官长从营士官长中选拔,营士官长从连士官长中选拔,连排士官长从班长中选拔。因此,要把士官长的成长发展作为整体进行一体化统筹,研究细化各级能力素质标准,构建以班长为起点、旅团士官长为终点的能力素质发展路线图。应把士官长的逐级培训作为整体进行体系化设计,合理确定各级培训科目和教学标准,构建区分明确、有机衔接、整体优化的培训实施方案。
二、紧贴岗位任职需求,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内容是人才培训体系的核心,是实施教学训练的基本依据。针对士官长思想工作“助手”、组织指挥“参谋”、管理教育“骨干”、组织训练“中坚”、官兵沟通“桥梁”的人才目标定位,培训内容设置应紧扣岗位职责要求,遵循认知特点规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学习与任务相一致的内容模块,切实增强针对性、实用性。(见表1)
一是突出以职责法规为重点的管理教育培训。基层管理是部队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完成部队战备训练等其他任务的基础。随着士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士官长将逐步成为基层部队管理教育的主力军。相对士官班长来说其管理职能呈现三个新特点:管理范围扩大,由过去的班排士兵管理向营连、旅团士兵管理延伸;管理任务增加,由单纯的班组人员管理向与所属士兵有关的训练、装备、安全、保密等管理拓展;管理层次提高,由过去熟悉的指令型、经验型管理向说服教育和依法科学管理转变。因此,在管理教育培训模块设置上,要突出基层管理原理原则教学,夯实管理理论基础;突出岗位职责教学,促进角色转变,强化责任担当;突出基层建设纲要和条令条例等管理法规教学,培养按纲抓建、依法管理的能力;突出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方法教学,提高营连分队士兵管理艺术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水平。
二是突出以营连分队为重点的科学组训培训。组训施教能力是构成各级各类士官任职能力的一项核心指标。这次士官制度改革中,总部明确营连士官长主要职责定位是,参与训练计划的拟制,负责士兵单兵训练和分队训练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因此,按照培养组织训练工作的“中坚”这一人才目标要求,在组训施教培训模块设置上,突出理论教学法、专业组训法、军事共同组训法三个重点,强化教案撰写、理论讲授、媒体课件制作、训练计划拟制、专业或共同训练组织等基本功,掌握组织分队训练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和方法技巧,深化对组训施教特点规律的认识,实现由会组训向科学组训的升华,为更好地履行组训骨干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突出以六种能力为重点的参谋业务培训。从担负的职能看,士官长要及时梳理下级士官长意见建议,掌握所属部队士兵队伍建设情况,向本级首长提出意见建议,指导下级士官长开展工作,承担机关部分参谋勤务工作。从相互关系看,士官长要与本级职能部门、及下级单位领导构成工作协调关系,与下级士官长构成工作指导关系。由此可见,营连以上士官长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判断、运筹谋划、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研究创新等业务能力,以及读、写、传等参谋基本技能。因此,在参谋业务培训模块设置上,要突出参谋业务基本知识、军用文书写作两个重点,使士官长受训对象了解值班、会议等参谋日常工作,熟知参谋“六能”“六会”内容实质,掌握筹划组织、沟通协调、检查指导等技巧方法,初步形成拟制计划、通知、总结、报告等常用军用文书的能力。
四是突出以基层委员为重点的组织生活培训。士官长制度改革明确,旅(团)、营、连士官长按照规定程序分别选举为旅(团)、营党委和连支部委员,履行党委、支部委员职责。但从全军士官长试点反映出的情况看,因职责不明、摆位不准等因素,士官长支委作用发挥并不明显,普遍存在“素质欠缺不会说、人微言轻不愿说、明哲保身不敢说、自傲高人随意说”等现象和问题。因此,在党组织生活业务模块设置上,突出《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军队支部工作条例》、《政工条例》等党的法规学习,强化受训对象支委或党委职责意识,明确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方法、日常党务工作等内容,掌握支部或党委议事规则,熟悉解决士兵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打牢组织内履职尽责的基本功。
三、适应人才特点实际,增强培训方法的实用性
实现培训方式最优化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士官长培训必须从受训对象的阅历经验和认知特点实际出发,以突出学习主体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大力进行教法训法考法探索实践,切实形成特色鲜明、实用管用的方法模式。
一是广泛开展基于专题研讨的理论深训。针对士官长培训学员实践经历丰富、理解能力强、理论基础弱的特点,在基层管理等理论课教学中,改变传统以教员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培训内容中必须弄清楚的基本问题、学员关注的现实问题、部队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等,设置独立教学专题,以精讲启发、互动研讨为表现形式,按照“理论提示、读书自学、研讨交流、归纳小结”的实施步骤,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着力培养学员深入思考的主动性、化解难题的创造性,达到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思维层次的目的。
二是大力开展基于岗位任务的实践演训。士官长作为指挥管理型人才,其能力生成的主要途径靠实践。针对岗前培训、升级培训内容岗位指向性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坚持能力本位、实践感悟的施训思路,大力开展情境式教学方法,将部队工作“实战”内容搬入课堂,创设“日常人员管理训练”“指导下级开展工作训练”“模拟连队支委会训练”等特色案例和典型场景,形成结合职责任务施教、教员实施精讲导学、学员扮演角色体验、全程融“教学做悟”于一体的方法模式,使学员在实践演训中锤炼“应对实际问题”的“真本领”, 实现所学理论向实践技能的快速转化。
三是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手段的作业强训。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所学内容理解把握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针对士官长培训在校时间短、所学内容多、培训要求高的实际,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作业任务为牵引,以实用性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大力拓展第二课堂学习训练活动,完成“课前十分钟”“四个一”(撰写一份教案、讲授一堂理论课、拟制一份组训计划、组织一次专业训练)任务,制作应用性多媒体课件和电子表格,撰写命题性工作方案、计划、通知、报告等,通过一系列课后作业的专攻强炼,夯实学员“讲”“演”“教”“写”“画”根基,打牢组训施教基础,强化军用文书写作等能力。
四是着力开展基于能力导向的考核促训。考核评价是培训质量的“检测器”,是贴岗强能的“指挥棒”。针对士官长培训“能力为本”的导向要求,考核评价中要紧紧围绕 “五个作用”人才定位,坚持考核方式与部队要求相一致、考核标准与岗位能力相对接,加大综合性考核评价力度,将过程与课终、理论与实践、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理论笔试、口试答辩通过计算机随机抽题方式组织实施,应用文撰写等实践考核围绕特定主题现场组织,着力在“考活、考用、考能”上下功夫,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促进学员能力素质提升,力求达到结业即可上岗。
四、完善教学条件支撑,增强培训保障的适用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条件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物质基础。士官长培训实践性特征鲜明,对配套条件依赖性大,必须突出抓好授课教员、培训教材、实践环境三个关键保障要素。
一是抽组实践丰富的授课教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高素质的教员队伍,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士官人才。士官长培训要求任课教员必须“知识复合、经历复合、能力复合”,了解基层、熟悉训练、精通管理。针对当前教员队伍部队经历不够、实践经验不足的实际,在立足自身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的同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根据急需从基层部队聘请优秀军政主官来院担任兼职教员,从指挥管理类院校邀请名师专家来院讲学,走开学院部分机关干部、学员队干部兼任政治、军事、管理、参谋业务等任课教员的路子,构建以学院教员为主体,部队教官、特聘教授、兼职教员相结合的教员队伍。
二是配套理实融合的专题教材。教材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托。针对士官长培训内容模块化、培训方式专题化的特点,坚持教材编配“在专不在宽、在够不在厚”,打破以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线的传统教材内容编排模式,创新基于任职能力生成为主线的新型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突出“问题导向、任务牵引”的编写特色,将典型案例、职责任务、工作科目等融入教材内容,构建理实融合、学做一体、利于能力生成的专题性教材内容体系。着眼直观化教学和自学掌握需要,配套完善以文字教材为主体,辅助教材、电教教材相补充的多类型立体化教材体系。
三是构建开放互动的实践环境。适应士官长人才能力素质生成需求,充分发挥院校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先进适用、开放互动的实践训练平台。依托学院校园网和数字化图书馆,开通人才培养网络化通道,提供学员自主性学习平台。丰富信息教学资料,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课程教学信息库和教学案例库。优化软件环境,开发网络教学软件系统,建立网上课堂、网上论坛等网络平台。推行士官长培训班建制营管理模式,构建轮流代职、模拟管理的实践环境。开设士官长学术论坛,开展新形势下基层部队管理训练现实问题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邓忠党.中外士官教育比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2]田益友,顾伟.外军院校士官教育对我军院校士官教育的启示[J].世纪桥,2008(11).
[3]李莉,关雅囡.关于士官院校承担直招士官任职培训的思考[J].经济与法,2010(4).
[4]汪乐舟,俞细文.依托军队院校构建士官长培训体系的建议[J].火箭兵士官,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