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圆
【摘 要】最好的管理是心灵的管理,最好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新进班主任,我的带班原则是倾注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细节,注重心灵的沟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教育。
【关键词】心灵教育;“震撼式”教育
最初吸引我眼球的并非是《班主任兵法》这一书名,也并非其扉页中的内容简介,而是书的封面。凝视着封面上那纯净的绿色草坪、一缕缕灿烂的阳光、远处的参天大树,我不禁会想,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作为一名新进教师,一名新进班主任,自己就好像是初开的花蕾渴望那清晨甘露的滋养。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同时也是平凡的,琐碎的,琐碎到一个孩子的一句闲话、一次迟到、一次作业……常常会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现在的小孩是越来越不服管教了……”“他们知道你是为他们好,但就是不听管教……”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这一问题上,我想《班主任兵法》不失为一本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指导的好书,受其启发,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倾注真情,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细节,注重心灵的沟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教育。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在其《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出“教育智慧”的概念。他说:“学会了教学的所有技术但却仍然不适合做教师,这是有可能的。成为一名教师还包括那些不能被正式传授的东西:教育智慧的最具个性色彩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教育智慧呢?范梅南认为当一位教师或家长的教育行为具有教育学意向时,他就已经具备教育智慧了。他说“每一个成人和儿童都始终受到:相互间的、文化传统的、语言的、他们自身历史的、社会物质环境的等等各种影响。但成人和儿童只有某一种影响是出于向善的、为儿童好的动机——也就是说,这种动机具有教育学意向。”范梅南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儿童成长的偶然性,一件小的事情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而这些小事却往往被成年人所忽略。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育者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哪些经历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然后便想方设法去促成这件事情的发生,即使这些经历对孩子来说会经历短暂的痛苦,但是从长远来说是有益的。
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和震撼式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比较注重和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方式。而从万玮的《班主任兵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运用“感化式”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注重“震撼式”的教育方法。而这种“震撼式”的教育思路与范梅南的教育学意向以及教育智慧是高度一致的,只不过“震撼式”教育走得更远。因为,人在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时候,那些恶习顽疾才可能崩溃,新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建立,这与治病的“沉疴用猛药”是一个道理。
《教育漫话》中,洛克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让他的心灵深处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耻辱感,要让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万老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就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所以不管多么顽固的学生到他这里只有“缴械投降”。像《倒转乾坤》、《一立千钧》、《围而不打》等无不充满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甚至心与心的交锋。其中《一立千钧》可以说是经典,面对自修课上违反纪律的学生,“我心潮澎湃,想大发雷霆,但是另一股力量却不断提醒我,要冷静,要冷静。”“无数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在最生气的时候把学生痛骂一顿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一旦说出什么过分的话,冷静下来之后还需要做工作去弥补,其实非常不合算。”冷静之余,万老师说:“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这段时间来对你们的教育,为什么竟然如此失败!”最后他采用了“自罚”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个晚上我一个小时的站立,给所有学生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万老师的声音很轻,听上去甚至有些虚弱。可是虚弱的话语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
最好的管理是心灵的管理,最好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班主任兵法有言:“攻城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老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老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自身素养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班主任的自身素养是水之源泉、木之根本。为师之道,应先治心。
只有那些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思考感悟的人,人生的经历方能称得上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万玮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又敢于反思之人。他用他的个人魅力和学识征服他的学生,用思考、实践、感悟相结合的探索精神征服每一位读过此书的人。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2]万玮著.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