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教学应从生活走进语文,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营造在真实、鲜活、具体的社会与生活背景之中,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学习又从语文走向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感知得到真正的深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更是一个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其语文能力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直有意识地坚持让语文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既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又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一、识字写字教学生活化
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为此,我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课堂,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只要肯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上、生活中、家庭里到处都是语文的学习场所。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种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加起劲。同样是和孩子在菜市场,有的家长却把它当成绝好的课堂。每种蔬菜、禽蛋的名称,都是孩子们识字的机会。此外,饮料名称,食品袋上说明,路旁的各色广告,看电视时听到播音员的发音,看到电视机上打出的字幕等,似乎是专为学生营造的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他们不断地看、不断地问,就在不知不觉间把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所认识的字。学生在学会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后,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自己读懂故事了。像这样的识字,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省力省心,学生感兴趣,所识的字又能及时巩固,从而解决单纯教识字、教写字、教发音的隐痛。
二、阅读教学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使课文内容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抽象、复杂、虚拟的课本语言环境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有发自内心的感受、有亲身经历的体验、有直接交流的对话自然就有真切、真实、真情的语言情境,唤起生活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就应从感知语言艺术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透过字句的表层意思去探究挖掘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意味。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一首诗,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学生读之索然无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储备不足,主要是感知能力差,不能全身心地融入那特有的氛围中,当然也就不会领略到“风景这边独好”了。但是,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情趣后,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如教《找春天》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去找春天,在大自然中他们发现了小草、野花、嫩芽??回到教室他们捧起书兴趣盎然地再读课文,此时一个个铅字与他们观察到的实物很自然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自己观察、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文字活起来,想像飞起来。
三、口语交际教学生活化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创设特定的生活化的情境更能够触发学生的语言动机,产生急于表达的欲望。且真实的生活及其问题能有效地调动起孩子参与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真实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从孩子现实的问题或熟悉的资源切入,再现孩子的生活情境,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促进体验,激发起交际的欲望。生活中的交际情境很多,我们可以给低段孩子创设给远方打工的父母打电话的情景;为过生日的小朋友进行祝贺等情景……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既演绎生活,又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下,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间学到与人交际的方法、技巧。例如,可以给孩子创设同学、老师早晨相见的情景,让孩子在表演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还可以创设客人到我家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今天妈妈买菜,挎着篮子来到市场……让学生分角色说一说买菜的情景。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实际,发挥大胆的想象,给学生创造了情境会话的空间,训练都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因此口语交际要打破封闭的局面,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实践活动生活化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正是以“生活即教育”为原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在学生中形成普及性活动与提高性相结合、学科课外延伸活动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整体素养。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姹紫嫣红的花朵,潺潺流动的小溪,清脆悦耳的鸟鸣……当然也存在着空气的污染,水环境的恶化……在这个大课堂里,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广阔的空间。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身边的垃圾哪来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说说学校、街道、河边的垃圾来源,提出整改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存的忧患意识。不仅突显了主题,思想上受到了教育,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