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情感体验,创设言语情境

2016-05-14 08:08巢春林
关键词:言语创设情境

巢春林

摘要: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开展语用行为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言语情境,首先需要遵循情感体验的规律,从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积极创设不同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适合语境;其次要促进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审美情感体验,创设出灵活多变的语文学习情境,从情感体验的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有动有静;最后,还不能忽略学生的学习实际,立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角度,合理地运用好所创设的言语情境。

关键词:情感体验;言语情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7-3

语言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境支持,任何一次言语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适当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过程、反馈相互作用的一种预设表达。语言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其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1]变单向为主的言说为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际,并从教学相关要素的整体出发,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信息刺激能动思维,并在言语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是提高语文常态教学质量与效率、优化生成言语资源的重要策略。注意言语情境的创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正是语文教学的言语智性审美之所在,能很好地体现还学生以语用“权”,使教学中的积极语用不仅落到实处,更能落到深处。

一、围绕情感体验的规律,创设不同方式的情景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情感体验

生活才是激发学生开展语用兴趣之源。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的社会功能使儿童对语言的听、说、读、写、思有先天的自然性。他们的激情,他们对语言交际的冲动,是因为他们对大千世界复杂的万事万物进行了带有浪漫色彩的概括。因此,创设生活情景,构起他们天真无瑕的回忆与想象,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用智性表达的目光艺术地审视生活。教师应该选取那些典型的场景,象铺设桥梁那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的真实,进而产生言语智慧的火花,创造出融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为一体的语用审美场。

例如依据学生的欣赏水平主要反映在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上的特点,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景物时,引导学生研读习作例文《山坡上》的同时回顾欣赏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感情读)、议(议美在哪里?)、画(画好词好句)、想(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说(以“我读了这段后,仿佛看到了……”和“读了这段后,我感觉到了……”等为开头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几个步骤,在回味生活的同时欣赏比较文中美的语言、美的结构、美的意境。在这一化繁为简的认识过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欣赏,从熏陶中提高了鉴赏的能力,同时也理清了习作的思路,学生自觉体验、自觉探索的心理被激发得淋漓尽致。接着学生自动编组回忆生活中所见到的真实美景,并模仿作品畅所欲言,聚集了创作的欲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用能力。在言语情境中进行体验,离不开教师适时的指点、启发、描述,开展动态性对话就是要让教师在主导学生认识的过程中把握重点与方向,以利于他们充分感受形象,进而不断优化教学语境。

2.创设音画情景,促进情感体验

言语交际是个动态的过程,信息处理不但必须参照或者依赖那些已经加工过的信息,还要对即将加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期待。[2]利用多种媒体设备,可以惟妙惟肖地提供音画情境。在充分展示情节、生动再现真实场景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跨跃时空、排除障碍,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根据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文字所描述的情境,把乐曲内容形象化。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鸟语》这篇课文时,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生活观,我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和引导:“这么活泼可爱的小鸟在春天从各地飞来了,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请同学们看图。”然后出示放大的能促进学生理解的配音插图,利用学生的情绪,将他们带入情境:“现在请小朋友化作布谷鸟。这时候,你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美,你们要为勤劳的人们做点什么呢?”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情感色彩,充满了春天田野的气息,孩子们几乎全身心地倾注到了这幅画上,犹如真的成了一只只小布谷鸟,轻盈地穿行在飘荡的柳枝间、飞翔在郁郁葱葱的田野上。

音画是展开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用音画再现情景时,还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指点、启发、描述,以主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以便他们充分感受形象,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在领会文本语言意境的过程中,我们的情境创设不能只停留在情感体验的激发上,还应充分利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言语内容的直观感受,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以此促进学生深化情感体验,产生积极探究的强烈愿望。

3.创设活动情景,深化情感体验

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儿童往往乐衷于凭借想象认识客观世界。这些想象经常脱离现实,极具浪漫主义的气息。正因为儿童喜欢想象、富于幻想,所以其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露性而易受暗示,因此,我们常见一些少年儿童在看电影或电视剧,尤其是动画片时,常为自己所喜爱的角色或悲伤、或欢喜、或欢呼雀跃、或担心受怕,在情不自禁时或悲伤落泪、或捧腹大笑。鉴于此,我们就可以借助创设活动情景来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清晰流畅、丰富多姿的动画功能,为儿童想象所具有的特殊夸张性提供出与伙伴交往的模拟情境。由于孩子们常常幻想自己是动画故事情节中的一员,所以再加入一些活动、游戏作为对情境创设的必要补充,使学生似乎与音乐中的朋友同甘苦、共患难,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利用游戏、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进入角色、扮演角色,变课文中的角色为自己,必然会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拓宽他们的语言交流视野。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不仅使文本语言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被罩上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学习形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感受语言智慧的各个方面的官能,因而学生学习的情绪得以持续高涨,印象深刻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二、创设灵活多变的情境,促进不同方式的体验

1.分层体验,循序渐进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情感体验的连续性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探索的持续性,关系着他们的进行与活动的质量,还会对他们终生的生命质量产生深刻的作用。因此,言语情境的创设需要整体的把握,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体验。

如:以语言交际为主的语文综合课性学习,可以从建立在学生资料收集基础上的言语话题介绍、语言技巧训练、智性言语表达几个阶段入手,把整个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整体情节,依据情节的发展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学生随着情节的发展从进入角色到扮演角色,在过程中完成各个环节内容的体验与学习,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文学艺术的鉴赏也是如此。

2.寓教于乐,触景生情

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性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其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这种触景生情的前提是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即能够寓教于乐。

例如,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作品和设计教学内容的情境。尤其是诸如修辞手法一类使大多数学生敬而远之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用特点相近的自然现象来说明学习中某个知识要点。如:为在语用过程中习得健康人格,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我带领学生开展“我们的校园真美丽!”作文教学观察体验活动。在一个秋日的早晨,当薄雾笼罩苍茫大地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沐浴在校园柔和的晨光里。当远看座座雕塑隐没于霞光薄雾之中、近看细细水珠装扮得雕塑无比夺目之时,学生们顿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感叹于大自然的有如魔术师一般的造化之功。于是我与学生展开了一场“我们的校园真美丽”的习作竞赛。交流中,学生满怀钦佩之情地吸收着我在景物描写中采用的诸如通感、移情、想象等艺术的写作方法。这不仅让学生大开眼界,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抒发感情和再现感情的诸多方法,更是让学生在有感而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表达的习惯,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进取的人文品质。

创设那些易于学生理解的情景,使学生在不用过多思考的情况下便能触景生情,不但可以加快学生习得言语,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思维品质和审美认识。变简单说教为寓教于乐,也确是课堂教学语境创设的一大原因。

3.动静搭配,激情激趣

只有那些生动的情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的言语情境创设,既需要一定的动,也离不开必须的静,如静听、静看、静思等。因为一切情感体验都是有静有动,有时静中蕴含着动,有时动中也体现着静,唯有动静搭配,才能激情激趣。

例如课文《小露珠》是用生动的拟人化诗意语言来描绘小露珠的循环过程的。在进行这篇课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倾听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然后再让学生静静地观察小露珠成长过程的动态画面:在碧绿碧绿的荷叶上,小露珠滚呀滚呀,慢慢地,阳光照亮了珍珠似的露珠,迎来了小青蛙等动物。然后,跟随着音乐与画面,让学生尝试在朗诵中构思自己对小露珠的认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深入细致的情感体验,而且也使大家明白了小露珠形成的科学原理,同时很轻松地记住了文中美的语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言语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语言环境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组织者、引导者都将教师隔离在语境之外。首先,教师也是参与者、言语者,参与学生的活动。对学生的言语实践与其指导,不如引导,教师的语用就是对学生语用的引导。其次,教师也是发现者、发起者,发现学生的差异,发现表达的亮点,全班进行模仿训练的发起者。继而,教师也是领头人、探寻者,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共同探讨,带领学生步步深入,在另一个层面上,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此外,我们还应多从学生角度思考合理创设语境的问题。

1.创设情境要与教学语言互为补充

在语境创设中,当情境在孩子们眼前展现时,如果缺乏教师生动简练的语言描绘,那么孩子们往往热衷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整个情境的感受。因此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恰当的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能起到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应。好的教学语言往往与教学情境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因此,运用怎样的语言,对教师的语言组织是有着相当的示范要求的。而且还需要我们的语言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和可知性。其实,有时候适合的教学语言本身就能起到良好的创设情境的作用,所以只有那些与创设情境交融为一体的教学语言,才能最大限度地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2.创设情境要与儿童的认知水平相符合

即儿童的“最近发展期”是我们创设情境和利用情境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依据。所有情境的创设不能超越学生的心理范围,应该遵循“跳一跳、摘葡萄”的原则,让学生具有体验和经历的难度值,不能跨跃学生的认知水平,引进一些类似成人学习的情境,以致学生无所适从。加德纳曾尖锐地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3]此外,创设情景还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验,切忌重理性而轻想象的成人模式。当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另一方面是不能生摆硬套,完全沉浸于为情境而情境,从而哗众取宠,故弄悬虚。

3.创设情境要与多感官活动相融合

情景教学是将视听等多种感官活动融汇在一起的,于情于理之中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体验与判断。例如学习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在WTV同名曲的看、听、唱、评中逐步探讨对诗歌的内涵。由于着眼于“视”“听”结合的形式,将形象思维引入课堂,结果一下子就激活了课堂,学生情绪亢奋,思维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对话方式不但能对文本内容进行虚、实的转化,呈现意境,还能促进动、静之间的和谐融合,活化意境,进而促使整体与局部的组接。这就是多种感官交汇作用所产生的功效,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提高了体验文本语言的能力和对言语表达的实际欣赏水平。

4.创设情境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如在学习《雪儿》一课时,我让学生联想并创编雪儿走后的故事,有学生为凸显“我”的重要作用,编出了最终“雪儿”因离开“我”而冻饿致死的结局。诸如此类海阔天空的想象实际上偏离了课文原有的价值取向,让人倍感别扭,不善不美。进一步的探讨交流后,学生终于认识到了语言文字更高层次的追求乃是“真善美”的艺术统一。语文学习,最终要感受体验并创造出学生内心的美,这本身就是人更高层次的一种需求。

审美冲动在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里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的穴居时期。创设情境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体现合理的价值诉求,实现言语与语境的整合,为的是进一步拓展开学生表现生活、认识自我的充分表达的空间,体现“教学即创造新知”、“教学即精彩观念的诞生”的利于课堂和谐发展的理念。

5.创设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

老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情境导入的时机,把握情境导入的节奏、逐步展开和延伸情境。如:在学习《赶海》这篇课文时,一些学生对“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句话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认为这句话强调了“我”对“这支歌”的喜爱之情。于是我紧抓“这支歌”这一错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解读“这支歌”对“我”接下来的回忆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探索如何寻找文章线索的学习中,并热烈的讨论,大胆的尝试,独立的操作,积极地思考……最终学生认识到了这句话中最为重要的原来是“趣事”这一词语,并理解了课文的文脉所在。语用需要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这样才能实现由感性愉悦到理性体验的转化,才是真正产生精神的“享受”。

6.创设情境要与科学的手段相结合

教学中,包括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内的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智性言语生长方面的情感体验,老师就必须注意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从而借助这种组合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如进行朗读训练时,我先把要读的内容在学生朗读时用录音完整准确地录下来,授课时结合投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待学生完成得差不多时,我再放不同版本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评判。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品评分析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在充满思辨气息的言语氛围中为达成自己语言交流预期而不断尝试突破自身的语言表达瓶颈。各种不同的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使用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应有的作用,同时,又要十分注意多种教学媒体的结合,发挥其整体综合效能,这样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情境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开启课堂言语交际大门的一把钥匙。如果说情境是条船的话,那么老师就是这条船上的导游,带着学生游历语用的广阔海洋;而学生,则是划船的桨手,要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用及语用审美素质;我们的目标,则永远锁定在那无限风光的远方。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吴炳章.生成整体论:语用学研究的新范式[J].外语学刊总第142期第60页.

[3]刘刚.针对学生课堂学习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研究[D],2007.

猜你喜欢
言语创设情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