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2016-05-14 08:54贾红霞
魅力中国 2016年7期
关键词:海顿大调协奏曲

贾红霞

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并不是海顿协奏曲中最为著名的,也不是大提琴独奏曲中地位遥遥领先的。但我想写它的原因来自于它的简单中不失细腻,乐观中不失典雅,来自于对它那一份独特的爱。从作曲方面来说是因为海顿是一位高产的音乐家,海顿一生创作了不下于104首交响曲,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海顿的宽厚,仁慈的个性,使得莫扎特、贝多芬等众多作曲家都曾向海顿求教,正是他这种包容、平和、朴实的性格让后人在聆听他的音乐时好似感受到如父亲般慈爱的抚摸。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765年~1767年,这首协奏曲的手稿于1961年被捷克音乐学家普尔科特在布拉格国立图书馆发现,后经科隆海顿音乐研究所透过谱纸的水印判断后才被确认是海顿的亲笔手稿。此时的海顿处于青年时期,这部乐曲充满了青年海顿优雅,乐观,幽默的音乐风格。乐曲于1962年在“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上首演,获得高度评价,此后在世界乐坛上广泛传播。海顿一生曾为大提琴写过6-8首协奏曲,但通过认证的只有第一号《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和第二号《D大调协奏曲》。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C大调4/4拍中板奏鸣曲式

正如所有古典时期的器乐协奏曲一样,第一乐章拥有一个完美概括全曲风格的长达21小节的前奏,接着,大提琴以C大调的主和弦进入,在3小节的主题动机出现后,再次出现主题,似乎在强调这一旋律动机。之后,突然力度转为p并出现最具有古典主义代表性的tr,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tr”要求不但要打满时值,更要在力度与速度上保持稳定。若“tr”出现在浪漫主义时期,那它的打法将会更加自由一些。进入到27小节,曲风发生了变化,仿佛从一个绿荫遮天的长长的道路一下子豁然开朗看到了蓝天,抒情性是这一小乐段的主体,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换弓和换弦时要流畅自然,不要有杂音。到58小节为止,这一乐章的呈示部结束,在这一部分里,主题以变化力度和动机发展交织进行,最终在不停的强化情绪中乐曲推向高潮。在演奏技巧中,左手的音之间的交替不但要清晰,还要在换弓中不要使声音有间断。59—96小节为展开部,在主题再次出现小小的铺垫后,出现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和三十二分音符,这一串连续的跳弓不仅要演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质感,更要注意乐段的连接,这考验了乐手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对跳弓的掌握,既要放松又不失跳跃。在调性上,展开部进行了a—E—a—G的调性转变,不仅丰富了乐曲的色彩,更在近关系转调中把技巧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当主题再一次出现时,调性再次回到明亮的C大调上,再现部将呈示部出现的主题再次回荡在听众们的耳畔,乐观,愉悦的气氛再次扑面而来。最终,乐队在重复副部主题上将全曲推向高潮结束。第一乐章给人的感觉是乐观,积极向上,正如青年时期的海顿,充满着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活力。如果用季节来比喻的话,我想,把这一乐章喻为夏季再适合不过了。

第二乐章F大调2/4拍慢板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里,宛如春天的到来,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我想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才使得海顿在众多作曲家中以77岁的高龄完成了他一生的创作,当然,这和他一生经历也有关系,海顿是在那个时期少有的即能把自己热爱的音乐当作终身事业,又能不至于为了它饿肚子的作曲家了!这一乐章为传统古典主义协奏曲中常用的慢板,同时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音色在慢板中的表达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演奏p力度时,更要把弓与弦的力度把握好,手部切忌握弓太紧,要做到松中有劲,柔而坚韧。柔和,流畅是演奏好这一乐章的关键。

第三乐章C大调4/4拍快板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是对前两个乐章的归纳和总结,大提琴以一个12拍的长音出现时,伴奏乐队以主题动机并伴随p的力度隐隐浮现,好似在睡梦中远处美好事物的浮现。紧接着,大提琴将这一主题以独奏方式展示给听众。在主题被重复多次后,整个乐曲转入到另一个世界,不断出现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以及超过八度的顿音,将这一乐章以幽默,活泼的风格出现。这一乐章的速度较第一乐章来说要快,对乐手来说,是对左手拇指和右手跳弓的考验。拇指在高把位的时候,显示了它独特的作用,不仅是一个支点,更起到临时固定把位的作用,是音和音之间连接的桥梁。拇指的运用,不仅减少了换把的次数,并且在许多大跳换把时也省了许多力气。通过琴弦的转换,可以丰富高音区的音色,并满足情绪的需求。在这一乐章中,多处出现了十六分音型重复和单音重复。要想把这一技巧性难题处理好,要注意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严格拇指手型指法的训练,拇指与中指严扣一环,左手手掌松弛,将力量集中在指尖上,在换音交替中,不拖泥带水。如果说第一乐章是夏季的话,那这个乐章用夏季中的三伏天来比喻更加贴切!热烈是这一乐章的节奏,热情是这一乐章的情绪。

当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组合成协奏曲时,面临着小提琴或者钢琴都未遇到过的问题。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那样能以较高音区,或者炫技性演奏突出于乐队之上;也不像钢琴那样有独自的音色特征。大提琴的音区较低,它的声音可能会融入乐队中而失去与乐队互相竞赛,互相抗衡的协奏曲特点。在这首《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中,海顿在独奏部分对旋律添上装饰,并有大量快速流畅的片段炫技,使听众既可听到大提琴在高音区声音圆润的歌唱,又可听见它在低音区厚实的音响。这也就是为什么这首乐曲论技巧还是识谱上都不难,却被好多音乐团体列为考试曲目的原因。这首乐曲把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式,强功能和声进行,动机发展,主调织体,大小调体系,旋律常用音阶或分解和弦等作曲技巧运用的淋漓尽致,但是听起来让人又感觉到轻松,惬意。我想,这就是海顿的伟大之处,他始终坚持音乐能给人以幸福和鼓舞的信念,正是爱和宽容,得以让这些音乐传世后人,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经典!

猜你喜欢
海顿大调协奏曲
音乐家收学生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调随想曲
善是养生
“跑调”了怎么办
善是养生
春日协奏曲
音乐家收学生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