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英
【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进行治疗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88例。干预组采用特殊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收集两组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正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而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仅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可以从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4个方面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积极感受;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605.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069-02
严重失血性休克指的是患者在受到外力压迫下造成的身体部位大出血或是内部脏器损伤,而导致的血液过量流失的病症,属于一种微循环灌注不足,循环血液量逐步减少的疾病[1-2]。本研究是针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进行治疗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88例。其中男101例,女86例,年龄11~45岁,平均(44.37±4.13)岁,导致休克的原因中交通事故98例,高空坠落14例,锐气割伤43例,其他情况入院32例,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失血过多等症状,患者从出现事故到入院治疗相隔时间30~40 min,患者的手术时间控制在1~4 h,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26±0.38)h,入院时患者的意识状态较为模糊,都处于重度休克状态,表现为濒临昏迷的状态,收缩压在0~9.3 kPa,甚至有2例患者没有脉搏,心率高于130次/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层面对患者进行护理,(1)术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医护人员要有较高的护理能力和较强的护理意识,对手术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药物应熟悉位置摆放和功能作用,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间等,掌握药物的药理特征以及药物相应的禁忌证,由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辨识能力极低和抢救的迫切需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尽量节省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护理的相关事项。(2)术中护理,包扎患者处于高压状态的局部皮肤,在经验丰富的护士的带领下有条理的进行术中护理。护理内容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手术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精准及时的传达手术器械,保证患者呼吸始终保持通畅,使其一直处于仰卧位,如患者出现口腔异物或是内分泌异物应及时清理。(3)术后护理,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检测,包括患者的血压、血糖、心跳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尽快安排治疗。术后最重要的方面为患者心理护理,应该每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意识到疾病是可以通过治疗痊愈的,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数越高,效果越好。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3.8%,而对照组患者成功率仅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患者治疗满意度为6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几率在逐年增加,其中车祸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加强安全措施的宣传,加强安全监管,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因车祸造成的重度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几率[3]。重度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发展迅速,稍有延迟或处理不当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也正是因为如此,及时、准确的护理在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4]。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预见性,护士不能够单纯的遵照医嘱进行监护和护理,而要通过对患者伤情的动态观察随时调整护理方式和应对策略[5]。对患者的护理要具有及时性,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后的30~40 min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期,这期间医护人员应尽快安排手术治疗、输血、输液。对患者的护理要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6],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通常不集中在一处,而是分散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应协调好各个科室之间的支持合作[7]。护理应具有整体性,应兼顾患者整个机体的平衡调节而不是针对患者的某一处创伤部位进行集中处理,要达到入院前诊断、入院时治疗、出院后复查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进行。
本研究中采用99例手术室护理和88例常规护理的对比研究,得出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可以从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4个方面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表1中两组患者正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表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室护理给患者维持生命延续了时间,能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术后治疗的心理护理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治疗满意度,从生活能力、积极感受、疼痛不适、总体健康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术后的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护理能力和护理水平的专业程度,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路建,肖旺频,耿智隆,等.芦荟多糖预处理对初进高原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炎性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55-658.
[2]范小倩.普外科重度失血性休克38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63-64.
[3]王英峰,刘斌,耿智隆,等.液体复苏对初进高海拔地区重度失血性休克犬肺形态学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3):36-38.
[4]张艳,王宇歆,马涛,等.清醒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指标建立及有效性评价[J].天津医药,2012,40(3):254-257.
[5]赵峰,耿智隆,杨木强,等.乳酸钠林格液联合己酮可可碱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后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44-48.
[6]杜鹏飞,胡敏红,赵会民,等.不同剂量液体复苏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兔死亡率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11(3):208-210.
[7]李珍,高鸿.缝隙连接抑制剂在重度失血性休克兔脑损伤延生复苏中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5):19-24.
(收稿日期: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