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胜月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与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试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应当在管理中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并完善双方协议及培训与考核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管理模式 机制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教育计划与决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近年来,中职教育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实训内容不足,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亟待创新与改革。
一、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现有的四种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以下四种,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模式是中职学校自主管理。这种模式下,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学校与政府拨款,学校对实训基地具有独立的控制权与管理权,经营、管理活动全部由学校自主进行。这种模式下,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且技术、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资金投入受到较大的限制,整体上来说,管理成本投入较高。
第二种模式是校企联合管理。学校负责为生产实践提供设备与场地方面的支持,企业主要负责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产品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等。这种模式下,校企可以实现双赢,保证优势互补,但是由于企业有明确的生产任务要求,因此实践内容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种模式是企业单独管理。这种模式下,学校仅提供场地,企业的管理权与控制权较大。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具有先进性与规范性,企业的生产方向更贴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因而实训基地的环境与实训内容贴近现实,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活动。但是这种模式往往以企业的需求为主,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可能会将实训时间缩短。
第四种模式是个人承包模式。即社会人员或校内职工负责管理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部分流动资金等均由学校提供,管理人员须定期交纳承包金。这种管理模式相对灵活,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实训中。但是这种实训基地的规模通常较小,生产的产品类型单一。另外,个人承包导致管理规范程度与企业化程度均较低,生产成本投入属于中等水平。
二、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机制创新的方法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的主要模式,与其他三种模式相比,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因此可将这一管理模式加以推广。但是这一模式仍有不足,须予以完善。
第一,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要想让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就要满足企业的实际利益需求,让其看到参与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学校应当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并帮助企业获得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第二,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与稳定性,还应当建立全面的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在合作展开前,校企双方应当对管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制定合作细则与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利。为了加深校企合作,双方应适当开展联谊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践课程的设置造成阻碍。学校应当与企业商讨,使企业允准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教学安排要根据教学目标与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使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企业应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予以指导,从而保证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
2.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校企双方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如果学生的能力水平合格,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与奖励。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培训与晋升的机会,将其奖金、福利等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挂钩,应当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行挂职锻炼,从而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应当安排高素质的生产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对教学效果突出的员工予以奖励。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应当完善考核机制,从而保证教师与企业员工的能力与素质能够满足实训的要求,保证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通过实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小结
中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应当推行校企合作模式,从校企双方的利益关系入手,一方面保证学校实践课程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完善与细化各项机制,提高实训效果,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与利用价值,促进校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