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玲
摘 要:文章以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检修为实例,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比和反思,得出结论,即“在做中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如何合理设置引导问题,教师如何应对,也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电工技术;在做中学;教学实践课题: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检修。
一、教学模式一简介
1.讲授日光灯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为了让学生理解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我让学生们观看了有关日光灯工作过程的Flash动画,动画对日光灯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状态都有清晰的呈现,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教学过程很顺利。
2.学生安装日光灯电路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开始安装电路。先画装配图,然后领取材料,接下来在通用电工板上将器件固定到合适位置,再完成电路的接线。由于教师事先准备好了一块示范板,所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画装配图环节较为费力外,其他环节都能顺利展开。
3.讲授日光灯电路的检修
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排故方法,通过对实际电路故障的检查和排除过程的亲身示范,引导学生准确回答提出的问题。随后进行单独检查,在每个学生安装无误的电路中,随机设置一个故障,让学生排除,连续几个学生,对着故障束手无策。
下课后,笔者对这次课进行了反思,也与学生进行了交谈:为什么上课时教学过程很顺利,但做的时候却无从下手?通过交流,不难发现,就学生来说,他们在课上只是单纯地模仿老师的动作,虽然听懂,但思维跟不上老师节奏;教师方面,整个过程中讲了太多,问题提出缺乏思考性和有效性,导致教师无法得到有效学习反馈。
二、教学模式二简介
教学环节一:信息搜查
(1)教师模拟客户给学生下达任务——安装日光灯电路。
(2)与学生交流,了解具体要求。
(3)课前指导学生完成知识储备,复习和查阅日光灯电路理论。
教学环节二:制订计划
(1)各小组展示原理图。
(2)教师PPT补充。
教学环节三:决策
指导学生规划电路安装实施思路及安装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文明操作。
教学环节四:实施
(1)发放材料。
(2)指导学生检查器件和工具质量。
(3)提出安装过程中注意事项,强调安全操作规则。
(4)巡视,个别交流,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5)观察各个小组项目实施过程,团队分工是否明确,配合是否协调,个人在小组中是否积极参与。
(6)记录现象,便于评估。
教学环节五:检查检修
(1)通电前检查电路有无短路和断路现象,组织学生自查和互查。
(2)指导学生完成电路相关参数的测试。
(3)让学生将出现的故障一一列举,分析原因。
教学环节六:评价
(1)小组点评。
(2)个人点评。
(3)总结学生该项工作完成的总体情况,列出优点和缺点,并评分。
学生们在这节课上组成学习小组,“工人”的身份让他们感到新鲜,同时又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没有衰减,面对问题时,他们能通过讨论层层去解决,表现出良好的秩序感,课堂气氛非常和谐。
三、两种教学模式对比反思
1.“在做中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做中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以日光灯电路原理为例,学生通过对启辉器松动这一故障的检查和排除,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就理解了启辉器对电路工作的意义,同时,对镇流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2.“在做中学”要合理设置引导问题
在实施教学前,我们应努力寻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课题中,安排学生在课前查阅与日光灯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与检修,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引导问题必须适时适度,如果问题太简单,不用预测就可马上揭开谜底,失去了学习价值;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预测,无凭无据乱猜乱想。
3.“在做中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的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假设要有所预见,并设计出学生提出某个假设时,如何揭示矛盾,如何导向;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揭示矛盾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做必要的整理,否定掉一些假设。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做中学”的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放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把自己不同的见解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林.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3,(9):61—64.
[2]归爱丽.中职专业基础课程的项目化初探[J].江苏教育,2013,(2):59—60.
(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