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法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2016-05-14 02:40王永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王永诚

【摘 要】朱熹的读书法不只是纯粹的学习方法,它是一个内在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体现了认知因素及非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反映和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普遍规律。本文主要介绍朱熹读书法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关键词】读书法;思品课教学;实践及运用

思想品德课,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可直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品格,提高他们的道德及法律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不断地被边缘化,知识的“理论性”、内容的“枯燥性”几乎成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随着近年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科采取开卷考,所占分值低,更是加剧了学生对思品科的漠视,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分值这么低不值花精力,理科多做一题就够了,学习积极性更是一落千丈。作为一名思品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应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让学生对思品学习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此方面,朱熹读书法非常值得借鉴,下面,笔者围绕四个方面论述其读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的实践及运用。

一、自家为学——提升兴趣

朱熹很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他曾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又说:“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分体察,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学习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获取知识。针对当前思品课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行为,就会主动去学,从而爱上学习。

因此,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把故事介绍、视频播放、诗词朗诵等方法来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可创设情境或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唤起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时,以校广播站“新闻求真”栏目播报新闻方式导入新课。主持人萌萌进行采访后提出“小明坐老师的摩托车回家,从摩托车上摔下,落下残疾,对此谁应该负责任?”在学生一一阐述观点后,接着提出“请你帮小明想想办法,他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导课以新闻报道形式出现引出“打官司”这一维权方式,用学生熟悉的方式,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在课堂展现出来,贴近生活实际,极易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深入课堂,学习也会更加主动。

二、循序渐进——提升信心

朱熹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因此,老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可根据课标要求,围绕本课重难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

在教学《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一节时,可设计这样问题: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几部?最重要的哪一部是什么?②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③消费者在维护合法权益,最基本要求是什么?④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有没有遇到过侵权行为?如果有,侵犯了你的哪些权利?你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学生就能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三、熟读精思——提升能力

中考思品科开卷考试,绝不是考试简单化,相反题型更灵活,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纵观近几年中考思品试题,难见那纯理论知识点或纯时政的题目,试题答案在同一课也不多。学生只有对书中的知识相当熟悉且充分理解,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找到知识点并组织好语言作答。正如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书要读到不仅能背熟,对书中的内容要了如指掌,而且在说出书中的内容时,就像是发自自己内心所说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思品时必须深入探究感悟。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花三五分钟把书看一遍就草草了事,既不动笔,也不动脑,光用眼,不思考,对问题一知半解,反正老师会讲,学生就抱这样态度学习。甚至想,反正是拿着书本抄答案,花时间去学习做什么,这样的思想肯定达不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思品成绩也就可想而知。

朱熹还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要求书要多读多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还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学习的真谛。还有朱熹强调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他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读书要边读边思考,反复揣摩,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四、切己体察——提升运用

“存天理,灭人欲”,并落实到自身,这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朱熹指出:“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强调“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探求真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实际行动上,提高自身修养。切己体察,就是指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来领悟书中的深意。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就说思想品德课学习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生活化典型事例,老师上课要灵活加以运用,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思品课来缘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组织教学,同时,学生也要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知识引导自己的行动,促使自己健康成长。如讲解《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一节中的第④问,可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有没有遇到过侵权行为?如果有,侵犯了你的哪些权利?你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就能让枯燥无味的思品知识与丰富的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抽象、深奥的知识变为形象、简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去学,进而提升能力,真正落实思品课的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是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读书法中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论科学而正确,对当代的教育理论研究及当前的教学实践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当继承其教育思想之精华,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并将其运用到当前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实践中来,从而实现思品课应有的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子语类》.《朱子文集》.

[2]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