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月琴
在新课程标准推行的背景下,教育的每个阶段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教师要求教学时要从实际出发,应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也具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这样对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及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将主题式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策略是初中课堂教学的第一选择本文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作为例子,具体分析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以何种方式进行主题式教学
一、主题式教学的作用
主题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设置一个以课程主题思想为内容的活动课程教学以一种新颖的课程安排来进行,从开展多个主题教学活动开始,循序渐进地融入教材知识,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并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建立有相关性的学习主题,将有关联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以主题的方式引入课程教学中,学生会被活动内容的新颖所吸引,提升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当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时,通过巧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教学活动,引出“鸡兔同笼”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在学生思维活跃地解决这一问题时,对数学新知识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能够联系起来,学生参与课程的程度得到提升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应用主题式教学
1生活化的主题式教学
按照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需在教学时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也应达到这一要求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将主题式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工作,让其积极寻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和问题,并且让其学会在学习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这两者相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数学的主题式教学生活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数学中蕴含生活化的部分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
例如,当教授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图片,向学生说明图形如何丰富了生活,并且让学生踊跃参与讨论生活中的图形,活跃课堂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教学的正轨,对图形的内容及分类进行讲解因为球体、柱体与锥体的构造不同,教师提出概念后要引领学生深入探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球体?哪些物体属于柱体?哪些物体属于锥体?从这样别开生面的探讨中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更深入和深刻地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锻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强化了思维训练,有效地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2巧设主题式问题
学习的动机是从学生产生疑问开始,根据学生对疑问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其参与到教学的良好氛围中主题式教学的优势就是可以将教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能够拓展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多元的教学工作通过设计主题式的问题,教师能够发挥主题式教学的优点,根据知识学习的规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浅至深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通过主题式问题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设置合适的主题,主题的内容应设置成包含相关的知识内容,保证知识的连贯性;第二个方面是提问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一步一步地进步,提问内容不能设置得太简单或太复杂;第三个方面是适量地让学生接触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时,将“有理数的运算”作为学习的主题,跟学生共同讨论有理数运算的难点,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连续对学生提出问题,第一个是对三袋饲料进行重金属超标检测,结果得出分别超标了3,6,-5,请求出三袋饲料总共超标了多少?这是有理数运算的基本题目,学生们经过思考,很容易就得出了正确答案随即,对学生提出第二道题目:运用正确的运算律,计算“39+(-26)”和“(-19)+15+(-8)”,该题目需要学生选择正确的运算律并且准确地运用交换律对算式进行计算,题目加大了一些难度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主题式的提问,能够对学生层层渗透知识,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知识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组织学生主题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因为学科的特性,在学生学习数学时,做练习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要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中大多都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在如此机械化的学习过程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提升反被抑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及提升著名学者提出:“学习时有同伴相陪是个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能够提高其学习能力,在主题式教学中,开展分组练习的活动,能够跳出传统的单独练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从分组练习中交流知识,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互帮互助,在合作中互补不足,学习彼此的优点,共同提升教师开展主题式的分组学习时,需注重分组的差异性与互补性,需要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互组,避免比例不恰当的情况发生,造成好生或差生扎堆的状况教师还要关注主题分组练习中的题目与学习内容,在基础练习内容外补充一定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习题,能够加大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成长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数学中“全等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合作学习主题,进行四人分组完成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行设计三角形全等判定的题目,并对其作出要求,题目要包含2种或2种以上的判定方法出题后,学生互相做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并且加深巩固了知识第二个任务是从小组中选出两道好的题目进行全班级比赛,学生们一一解题后得出最佳题目,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自主解疑能力,还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促使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进行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的“学”当做教学过程的重点,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学习主题,增强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生之间也应加强在学习上的沟通,促进学生在动态中去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