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篇布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历史机遇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到2020年,我们是否能实现小康社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就看我们是否能抓住发展机遇,迎接“十三五”带来的挑战。常州在“十二五”发展基础上,将如何应对严峻挑战,是摆在当前局势下的重要课题。
一、“十二五”期间常州社会治理创新为“十三五”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常州紧紧抓住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2013年,常州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为常州“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维护群众权益夯实民心稳定之基
“十二五”期间,常州把就业、增收、社会保障作为公共服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民心稳定。5年来,常州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万以上,援助困难群体就业6000人以上。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城乡医保全覆盖,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对知青半家户、农村老年居民发放养老补贴。
2.力推优质教育巩固未来发展之基
率先实施基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组建25个教育集团,进一步均衡配置。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任职于高中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教师比例已达到90%以上。形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高水平、高等教育有特色、社会教育有成效”的良好发展态势,构建起符合常州实际情况的教育体系。
3.坚持卫生惠民成就民生幸福之基
合理配置卫生服务资源,让群众享受“方便、价廉、温馨、安全”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与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相对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4.创建民生警务铸就公共安全之基
常州市探索总结建立了民意导向型的“民生警务”新机制,通过和谐安民工程、畅通便民工程、消防护民工程、服务惠民工程、执法为民工程,多措并举提升公众安全感,形成了推进公共安全的常州机制。
5.畅通网络问政助力群众路线之基
率先建成“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22个系列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首创“市长与网民”网络交流平台,相继推出“平安常州”博客、“网上警民恳谈”、“城管与市民”等政府部门与网民的对话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网络文化协会,自主研发网吧登录手机短信验证系统,升级改造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打造了集信息发布、民意沟通、舆论引导于一体的常州网络问政新渠道。
6.培育特色品牌构筑社会改革之基
形成了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民生品牌,社会改革初显成效。形成慈善常州品牌,全面创新慈善方式。构建住房保障常州品牌,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三种形式实现应保尽保。实现菜市场改造常州品牌,对全市建成区内所有菜市场进行分类分期改造。推进公交优先常州品牌,公交车全部实行一元一票制。建设公园开放常州品牌,64个公园全部全部免费开放。创新矛盾调解常州品牌,全力推进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二、 “十三五”期间常州创新社会治理的困难与挑战
常州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社会发展情况比较复杂的地区,虽然在社会建设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但是,在这一时期,常州要实现社会现代化,还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还未明确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和健全的程度,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常州政府职能转变尚未真正到位,错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第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尚未理顺,政府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社会治理方面还缺乏总体规划。第二,社会管理力量还相对薄弱,社会保障水平、政务公开水平、行风政风公众满意度、公众对政府管理满意度、法治及平安建设水平、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等,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公共财政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多且缺乏有效载体,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社会治理格局还未成形
就相互关系来说,社会现代化与社会治理格局存在复杂的关联,一方面,实现社会现代化需要以合理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治理格局的调整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第一,在党委领导方面,社会治理理念滞后、模式不一、力量不够、信心不足、力度不大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第二,在政府负责方面,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没有理顺,结构不尽合理。第三,在社会协同方面,对社会组织的注册登记门槛过高,防范控制过严,培育发展滞后,导致社会协同大打折扣。第四,在公众参与方面,在培育公民精神、扩大基层民主,以及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体上看,主体多元、立体互动、运转高效的理想化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全面成形。
3.社会组织建设尚不完备
社会组织发育成长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常州社会组织建设还不完备,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之间的均衡互动尚未实现。具体表现在:第一,各级对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第二,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因为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第三,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规模过小,很多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都不健全。第四,多头管理,监管职责难以落实,监督措施不够有力,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第五,社会组织登记监管机关的工作力量薄弱,无专业执法队伍。第六,常州市尚未设立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评估等工作难以开展。
4.基层自治与公民参与还不充分
基层自治和公民参与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内涵,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重要社会基础,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内容之一。当前,常州基层自治与公民参与还不充分,具体表现在:第一,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尚未理顺,社区建设和管理基本停留于行政化、等级化的管理结构,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第二,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还缺乏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热情不高。第三,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第四,社区服务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数量较少且服务项目单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缓慢。
5.社会整合力度还待加强
从一定意义上说,形成新的社会整合机制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任务之一。当前,常州尚未建成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资源整合机制,社会整合力度还待加强。第一,社会整合尚未建成步调统一、服务到位、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工作格局,社会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第二,现有政府资源没有得到最大限度整合,政府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第三,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既影响了信息快速共享和矛盾及时调处,又容易造成重复建设。
三、“十三五”期间常州创新社会治理的对策思考
针对常州社会治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转变政府职能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前提。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实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强化公共服务,根据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创新政府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
2.加快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本地居民的认同感。要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吸毒、艾滋病、重性精神病“三类人员”的救助和管理。要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形成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创新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突出问题联合治理、重点工作联勤联动、重点人口联合管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的“六联”运行机制,构筑维稳实战平台。
3.加快发展培育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必要条件。要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要强化监督,建立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要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完善招募动员机制,培育志愿文化,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要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领域,重点向社区管理、社区服务领域延伸,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要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建立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制度,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渠道。
4.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实现自治管理良性互动
创新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基础。应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协同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分开,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要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要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5.切实加强社会整合力度,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社会整合力度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把加强社会治理作为推进和谐常州建设的重要任务,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理。要切实加强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系统的全覆盖。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等社会基础保障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社会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统筹全市社会治理工作,协调解决社会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