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贤
引言
信息技术(ICT)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有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审视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似乎与19世纪时的形态没多大差异:学校教室中的教学场域仍被以教师为导向(teacher-centric)的知识传授活动主导;信息技术及其相关工具仅是教师的口语教学辅助媒体(didactic media)。在这种模式下,教育的本质无法产生巨大的变革,更无法发挥“互联网+教育”应有的精神!世界各国已在呼吁改革中小学教育的经营与运作模式,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效能,进而培养未来主人翁的21世纪关键能力。“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就是主题探索课程(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或项目学习)结合互联网应用而提出的新概念,旨在通过具体的实施构想,让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的环境中发挥破坏性创新的功用(disruptive innovation),让中小学的教育本质彻底翻转成培育21世纪关键能力的动能。
所谓“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即在现行以班级教室为学习场域的主题探索课程之上,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并将学习的环境由实体教室扩展至云端网络的虚拟世界,以便充分运用虚拟学习社群功能的一种学习策略与型态。因此,更具体地说,“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的主要精神便是混成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展现。混成式学习是一种充分运用网络学习环境(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s)的学习型态,它强调学习者导向(learner-centric)的学习活动设计与社会建构学习理论的运用。在混成式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展现其主动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而学习活动中的互动对象与同侪关系不再局限于同班同学,已扩展至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学习社群。混成式学习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差异性,如下表所示。
主题式探索学习的特色
主题式探索学习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又称专题或项目学习,是融合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学习策略、探索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与专注式学习(engaged learning)精神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 (instructional strategy),它应用了建构学习理论的概念,且具有学习者导向(learner-centric)的教学设计本质,可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特质,因此,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主题式探索学习目前都是受重视的一个教学设计专业领域。
主题探索课程强调学习活动应以问题为导向,而学习主题的规划与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切合学习者的生活情境(authenticity),以便学习者由实际参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学习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从教学策略的层面来看,主题探索课程是一种以主题研究为导向的“做中学”学习活动,它一般以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通过资料搜集、知识探索、与人际互动等来解决问题。在主题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知识探险家,与一群各具专长的探险老手在互联网中做知识探索,而探索过程便是建构知识的基础。
主题探索课程在实施时有五个要素及其程序:
(1)呈现学习问题与情境:将学习主题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与问题的体例来呈现。
(2)讨论解决途径:将学习者分组,并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讨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3)寻找资料:根据讨论后的共识,进行问题解决方案之资料的搜集工作。
(4)尝试解决问题:学习者分析与整理搜寻到的资料,并尝试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学习问题。
(5)呈现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完成活动任务之后,将成果展示出来让其他人观摩评量。
透过这样的程序,学习者将可反复地与同侪讨论与观摩,进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而根据相关学术研究的结论,在学习成效上,主题探索课程的学习模式不仅比传统的教学讲授模式要好,而且符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的诉求
主题探索课程的概念起源甚早,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虽然主题探索课程的功效已获得印证与肯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与教育环境的快速变化,混成式学习的概念日渐成熟,再加上世界各国对问题解决能力(Complex Problem Solving)、独立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团队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沟通协调能力(Communication)与创新能力(Creativity)等21世纪5C核心能力的重视,现有的主题探索课程模式暴露出以下两个缺点:①学习活动中缺乏优质的合作学习活动与人际互动;②学习历程中未能善用信息技术的沟通与知识管理功能。
为了改善这两个缺点,“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除了具有主题探索课程原有的特质外,还强调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应导入或强化以下数项新元素或功能:①互联网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社群;②合作学习机制;③数位学习历程档案(digital portfolio)系统;④数位叙事(digital storytelling)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最主要的精神,是其学习环境的提升与调整,即所谓网络学习的发挥与学习社群的运用(learn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主题探索课程实施的场域,由传统教室或校园的实体环境扩展至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中。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师在学校教室中应用主题探索课程,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以及社会对多元化学习模式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鼓励将主题探索课程的应用向混成式学习的模式迈进。但混成式学习的实施必须有网络学习环境与平台的支援,所以在实施“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时,我们必须提供教师与学生虚拟教室的工具与环境,让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另外,我们不但让学习者可在各自的数位学习历程档案(digital portfolio)中整理与管理自己的学习作品或作业,而且必须强调合作学习机制的运用。例如,小组的在线编组与管理,以及合作学习日志(collaborative notebook)等工具的提供,旨在让主题探索课程更易于落实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而促进学习社群的分享、同侪互评与反馈等高层次的学习行为。
“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将狭隘的传统教室学习空间及场域,延展至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互联网云端,让深度的合作学习与学习社群功能有发挥的机会,更让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理想得以实现。
由于主题探索课程的本质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推广应用上,即使有了上述的强化措施,教师仍会觉得主题探索课程的概念过于抽象,从而产生困惑或陷入抓不到精髓的困境,如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呈现学习作品并进行分享与学习评量,如何适切地将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等。为了解决上述这些在推广应用上的实际问题,并让“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学习模式的精神得到具体落实,在实施策略上,我们必须再引进数位叙事技术的概念。
数位叙事技术的意义与内涵
数位叙事(digital story telling,DST)是一种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某项事件或主题之记录(documenting)、处理(process)及产出(production)的技术(technology)。换言之,数位叙事技术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影像、声音、录音及自我旁白陈述,将作者想记录的事情、经历或任何想发表的意见与看法,汇整成一部视讯短片。所以,数位叙述技术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它结合了图片、影像、视讯画面、故事内容叙述(narration)、背景音乐等数位媒体应用,并加入作者本身针对某件事情具有的独特洞察力、见解、想法、批判思考或经验传承等。在数位叙事的作品中,作者可透过口语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将某个意念或事件转述出来。这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新形态的简报模式,更是知识建构与交流的工具。
更精确地说,数位叙事的作品是一个简短的影集,作者利用计算机编辑及影像汇集来完成数位影片。在数位影片中,作者需要针对角色、场景、事件发生或经验等,产生敏锐的观察力并透过影像、音乐、录音及声音等元素,赋予作品栩栩如生的生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不只是数位作品的展现,数位叙述技术能更进一步地让作者的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等以数位媒体为媒介做多元化的呈现。
因此,数位叙事技术是以建构学习理论为基础,用以激励学习自省过程(reflection)的工具,并培养学习者在21世纪应具有的素养。就学习理论而言,它协助学生建立自我的价值观与独立思考能力;就科技应用而言,它具有强化科技运用能力及资源分享的两个角色,因为它除了协助学习者运用多媒体呈现他们的作品,发挥媒体创造能力外,还可建立个人学习历程档案,进而透过网络将作品与大众分享。
数位叙事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界蔚为风潮,不但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教师研习营举目皆是,而且许多专业团体和推广中心相继成立,不少学术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亦大加推崇这项技术的教育性价值。
许多实例与研究结论指出,数位叙事技术运用多媒体进行创作之特色,为教师与学生所喜爱,并具有整合教学策略与强化学习质量之功能,因此,若能在主题探索课程实施当中,运用其记录、分享、反思的独特角色,应能让学生有更佳的学习效果,并实践21世纪5C核心能力的新教育需求。
结语
本文倡议结合主题探索式学习策略与互联网的网络学习环境,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载具,并让虚拟学习社群的功能得以展现。而为了让主题探索课程在实施时能有完善的配套工具,发挥其潜能,本文建议将较具亲和力的数位叙事技术导入主题探索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因为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数位叙事技术可用来记录其学习历程、心得与学习成果,即数位专题报告。学生在完成数位专题报告后,可以通过网络与同侪分享,并藉由学习社群达到同侪评量、反馈、反思等高层次的建构式学习。
信息技术(ICT)在中小学的应用模式与效能的问题,一直为各国所关心。“互联网+主题探索课程”学习模式搭配数位叙事技术,加上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与学习社群概念的运用,能强化与提升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应用上的可行性(feasibility)与效能(performance),并具体落实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学习型社会。相信这个策略,应是目前各国中小学在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下,可采用的最佳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